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企业不能只靠智商,还要靠情商,企业做得越大,情商越离。真正优秀企业家应该是有很强的领导力,他不是技术专家,不是营销专家,但他的领导力能把人吸引过来,把企业越做越大  相似文献   

2.
逯东  黄丹  杨丹 《管理世界》2019,35(6):119-141
基于当前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本文深入考察了非实际控制人的董事会权力对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实际控制人具有董事会权力时,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即发起并购的可能性较低但所选项目的并购绩效较高,呈现出较高的并购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当非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或者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时,非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权力的治理效应会更加显著;并且,具有董事会权力的非实际控制人主要是通过减少无效并购(源头控制)和提高并购整合能力(过程控制)这两条路径来为国有企业并购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的;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的正式推出放大了非实际控制人董事会权力在属于战略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的治理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并购视角拓展了有关非实际控制人治理效应的研究领域,为市场化力量能否有效制衡政府股东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解答,还为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发展进步需要有一定的压力(中等程度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或者说压力是产生动力之源,但若压力过大,就象弹簧失去弹性,人也会失去动力,失去对成功的希望和信心,人就会对工作或学习产生厌倦,这样不仅对工作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人努力工作。人的抗压能力是有限的。西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都主张“中庸之道”,做什么事都讲求一个“中庸适度”,而这个度的把握,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因人因事,因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要掌握“中庸之道”这个度,就需要依靠个人的智  相似文献   

4.
工作压力大,常常令人喘不过气来,下回当你觉得沉闷、感到压力大时,你不妨试着抬头看看天花板,或仰天长望,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的紧张、沉闷、压力会因此而消失。根据研究发现,当一个人低头的时候,常常就是意志消沉、困惑及紧张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桂平 《科学咨询》2005,(22):13-14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发展进步需要有一定的压力(中等程度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或者说压力是产生动力之源,但若压力过大,就象弹簧失去弹性,人也会失去动力,失去对成功的希望和信心,人就会对工作或学习产生厌倦,这样不仅对工作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冯社浩 《经理人》2014,(2):90-91
正谈判中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到谈判的结果。最后,一定是压力大的一方妥协让步。但究竟是谁来承担压力,谁承担的压力更大,谁承担的压力更久,谁又能将压力进行转换?需要谈判者火眼金睛进行识别,做出合适的举措。谈判的本质是权力与实力之间的较量,简单来说,甲有求于乙,那么乙相对而言权力较大,有心理优势。有些人因此会有疑问,既然甲有求于乙,肯定甲心理压力较大,因为他需要担心乙答不答应他的要求,在如此境况之下,谈判压力还存在转换的问题吗?为什么压力会相互转换呢?  相似文献   

7.
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一个跨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3):91-100
网络组织是当前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网络治理并非信任基础上的自主治理,而是受组织间权力关系的规制,权力是决定网络组织运行的重要关系并影响了网络组织运行绩效.本文通过一个跨案例研究,分析了网络治理的权力基础,提出组织间权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结构位势和制度压力.三种权力基础的作用机理不同,其中企业资源和网络中心性显著地表现为个体层面的权力,而网络密度和制度压力则体现为网络层面的权力,个体层面权力与网络层面权力的相互作用导致网络组织呈现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杨潇字 《领导文萃》2014,(4):102-104
正让权力等于影响力人之所以看重权力,在于权力能带给自己实现想法的平台。但如果没有权力也可以实现个人的想法和价值,人们还会那么贪慕权力吗?答案不言自明。管理者如果可以在团队内,树立每个人都可以是领导者的氛围,那么权力也自然不再那么被人追捧。就像很多时候,人们购买名车、豪宅,有一部分因素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作为管理者,就要做那个点醒梦中人的人——影响力才是你真正的权力,去修炼内功吧!当然,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权力是否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权力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作用的发挥,随着高管权力的增加,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9-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权力是否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权力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作用的发挥,随着高管权力的增加,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相似文献   

11.
读者意见     
《经理人》2000,(4)
去掉“情绪性因素”在雀巢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工作已经5年,工作中的最大感触就是做任何决定都要去掉“情绪性因素”。人有七情六欲,生活中有苦辣酸甜,工作亦是如此。有些人往往会因一时冲动而产生所谓“识障”,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撒谎     
葛仲君 《领导文萃》2010,(17):74-74
<正>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Dana Carney最近的研究表明:权力会减轻人们说谎时的压力,并提高他们欺骗别人的能力。她把一群学生分成了老板和雇员两组,并随机给了其中一半的人每人一张100美元的支票,然后让他们逐个接受  相似文献   

13.
企业高层管理者内部冲突和解决策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锋  井润田 《管理学报》2006,3(2):214-221
根据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高层管理者传记性特征、工作压力及情绪和认知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层管理者体验到的工作压力会逐渐减少;学历越高,体验到的认知冲突越多;情绪冲突的增多也会引起认知冲突的增加;工作压力的大小与认知冲突呈正相关关系。另外,高层管理者重视以整合的方式解决冲突,其次也会选择竞争的方式处理冲突。  相似文献   

14.
75 授权     
有效的授权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通俗地说授权是把部分工作交由别人做的管理过程。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职责。授权意味着准许并鼓励他人来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你自始至终对工作的执行负有责任。授权行为由三要素组成:工作之指派;权力之授予;责任之创造。一个经理人的领导权力来源于职务权力或法定权力、强制权、奖罚权、专门知识权等,他的全部权力主要由四项权力构成:全部权力(TP)=领导权力(LP)+下级权力(SP)+工作设计权力(WDP)+额外权力(EP)如何授权?即把各项工作按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及代表议案和批评建议意见等事项落实情况的督查,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策的做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来说,工作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保证决策的实施.督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人大决策的落实,这是督查工作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督查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重不重视督查工作,结果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大决议决定做了不少,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也不少,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也搞了不少,但收效甚微,群众不够满意,权力机关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呢?其原因,主要就是督查力度不大,落实工作不到位."会了会了,会完就了".  相似文献   

16.
在权力光鲜的表面背后,一些扭曲的官场怪现象扭曲着官员的心灵,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而官场环境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病"难为外人道,压力无法纾解。许多案例和研究都证明,中国的"官心病"已相当严重,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级至部级,皆难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0,(1)
“这件事总得有人做,嗯,就我来吧。我想我可以应付得来的。”办公室里有这种希望做得多,但又爱抱怨自己做得多的烈士型人物吗?他们工作十分努力,常常让别人觉得有罪恶感,他们神经紧张,感到压力沉重,也会让周围的人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权力冲突,是指上级领导者的决定与下级领导者执行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能力、判断、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上级领导者不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致决策失误,指挥乖谬;下级领导者站在执行的前沿,掌握实情,了解实际,对上级领导者决定的正确与否,能够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下级领导者一旦发现上级决策不符合实际、不正确,甚至错误,就会否定上级的决策,抵制与拖延执行,从而与上级发生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9.
<正>微权力是指权力系统中处于末梢位置,却发挥关键作用的小权力。微权力虽然不像主权力那样直接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用时间的流逝和量的积累,时刻影响着权力系统内部的生态与对外形象。微权力的实际运行并不是纯粹的、良性的自发状态,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微权力作为权力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一旦失灵,必然会对整个权力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伤害。因此,加强对微权力失灵现象的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炯 《管理学报》2014,(6):808-818
以香港利丰集团的百年家族治理历程为案例,根据扎根理论方法,对家族权力集中度的配置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家族权力成本的决定作用。研究提出,家族权力成本由家族权力配置成本和家族权力使用成本构成。前者是权力配置造成的、不能通过交易行为和家族规则消除的交易成本,包括专用锁定成本、私人信息成本、规则破坏成本和权力动机系数等;后者则体现为家族权力行使中发生的监督成本、集体决策成本和风险承担成本等。案例分析归纳出影响家族权力成本的因素,包括家族人力资本、家族社会资本和家族物质资本3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