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正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各级党委(党组)对选人用人负主要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分别承担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各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内容,厘清各责任主体的职责边界,分别建立"正面责任清单"和"负面责任清单",使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干部明白自己要管什么、干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是干部工作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撒手锏",是选人用人的"过滤器",是评估选人用人效果的"度量衡",关系重大,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选人用人监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好制度要有好落实,"严监督"要有"严执行",要坚决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王军 《领导科学》2003,(8):14-15
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组织部门担负着具体操作和全面实施的艰巨任务,职能特殊,地位关键。组织部门要学习贯彻好《干部任用条例》,自觉地当好党委(党组)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参谋助手,需要有“三新”。增强党性,勤练内功,组织部门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作风、素质上要有新提升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核心主体是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而作为党委(党组)选人用人上的参谋助手的组织人事干部,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过程中,其作风和素质必须有新的提升。作风的新提升要求组织人事干部努力形成四种风气:一是形成讲原则的风气。干…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直接关系到党心民心、长治久安的政治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抓住了干部工作的战略根本;中纪委、中组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为选人用人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5,(8):139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选人用人工作监督的意见》和《军队领导干部秘书管理规定》,总政治部印发《关于严格落实军队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军队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试行)》《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规定(试行)》。这五项制度规定特别针对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严格按照选拔原则和程序规定选用干部。报道指出,新颁布的军队选人用人制度规定主要针对几个方面,包括构建选人用人工作监督体系、规范领导干部秘书选拔配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省、市、县、乡集中换届之年。选好用好干部,关乎事业的兴衰、党心的得失和民意的顺逆。如何选人用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已有明确规定,突出权责一致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这一新的要求,说明在以往选人用人实践中,组织部门权重不够,是对过去发言权不足的纠正。既体现了中央对组织部门的充分信任,又赋予了组织部门更大的责任。必须把  相似文献   

9.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人失察,关系全局。建立和健全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真正使"问题官"淘汰出局,让好干部脱颖而出,是贯彻落实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整治一地用人不正之风、树立风清气正选人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的治本之策。针对当前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责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和学习中的体会,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选人用人监督,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好制度要有好落实,“严监督”要有“严执行”,要坚决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  相似文献   

11.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直接关系到党心民心、长治久安的政治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抓住了干部工作的战略根本;中纪委、中组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为选人用人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20):13-13
案例背景在党的十七大上,"公信度"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这是十七大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今年初,重庆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及《测评办法》。中组部最近以工作通报形式印发了重庆市的《实施意  相似文献   

13.
八面风     
福建把评价从考察中分离出来福建省委最近制定和下发了《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评价从考察中分离出来,作为选人用人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干部评价工作实行会审制,由考察组长主持并召集有关人员对干部评价工作进行会审;考察组成员对考察中收集的材料、谈话纪要等进行分析,拟订评价提纲;有关干部处(科)要提供考察对象平时的德才表现情况,干部监督部门要提供考察对象的廉洁自律情况,共同会审;对一些专项问题的评价,必要时可请专业部门人员和部分专家参与。要求考察材料反映主要缺点和不足时应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结合实践,笔者认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在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干部选任工作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认同感和满意程度.公信度的高低是衡量干部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公信度之所以较低,既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用权不公、民主不够以及制度体系不健全、执行不规范等主观原因,也有评价对象存在差异性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不够等客观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组织部门自身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差距,深入查找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因素,以增强干部制度改革的针对性,提高选人用人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为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赣榆区建立"问题干部"责任倒查机制,为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供坚强保障,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一是明确倒查对象。所谓"问题干部",是指被纪委、法院、检察院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查处通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8):F0004-F0004
正领导案头必备领导决策必需领导工作必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决定》原文:建立健全干部工作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干部选任全程记实、"一报告两评议"和一把手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离任检查、结合巡视开展干部选任专项检查、用人失察失误责任倒查"五位一体"干部选任监督制度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干部任用工作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和程序、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河南调研指导工作时强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论断,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深刻阐释了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干部任用条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选人用人理论和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章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基本遵循,努力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选人用人是一把手的重要职责,也是组织发展的人才保障。用人正,人心齐,发展好;用人弊,人心散,发展难。一把手选人用人是关注度最集中、复杂性最大、争议最多的工作,往往还要遭遇"负向悖论",即一把手不管怎么公平选人、科学用人,总是不能获得全体成员百分之百的满意,总有这样那样的"杂音"。"负向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工作。一、主要表现1.用能人则庸人自扰。能力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20.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但用人中的"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现象,构成了对这一原则的直接挑战.领导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要责任,必须切实炼就慧眼、坚守原则,防止被"哭声"蒙蔽和扰乱,尤其对"不爱哭"的老实人应予以特别关注.这既是对领导识才鉴贤能力和公道正派品质的现实考验,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