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畅 《领导文萃》2008,(14):49-53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2.
周泽雄 《领导文萃》2012,(21):66-68
商鞅、韩非和李斯,论起千秋功罪,这三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恐怕一百个秦桧都甘拜下风。三人中尤以精研过老子的韩非为最,我们知道,中国专制统治的独门心术是"百代皆袭秦制",而秦制的终极设计者正是那位旷代奇才韩非——商鞅不过是韩非的一个先驱,而出于同行相嫉害死韩非的李斯,恰是路线  相似文献   

3.
<正>张居正是万历初年的内阁首辅,他主导的万历新政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并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他的改革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出现短暂中兴,连遭受过他打击的明朝大思想家李贽也很佩服他,称他为"宰相之杰"。梁启超在其主编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李德裕同列为中国的六大政治家,并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这样一个功勉卓著的人下场却很悲惨:尸骨未寒就遭清算并累及家人,倾注毕生心血的  相似文献   

4.
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宗旨很明确,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因而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颇有一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 曹操也杀过几个文人,而且名气都是相当大的。看起来,似与求贤令精神不符,细究  相似文献   

5.
<正>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容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  相似文献   

6.
商鞅四川版     
《经营管理者》2008,(3):18-19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国京城的南门外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10金。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便宜事,没谁去搬木头。商鞅又下令说,谁要是搬了,赏50金。一名男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叫人赏他50金。这就是后来流传甚广的"徙木取金",商鞅借此赢得了天下人的信任,在秦国迅速推广变法,使秦国在段时期内摘掉落后的帽子,崛起于七国之中。  相似文献   

7.
假如我病了     
正这是天堂村,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支书秦一干瘦的身体终于倒下了。村民们流着泪说:"秦一是为我们村操劳过度病倒的,我们就是讨饭也要救他!"村民自发筹集了十万元手术费送到了秦一身边。秦一对村民说:"这可使不得,我怎么能用大伙的钱呢?"村民们说:"把你治好了,你还要为我们干好事呢!"秦一笑了,流下感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喧闹未歇,最近,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和《药》在鞍山市艺术剧院演出的小剧场话剧《圈》中也被找到了它们的商品化的"新"形式。《圈》剧依《阿Q正传》改编、演绎,并于其中杂糅了《药》的主要细节。剧中以吴妈和阿Q的情爱故事为主线,鲁迅先生笔下的"吴妈"、"阿Q"等文学形象被彻底改观,吴妈成为一个敢爱敢恨且充满情欲的女人。这与前一段时间在广州的酒吧间上演的吧剧《孔乙己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9.
正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  相似文献   

10.
正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张居正变法一样,是历史上及其重要,影响深远的变革;和商鞅变法、张居正变法不同的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与否,是非功过存在颇多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总体上看,变法"富国强军"的目的并未达到,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对后人的警示作用很大。改革不能漠视弱势群体的利益给王安石变法最致命的一  相似文献   

11.
数年前,地处苏北的邳州市因经济发展速度迅猛而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被称为"邳州现象";而今,邳州因暴力征地血案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因其具有代表性,再次被称为"邳州现象"。2010年2月1日,《新京报》发表题为《征地命案背后邳州开发乱局》的长篇报道,《中国青年报》也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质疑。同是一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和评价让人们困惑不解。应该说,"邳州现象"既不仅仅存在于邳州这一个地方,也不仅仅存在于征地拆迁这一个领域,对此,应该进行整体性、深层次的解读和反思。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和民主法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深层次解读"邳州现象",可以更好地从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探讨方法、研究规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州日报》1月23日【舆情视点】当许多农民工子弟被一纸户口挡在了城市门外,连"异地高考"也遥不可及,"房姐"却有包括"含金量"极高的北京户口在内的4个户口;当许多"房奴"为一套房背负一生的"长命债","房姐"却拥有大量的房产。这其中暗藏的玄机不问"元芳"也能猜得几分。《广州日报》1月23日社评指出,没有"高  相似文献   

13.
"山寨"太火,火到惊动了中央电视台。在接连几天被《新闻30分》等报道后,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新闻联播》。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闻联播》的评语简单而到位。  相似文献   

14.
夏飞 《领导科学》2015,(6):46-47
<正>一、"格"的释义翻阅《康熙字典》,结合论文语境,笔者认为"格"应有以下几种释义。1."格",变革也。(《书·益稷》:"格则承之庸之。")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笔者认为,在破格选拔干部问题上,用人者与被用者都必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句话曾被断章取义并被指责数十年,但在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却至少体现了孔子两方面的革故鼎新举动:一是打破官学的垄断,首倡私学并设坛授徒,"有教无类"《卫灵公》);二是冲决世职世禄的贵族世袭制藩篱,倡导"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相似文献   

16.
王缨 《领导文萃》2009,(20):97-101
战国中期,上天赐予了秦国一次伟大的机会,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商鞅变法。司马光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资治通鉴》当然不会落下这次记载。  相似文献   

17.
韩毓海 《领导文萃》2014,(15):116-119
正秦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然而,此番千秋大业能够在一个叫嬴政的人手里最终完成,靠的却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吕不韦。  相似文献   

18.
汪哲 《决策》2013,(6):86-87
李世民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精简最彻底,由房玄龄主持,整个中央机构官员编制仅为640员,只有隋朝四分之一。房玄龄,唐朝具有远见卓识的名相,协助唐太宗完成了"贞观之治"这一历史大业。房玄龄没有像商鞅、张居正那样大兴变法。他只是默默沿袭着隋朝的科举和三省六部制。房玄龄是属于有政治水平的清流,被称为"房谋"的房玄龄先是担任中书令,起草行政命令方案,后来担任尚书省左仆射。他和杜如晦的  相似文献   

19.
《决策》2008,(7)
柯维博士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赢得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也是柯维领导才能中心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0.
《秘书之友》2014,(6):F0002-F0002
正玺"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当时规定皇帝印独称"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的印称为"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