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道德型领导及其主要影响 道德型领导,最早被哲学家们认为是道德领导应有的行为.后来,道德型领导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它不同于纯粹的道德行为,也不同于其他包含道德成分的领导力理论(Mayer et al.,2009).Trevino等(2000)发现道德型领导具有两个重要的维度:道德的人和道德的管理者.Brown,Trevino和Harrison (2005)通过相关实验进一步研究了道德型领导的前因后果,把道德型领导定义为“通过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表现出的规范性的、合理的行为,并且通过双向交流、巩固和决策向追随者推动这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琦珑 《经营管理者》2013,(24):119-119
在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代呼吁与此相适应的新的领导理念与领导方式。最近几年,国内外某些企业的领导者因道德缺失、见利忘义给企业发展乃至社会福祉造成了巨大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对以往的领导研究思路进行反思,伦理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在此背景下成了众学者的研究目标,但伦理领导和道德型领导在国内的常被互相混用,本文从两种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来分析其区别。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领导行为是组织管理过程中推动及影响员工积极态度与行为的重要方式,真实型领导通过四个核心特征,即自我意识、关系透明、内化道德、信息平衡加工对下属的职业召唤发生着重要的影响,驱动下属在工作中找寻和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真实型领导是近十年来依托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所兴起的领导理论。加上这几年许多大型公司的信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这就使人们对真实型领导的问题愈发重视。本文将首先介绍真实型领导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然后对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丑闻和商业不道德行为的频发,使领导者的责任和道德行为受到广泛关注。责任型领导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打破了传统的领导-员工二元关系,在应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了学界和商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责任型领导被世界各级组织和学界广泛呼吁,是对传统领导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超越。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外责任型领导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采用CiteSpace 5.8.R3c和VOSviewer1.6.18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6篇相关文献数据构建知识图谱,通过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内容分析,对责任型领导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责任型领导的前因有个体、情景、组织、社会和超国家因素,但前因研究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少。随着责任型领导概念的不断发展,近期的研究更关注责任型领导的后果。在组织内部,主要关注责任型领导对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作用结果。在个体层面,责任型领导可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绿色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等积极行为,降低缺勤和不道德行为等消极行为;在组织层面,责任型领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组织绩效、道德氛围等呈正相关。在组织外部,责任型领导能够提升组织的社会绩效和社会资本。在作用机制方面,责任型领导通过心理和知识两种路径产生影响,心理路径包括较高水平的信任、对组织的心理所有权和对组织的承诺,知识路径包括选择、创新和知识共享。目前对不同情景下责任型领导的异同、责任型领导的多重作用结果和前因的实证研究较少,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责任型领导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了责任型领导的发展现状、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情景因素、内在机制、多层互动、动态变化和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偏差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方式对335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数据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在自我牺牲型领导对组织偏差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道德身份认同调节了自我牺牲型领导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相对于高道德身份认同员工而言,自我牺牲型领导对低道德身份认同员工的道德推脱影响更大;道德身份认同调节道德推脱在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员工组织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的有效性,在研究1中对90位MBA和EMBA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描述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题项,并通过三阶段的题项筛选过程,进一步选取量表题项,对100位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发展了一个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 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道德疏离观点,提出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即非道德型领导通过团队道德疏离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团队权力距离氛围正向调节非道德型领导对团队道德疏离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通过研究2对12家公司的218位团队领导及其806位下属进行纵向调查研究,对模型中中介、调节和被调节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了组织控制系统的作用,非道德型领导仍然会通过团队道德疏离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会随着团队中的权力距离氛围的增强而进一步加强。 提出团队层面的组织偏差行为构念,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深化组织偏差行为领域在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发现、评估和降低该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借助文化氛围提升团队管理的有效性,真实型领导能够触发积极文化氛围,二者共同作用于团队创新。要积极借鉴真实型领导模式,促进团队领导有意识地转变领导模式;通过无偏见程序形成心理安全氛围,为团队创新提供积极情境;借助真实行为,即展现出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等,提升团队信任氛围。  相似文献   

9.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PB)已成为领导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双重组织道德情境-员工行为”的逻辑,本文引入工会道德型领导作为员工UPB的新的前因变量,并探讨其对企业道德型领导与员工UPB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以341名企业工会成员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道德型领导与员工UPB之间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且工会道德型领导在其基础上对员工UPB具有额外的抑制作用;(2)工会道德型领导对企业道德型领导与员工UPB的曲线关系具有负向缓冲作用,随着工会道德型领导水平由低到高变化,企业道德型领导对员工UPB的作用逐渐减弱;(3)工会道德型领导对企业道德型领导与员工UPB之间的曲线关系具有正向纠偏作用,随着工会道德型领导水平由低到高变化,企业道德型领导和员工UPB之间的曲线会逐渐扭转为边际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员工UPB的抑制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能够为企业完善道德型领导管理、规避道德风险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真实型领导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真实型领导研究的重要阶段,同时,从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提出了我国真实型领导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由于领导者在战略决策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领导理论的研究自兴起便经久不衰。2003年安然事件等管理渎职和公司丑闻发生后,真实型领导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关注。我国反腐倡廉的大背景对企业提出了针对管理人员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选拔和培育领导能力强、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者,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真实型领导理论的梳理和归纳,从领导者、下属、领导关系、团队/组织四个层面,全面细致地阐释了真实型领导的构念,提出真实型领导构念模型,既强调了真实型领导的核心内涵,又厘清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影响机制,且考虑领导者与组织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对真实型领导进行深刻理解,为真实型领导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组织、领导者、下属三个视角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真实型领导有效性的企业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从道德效力的视角探究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关注了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本文以320名员工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在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增强SRHRM与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间的正向关系;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SRHRM通过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为企业降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燃  王辉  赵佳卉 《管理科学》2016,29(5):71-82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组织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个人创造力以外,如何提高组织中的团队创造力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关注。        从团队层面检验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对与团队创造力紧密相关的反馈寻求氛围、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任务依存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检验;利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中国东北地区8家企业、84个团队、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反馈寻求氛围对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积极关系起中介作用;团队中的地位冲突会削弱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反馈寻求氛围之间的正向关系,即当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较低时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反馈寻求氛围的积极影响更大,当团队中的地位冲突水平较高时这种积极影响会被削弱;任务依存性对反馈寻求氛围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积极关系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数据支持。        研究结果验证了真诚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和积极效果,引入反馈寻求氛围的概念解释真诚型领导行为风格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在分析真诚型领导行为与反馈寻求氛围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时运用地位冲突这个较新的概念,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组织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燕红  廖建桥 《管理科学》2015,28(2):126-136
领导掌控着组织的资源,其态度和行为对新员工能否顺利社会化起关键作用。基于真实型领导和员工反馈寻求社会化理论,探讨团队真实型领导、反馈导向对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和社会化结果的影响。纵向选取53个团队中304个入职9个月内的新员工为调查样本,运用多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真实型领导和反馈导向正向影响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团队真实型领导显著正向调节反馈导向与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在高团队真实型领导水平下,高反馈导向的新员工表现出更频繁的反馈寻求行为;团队真实型领导与反馈导向的交互作用通过新员工反馈寻求行为对角色清晰度、社会融入度和工作满意度3个社会化结果起间接积极作用,表明团队真实型领导可以促进新员工有更多的反馈寻求行为,进而帮助他们成功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变革型领导理论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变革型领导的若干维度,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和构建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型领导对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的促进作用,认为变革型领导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有效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6.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2016,29(5):57-70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情感承诺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认同负向调节这种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组织情感承诺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对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实证检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一非伦理行为类型,拓展了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选取领导-部属交换作为切入点,探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领导视角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提出并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组织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关系,再次证明一些被认为是正面的因素也会促使员工采取非伦理行为,丰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情感承诺的负面影响研究;探讨中国组织情景下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得出与西方研究不同的结论,即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员工的道德认同对此影响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对关系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7.
韩勇 《领导科学》2012,(14):23-25
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在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组织如安然、安达信、世通等公司因领导者的道德问题而倒闭或严重衰落,这引起了管理学界对领导者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应运而生的伦理型领导也因此被称为卓越领导的"黄金法则"。"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已成为西方领导科学界的共识。我们国家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始终坚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同样说明了领导伦理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回顾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特征、形成因素及影响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伦理型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从协调型领导向变革型领导转变当前,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地球某角落发生的一件小事引发全球经济风云变幻已不再鲜见,朝令夕改更是如家常便饭。在此背景下,众多组织开始寻求领导方式的转型——从协调型领导向变革型领导转变。截至目前,领导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掌舵组织整体发展的能力,且能根据不同利害关系听取各方意见,并通过协调相异意见以形成合意的组织角色类型。具有这种能力的领导被称为协调型领导。这种类型的领导因重视合意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团队的创新都依赖于企业和团队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对员工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企业、团队创新理论的基础。以往对员工创新能力的研究关注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认为变革型领导积极地鼓励与支持员工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对交易型领导,学者们认为会阻碍员工的创新,因此没有予以太多关注。在本文中。基于内在一外在动机理论,我们认为交易型领导行为也会积极支持员工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依据Bass的领导理论,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的结合,即二者的交互作用,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能够促进员工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数据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战略性领导架构及组织学习过程理论的分析,突破了学术界一贯以来认为的只有变革型领导作用于组织学习过程的思维定势,对交易型领导模式与组织学习过程的关联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交易型领导对组织学习过程的积极影响命题,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