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官腔的后果     
鲍鹏山 《领导文萃》2014,(17):65-67
正潘金莲、西门庆暗害了武大郎。武松要依法维权。于是,他把何九叔、郓哥一直带到县厅上。对知县说:"小人亲兄武大被西门庆与嫂通奸,下毒药谋杀性命。这两个便是证见。要相公做主则个。"知县与县吏商议。县吏是与西门庆有关系的,他说:"这件事难以理问。"知县也是和西门庆有关系,他说:"武松,你也是个本县都头,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相似文献   

2.
<正>盛鸿(1818—1898年),字蕉亭,浙江富阳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他经乡试考中举人,后又考取景山宗学教习,在皇族子弟学校教书。教习期满后,他先后在直隶省(今河北省)的肥乡、西宁、灵寿、完县、广昌、曲周、青县等县任知县,并当过一任保安州的知州。清代汪文炳修、蒋敬时与何纂的《光绪富阳县志》中称:"鸿  相似文献   

3.
贺海峰 《决策》2012,(Z1):36-38
罗崇敏曾因红河改革而名动一时。2007年,他转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后,旋即推出了一揽子新政。尽管再度引发热议,但他说:"改革不超前、不创新,算什么改革?"  相似文献   

4.
记者: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发挥如何,对该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引用清知县欧阳霖的几句箴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你认为县委书记的作用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清官之死     
古时某县,知县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百姓安 居乐业,勤恳生产。然而天灾频仍,百姓仍食不果 腹,衣不蔽体。 知县体恤民情,多次上书朝廷请求赈济,均遭 拒绝:"五谷丰登,哪来灾荒?再行讹诈,定斩不 饶。"  相似文献   

6.
正座右铭,指古人把格言警句铭刻在座位右边常见之处,以此激励与警诫自己。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官吏都有座右铭,比如,清朝廉吏牛运震。据《清史稿·循吏》记载:牛运震,山东滋阳(今属济宁)人,雍正进士,乾隆三年(1738),曾任甘肃省秦安等县之知县,常以三字诀作为座右铭,即:"一曰俭,二曰简,三曰检。"此三字,音同义异,言简意赅,是其为官从政之经验总结,亦是其为官准则。一曰:俭  相似文献   

7.
于成龙在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素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清誉.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  相似文献   

8.
庄秋水 《领导文萃》2012,(14):95-97
康熙十七年(1678年),对于许多因怀旧而坚持守节的明遗民来说,是一个严酷的年份。山西著名学者傅山,此时已是74岁高龄。他拒绝京城官员的举荐,在写于这年六月的《病极待死》诗中,表明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他有持守名节的耐力和修养,且精通医术,可不依靠仕宦谋生。然而其朋友、阳曲县知县戴梦熊亲备驴车劝行时,平素受到照顾的傅山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前往北京。停宿在崇文门外的圆觉寺后,他称自己身体不适,卧床不起,拒绝入城。  相似文献   

9.
如果翻阅清朝的官员自述,会经常发现一种说法——"某地的官很难做".清朝全国有一千多个州县,知州和知县——所谓的县太爷构成了地方官的重要部分,而哪里的县太爷好做,哪里的县太爷不好做,官场中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晚清同治、光绪时期在广东长期担任知县的浙江人杜凤治,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把他任官14年中的施政经历和仕宦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     
《领导文萃》2013,(10):134-135
中国房产新规引发"离婚热"中国于3月1日出台房产新政,要对房屋交易征收资本利得税。新政颁布后,房屋交易量猛增,房价也水涨船高,因为购房者都想赶在20%税收正式生效前完成交易。与此同时,离婚人数急剧增加,这是一种利用新政漏洞的策略,虽然有些冷酷,却很实用。据官方媒体《上海日报》报道,自新政颁布以来,上海部分婚姻登记处的离婚案件数量增加了3倍。(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大陆女高管人数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张居正是万历初年的内阁首辅,他主导的万历新政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并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他的改革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出现短暂中兴,连遭受过他打击的明朝大思想家李贽也很佩服他,称他为"宰相之杰"。梁启超在其主编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李德裕同列为中国的六大政治家,并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这样一个功勉卓著的人下场却很悲惨:尸骨未寒就遭清算并累及家人,倾注毕生心血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不得"官心"的大员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年-1565年)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1573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  相似文献   

13.
耽搁不起     
<正>三年前,张县长的脑子里长了一个东西,他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大医院,都没人敢给他动手术,于是只好回到县医院边进行保守治疗,边等待死神的降临。县医院脑外科主任名叫胡一刀。他认真研究了张县长的所有病案,然后说:"您脑子里的这个东西通过手术完全可以取出来!"张县长一听,大喜,就像在急流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这个手术难度大吗?危险大吗?"胡一刀说:"的确有难度,但我想不是  相似文献   

14.
正"大挑",是清代对考不上进士的举人专门安排的"安慰赛",用现在的话来说,也是一种"给出路"的政策。"大挑",实际上是专看相貌的面试。戏曲理论家、历史学家齐如山先生是科举考试的亲历者,据他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说,"大挑"并不作文写字,以二十人为一排,由王爷、大臣负责挑出一等三人,作知县用,二等九人,则委以县一级的教育局长。相貌魁伟者往往挑为一等,其次为二等。李伯元在《南亭笔记》(卷六)里说,道光甲辰科(1844年)举人汪昉,字叔明,江苏阳湖人,其"赴挑时,本列二等,已出矣",恰巧主持"大挑"的王爷见某大臣手中拿了一把很精美的折扇,就  相似文献   

15.
幽默十则     
从前,有个县官,既没有学问,又没有才能,只会拍上司的马屁。一天,知府到知县衙门来了。办完了公事,知县问知府:“大人有几位公子?”知府答:“犬子二人。”知府  相似文献   

16.
赵炎 《领导文萃》2012,(23):89-92
说清官海瑞也行贿,许多人可能不认同,但历史的真假是不以大众意识为转移的。最为直接的证据,是他在淳安知县任上,朝觐之年科派二百四十两银子作为行贿之用,其中九十两给了府衙及布按二司。另外还有两处间接证据。一是他对迎送过往官差的注重:"宁可刻民,不可取怒于上;宁可薄下,不可不厚于过往。""百姓口小,有公议不能自致于上;过客口大,稍有不如意辄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17.
雍正帝认为,"治天下之道惟用人,除此皆末节也。"他在选拔任用内外官员上,除首要考察是否清正廉洁公忠勤慎外,还要求官员要有干事的魄力。知县不干事坐五年大牢雍正帝指出,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是个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  相似文献   

18.
正宋仁宗赵祯不算是个牛气的皇帝,第一,他没怎么开疆拓土,祖先传给他多少领土,他传给后人多少;第二,对于发展经济,他也没有如何高妙的思路,就算支持过庆历新政,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然而,宋仁宗却被视为历史上少数明君之一,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自守之道"。所谓"自守之道",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良好品质的坚守,无论外界如何改变,自己的内心始终如一。皇帝手中掌握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这就使得一些人极其傲慢,将臣子视同牛羊,宋仁宗不是这样,他待人非常仁厚。某次,仁宗在宫内散步,不时回头看,随从们很不解。回宫后,仁宗对身  相似文献   

19.
时政漫画     
《决策》2009,(2):6-6
河南内乡县决定面向全世界开展“天下第一衙”寻找内乡知县后裔活动,寻找元、明、清以及民国期间,在内乡县任知县的元好问等232人的后裔。据媒体报道,这是内乡县长全新明策划的一场特殊的“寻亲”活动,他希望活动能丰富当地的衙门文化,用文化拉动旅游,用旅游拉动经济。  相似文献   

20.
如此治理     
正在"治理小金库"的中层以上干部会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读完政府的红头文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要通过对文件的学习,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对‘小金库’进行认真清理。下边就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刘副校长第一个发言,他说:"咱单位的‘小金库’必须清理干净,不然我这个分管副校长总是提心吊胆的,弄不好恐怕连饭碗都不保。"刘副校长的话音刚落,张副校长就发声了:"对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