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必然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力、服务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四个方面。其中,党的领导力建设是核心要素,党的  相似文献   

2.
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可通过从制度体系层面,全面打造"先、新、协、规、稳"的发展体系;从领导干部层面,培育塑造"领、导、控、诚、活"的治理素养;从落实对象层面,建立健全"依、疑、议、问、行"的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含义,是达成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从制度的维度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依据、内涵和目的等方面,都是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话语体系,绝不是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从治理的维度看,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在政治和法治意义上使用,它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吸收了西方"治理"概念的有益成果,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从现代化的维度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不是"第五个现代化",而是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层面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新时期领导者培养、领导制度建设、领导理论研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亟须新领导者的群体性涌现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集中回答了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制度自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国情出发,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持续建构科学、规范、稳定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理解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界和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达成一定的思想共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用辩证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研究"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则反映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医疗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广大农民都建立了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许多新的情况和发展合作医疗不满意的地方,农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解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动员各级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多方治理、共同协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制度思维是理解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条重要线索。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推进治理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思维。一、制度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9.
刘法杰 《经营管理者》2009,(22):328-32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构成了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从"从严治理"与"人本管理"两个方面对公务员进行管理,如何平衡兼顾从严治理与人本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访终结机制为何会产生"终而难结"的悖论,为何不能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立足于群众路线观点,可从信访终结机制、信访制度、国家政治大环境等方面一见端倪。信访终结机制悖论的解决之道也蕴藏在群众路线的理论中,从领导方式、群众观点、党的领导等群众路线的理论入手,就能使得信访终结机制走出"终而难结"的悖论,进而成为符合现代国家要求的信访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之治”。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之治”的?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①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着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不同政体的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的完善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把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干部素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一、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虽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关于国家治理或国家建设的一个创新提法,但相关问题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约稿启事     
正"坚持制度自信与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单位事业发展活力"专题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中发表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势必要求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和工作方法上有新的提升。一、干部理念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管理观察杂志社主办●本刊开设"两会新人物新案例新智慧"专栏为了推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交"两会"代表委员之友,及时报道"两会"代表委员的新人物、新案例、新智慧,《管理观察》杂志常年开设"两会"专栏,欢迎"两会"代表委员踊跃投稿,本刊将应邀前往访研。●本刊举办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为了落实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讲话,针对各地各行业深化改革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大数据战略"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领导干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否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关系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一、大数据时代给领导干部带来的契机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更有优势掌握和利用大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塑造良好的作风形象。(一)有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是从制度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使得加快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备受关注。社会体制改革理应成为提高社会治理效果的关键之举。本文从制度层面入手,着重论述基层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在改善社会治理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压力及其内在困境,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实质是"塑造科层制":塑造科层理性,提升科层组织能力,科层组织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结合,科层组织边界的调整。这种仅限于科层组织的改革努力是国家建设的行政化处理,无法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只有将政府组织的制度化、精细化与规范化的变革嵌入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内,才能真正解开行政改革的困局。  相似文献   

19.
基层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越发凸显其重要的功能与地位。生命政治作为西方治理技术的显学范式,其从"使你死"到"使你活"的权力控制暗合了国家统治转向国家治理的政治初衷。然而,透过生命政治的历时脉络与共时殊相,可以识见因其植根于西方话语的制度语境,无法冲破资本主义自身的历史局限。命运政治以其对中国传统命运观优秀特质的有效继承与对马克思主义命运观的发展,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肌体,实现对这一历史局限之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对话,从合法性视角构建中国情境下制度环境、风险感知与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117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的"形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影响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强制制度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规范制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关系风险感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绩效风险感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