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唐太宗巧用比喻倡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与他采用许多充满哲理、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地阐述为官、倡廉之道,来教育官员是分不开的.这里仅举三例: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知人善任,贞观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治国理政、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人才群体。王夫之在《读通  相似文献   

3.
领导理念的升华离不开对传统哲学范式的践履,易学哲学本于实践,以"推天道以明人事"为易学旨趣审视领导理念,以易学视域中被奉为圭臬的"诚敬""和合""时中"的诠解为逻辑起点,旁通融摄领导素养、领导境界、领导原则的三维路径,既追溯领导哲学的易学文化渊源,又与时俱进融汇到敢于担当彰显领导魅力的为官主旋律中,建构具有时代气息与哲学文化底蕴的易学领导之道。  相似文献   

4.
武玉林 《领导科学》2012,(13):47-49
唐玄宗李隆基是继太宗李世民之后又一位颇有作为的唐代皇帝,史学家们将他开创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历来颇受推崇。范祖禹在《唐鉴》中说:"开元之治,几与正观(贞观)。"但是,在他执政的后  相似文献   

5.
<正>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的名言。唐太宗颇具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与领导智慧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对当下的领导干部亦有启迪借鉴之处。群策群力理性用权后人评论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来形容,其实说的就是李世民创业成功后,能抛开创业者依靠人治、独断守业的法宝,靠法制、分权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在《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刊发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刻而推诚地指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就在深入地思考为官之理。他在刊发于《领导科学》杂志1990年第9期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想当官又想发财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  相似文献   

8.
正官职乃天下公器,为官须恪尽职守;民为邦本,为官尽职的根本在于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在1990年第9期《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为官之道》一文。他指出:"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体认和笃诚践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多年前关于为官之本的精辟论述和慷慨情怀,仍然令我们深受教益、备受鞭策、激情奋发。  相似文献   

9.
陈平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六出奇计,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然而,刘邦却说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但他蛰伏隐忍,赢得吕后信任;伺机而动,联周灭诸吕;明确职守,独称贤相,稳定局面,成就文景之治。陈平的为官之道为当今领导干部发奋图强、逆流而上、造福百姓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为官与春秋时期的齐相管仲颇有相似之处:都有卓越的政绩,不仅颇得领导赏识,而且生活幸福,善始善终。赵普的政治、经济、管理理念相对于管仲的丰盈、深邃而言,显得单薄很多。不仅如此,赵普与历朝历代的宰相相比较,其"寡学术"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从为官的角度来看,赵普极为简明的为官之道可以供我们深思,其为官的经营机巧也有助于我们参透职场人生。一、支持、辅佐、建立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2.
清初理学名臣汤斌,历经顺治、康熙两朝,三次出任地方大员,政绩显著。汤斌两袖清风、正己率属,公正执法、办事高效,以民为本、体恤百姓的为官之道与当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他的为官之道和领导艺术值得领导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4.
<正>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统治前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名留青史,他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大厦土崩瓦解的过程,深知维持官僚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性和难度。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中,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实施对社会的治理,如何保证官僚制的高效、公平与正义。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君臣讨论如何从"人"的角度入手,实现官僚制内部自我纠错的话题。官僚制的纠错机制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当时纠错,另一种是事后纠正。当时纠错,就是依照某些成文法令(比如中  相似文献   

15.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旨在造福于民、少私寡欲、宽容善下。当然,人们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也存在惯常误解,与世无争被误解为置身事外不作为,不露锋芒被当作畏首畏尾无能力,团结宽容他人被看作拉帮结派谋私利。因此,为官者要消除种种偏见、成见,做到德才兼修,以民为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良性竞争,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和英武盖世名震千古,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相形之下,他善于娴熟地运用幽默化解矛盾的领导艺术,往往不为人们所熟知。通过李世民廷赐"醋坛子"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窥见李世民幽默领导艺术全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从几年前被网络曝光抽天价烟的南京市某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到近期被网络讽为"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以及被称为"房叔"的深圳某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一批抽名烟、戴名表、住豪房的"高调"官员纷纷被查落马.这在充分彰显网络舆论的强大监督功能的同时,也使得"低调为官"很快成为一些官员的自勉和彼此间的忠告."低调为官"当真是网络舆论监督下的为官之道吗?  相似文献   

18.
贞观之治的出现,除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之外,更离不开群臣的共同经营。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大臣建言献策,倾心为国,唐太宗虚心纳谏,闻过则喜。贞观群臣犯颜直谏不是不讲策略的死谏,而是非常讲究方式方法,其中,对谏言时机的精准把握在《贞观政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包括君主有意引导、君主智识不够、君主可能犯错、补救君主错误、君主举棋不定等五个选择时机。  相似文献   

19.
于洪生 《决策》2007,(6):52-53
两套话语体系的对立 有人说,官场中讲究政坛言语、注意仪表形象也是为官之道.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因为现实中的确存在着类似情况.很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党政机关的领导要讲话,单位要制定计划、搞年终总结等,都要有专职秘书写出稿子来,然后领导照着念,稿子的内容多半为"官话".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10,(17):126-126
<正>问题231:有人说:"为官之路有三条:关系路,作假路,苦熬路。"请实话实说,你打算走哪条路?为什么?参考答案:(1)这三条路都不是积极、正确的为官之道。(2)作假,害国害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