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大国崛起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11):38-42
有人说,中国人的大国梦是在现实的发展中一步步演变的: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的理想是摆脱西方的干预;日本侵华后,目标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国后我们曾有过一段理想主义的时期。现在中国的大国梦,则像北大牛军教授在发表于《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的,是以美国为参照,即希望和美国一样成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2.
王瑜 《经营管理者》2009,(23):210-210
日语中有「仕事の鬼」一词,它的中文意思是"工作狂"。在传统的日本文化里面,「鬼」(oni)是妖怪的一种,是邪恶和超强能力的象征。「仕事の鬼」一词体现了日本人对工作的态度和观念。总所周知,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他们工作时间之长、强度之大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文章就笔者与日本人共同工作的经历为背景,剖析了日本人的工作观念以及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日本人这种工作观念中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最近在中央一些会议上,反复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毛主席在延安时就讲过,中国如果有百把个真正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就可以加速打败帝国主义。毛主席的这个话是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讲的,原话是:“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特别指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起决定作用的是付出巨大牺牲与代价的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但是前苏联部分史家坚持认为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打败关东军,决定了日本的战败。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苏联出兵东北的原因,客观评价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与意义,进而对日本战败的决定因素做出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这是大企业的舞台,也是小公司的竞技场,国内外无数创业者涌入,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这里没有门神,几人小团队很可能打败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这不再是以前的互联网,它是更具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只是,看谁能活到最后。  相似文献   

6.
侯磊 《领导之友》2013,(7):23-24
学习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力是一切能力之母。谁善于读书,谁就比别人更容易敲开智慧之门,成功的把握更大。有所作为需读书。(1)在我退休后一次聊天中,有位同志问我:"在你成长进步过程中,你认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我当时回答:"是读书学习。我从读书学习中获取了数不清的随身携带、终身受用、永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1,(9):22-22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既是福也是祸,这回它又给中国惹麻烦了。这次,矛盾的另一方是日本。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对中国购买日本政府债券的速度之快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动了日元升值。中国今年购买了270亿美元的日本国债。随着中日紧张气氛因在华日企劳工问题及领土争端再度加剧,野田佳彦对中国挥出的“重拳”正好符合东京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刘亚洲 《领导文萃》2014,(22):109-113
正——甲午战争中国败了,却是凤凰涅槃,一步步走向辉煌;日本胜了,却在胜利中一步步走向灾难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在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需要安倍这样的反面教员问:说到军队的战斗力,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中日是不是必有一战?金一南:海洋争端存在于中日之间,但战与不战则在中美。日本目前没有能力单独抗衡中国。美日关系中,美国是主子,日本是仆人。仆人能当家吗?美国在符合自身利益时,才允许日本打美国牌,一旦闹过头,美国就会出面压日本。现在美国想打仗吗?它不想,当然我们也不想。所以总体来看,中日海上争端,只  相似文献   

10.
谁更了解中国,谁就会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首席之位。也许你的答案是联想。不错,联想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说它不够了解中国,那真是不知道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又是如何从中国大本营出发走向世界的。但是联想PC机业务的发展告诉我们,与其说联想更了解中国,不如说它更了解中国人。如果说戴尔不了解中国的话,戴尔在中国的业绩年年猛升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可以确切的说:戴尔了解中国,但它更了解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因为对于戴尔来说,无数的官方数据和经济预测足以让它确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联想做分销,戴尔做直销联想的分销成功了,戴尔…  相似文献   

11.
<正> 当今社会,商务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商务活动与商务谈判好比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商务谈判已成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目前,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商务谈判,无非就是运用坑蒙拐骗之把戏,谋取不义之财,为传统论理道德所不容”。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商务谈判与论理道德的关系如何?笔者试图从以下方面加以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最危险的时候!上一次的危险是外敌入侵,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打败了敌人;这一次的危险则是生态、环境恶化,需要全国人民筑起宏大的绿色长城抵御之……”这是我国一位生态经济学家25年前(1982年)在一次防治沙化荒漠化研讨会上说的一段话。乍一听,这位专家似乎言重了,有危言耸听之嫌。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的传销业现状,我们不能不热切地呼吁:谁来擎起中国民族传销业的大旗?短短的几年,诺大的中国"传销遍地开花",从大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从北大清华教授到普通农民,从干部到学生,真可谓飞沙走石。光安利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传销商就已经有上百万了。一位学者感叹:如果这上百万的人消费的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产品,那该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相似文献   

14.
张路  陈振烨 《经理人》2011,(7):28-33
这是大企业的舞台,也是小公司的竞技场,国内外无数创业者涌入,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这里没有门神,几人小团队很可能打败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这不再是以前的互联网,它是更具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只是,看谁能活到最后。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校住读时,有这样一件趣事:一到放学开饭时,同学们就挤在饭堂里打饭,挤在前面的总有新鲜可口的饭菜吃,掉在后面的往往饿着肚子。这虽说不是件文明的事,但它确实说明了另一个事实:谁有能力,谁下功夫去“挤”,谁就有能力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著作背景——海水之下的冰山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企业文化尤其是对他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兴趣,得益于战后日本的表现。在很短的时间内,日本就从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成长为富甲天下的国家,创造了一个经济神话。日本人在最后被打败之前,  相似文献   

17.
因人则异     
<正> 在商战中,谁能划分消费者差异性,对市场细分,形成正确的市场定位,谁就离成功之道近了一步。 日本“日伊高级百货店”经长期观察,发现刚开门营业时的顾客80%为妇女,男人多半是陪女人来的。女顾客来店的规律是,白天多为家庭主妇,下午5点以后光顾的多半是刚下班的小姐。基于这种情形,他们根据主妇和小姐不同的心理与购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9.
钱正 《经营管理者》2006,(11):47-48
<正>在跨国广告集团的挤压下,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谁拥有中国市场,谁就拥有广告业的未来。据估计,到2010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面对中国广告业在全球广告业地位的日益突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广告业的现状,尤其是跨国广告集团垂涎于中国广告市场的巨大利  相似文献   

20.
刘捷 《领导科学》2016,(5):8-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从守节不移的隐士之廉到清正廉洁的官吏之廉的内涵转变。这种转变既反映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社会转型,又反映了"廉"文化从德法分离到德法并重的思想变迁。而中国的"廉"文化也就此形成了将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官吏义务置于吏治中心、国家根本的传统。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当下的廉政观念中也离不开对道德之廉的期待与追求,当下的廉政建设更是不得不遵从义务之廉的文化传统,并在这样一种融德于法的思维逻辑之中建构当下的廉政话语。所以,在当下的廉政建设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话语基础,而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