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为人 《领导文萃》2012,(20):76-79
克难坡原名南村坡,是个只有6户人家的小村。阎锡山流落到南村坡时,正是他人生的最低点,几度南逃,居无定所,处境相当困难。但阎锡山并未垂头丧气,他在日记里曾写下这样的字句:"做事知难行若易,做人知易行却难。毋论做人与做事,寻着难处易其难"。阎锡山迁居这里后,因南村二字音讳"难存",于是  相似文献   

2.
再看阎锡山     
余世存 《领导文萃》2014,(15):58-60
正考察阎锡山的一生,他是有根柢之人。文学史家曾概括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有"焦灼""心碎""嫉羡"等等。因为中西文明的冲撞,在西方的强势影响下,中国从道德到器物到文章都相形见绌。连孙中山都作激愤语:"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阎锡山作为一省大员,没有这种"时代病灶",他是知道中国  相似文献   

3.
一、修脚文化的历史传承 足病的防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周文王时,就已经有了"病足"的文字记载,周文王因趾甲病行走困难,被一个名为"治会"的人用"方扁铲"治好,"方扁铲"可能是现代的修脚铲刀.  相似文献   

4.
晚年“著书立说”的阎锡山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一脚踢开李宗仁,在台北正式复职“登基”。仪式完毕,阎锡山便向蒋介石提出了辞去“行政院长”的请求。卸去“行政院长”后第二天,阎锡山就将家搬到了台北偏僻处的丽水街。搬到新家的当天,他就开始写《人  相似文献   

5.
(一)1949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残军败匪,一举攻下贵阳、遵义后,分兵三路,直指成都。12月8日,国民党"行政院院长"阎锡山率"副院长"朱家骅、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周期律"是指历史上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循环往复所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纵观中国历史,政权兴衰、改朝换代的过程呈现出一个周期现象,每一个新兴政权都不过是前一个衰亡王朝的翻版,"历史周期律"似乎成了一种无法规避的"历史怪圈"。1945年7月,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进行"历史周期律"探讨,认为"齐心协力、励精图治便是‘其兴也勃  相似文献   

7.
喻建欢 《领导文萃》2014,(6):110-113
正(一)即使隔了30多年回头看,1978年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起点,那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但"百废待兴"的另一面现实是:被"文革"洗劫的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面临崩盘。被称为"改革四君子"的几个青年人就是在其间站到了历史的前台,他们给国家领导人分析社会经济动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可能的危机提出了预警,作为高层智囊参与了许多改革决  相似文献   

8.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4):87-90
正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我们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其前提是写真相的历史,长期生活在历史谎言宣教中的民众只能日益愚昧。  相似文献   

9.
徐凯  章文立 《领导文萃》2012,(14):115-118
《财经》:有人担心"文革"的历史悲剧可能重新发生,对此您怎么看?江平:"文革"是一个很独特的时期,总的来说是无法无天,不需要法律,公检法都被砸烂了。"文革"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在我思想里面的主要变化,就是转向从民主、自由、人权的角度看问题。"打黑"必须是在严格遵守法律的情况下进行,在脱离法律或者违背法治理念的情况下来"打黑",早晚要出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就不扎实,也就破坏了法治,造成法治倒退。  相似文献   

10.
惠民 《领导科学》2003,(2):38-39
编者按我们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毛泽东同志多次要求全党要学习历史.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历史不可能向我们提供解决某个难题的现成答案,但却能启发我们处理现实问题可以遵循的某种思路.学习历史贵在领会精神实质,真正使"古"能为"今"所用,眼睛要紧紧盯在一个"用"字上.  相似文献   

11.
正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历史长河之奔涌有其必然的方向,时代之大势必定无可阻挡。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最大的必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十月革命炮声的余音中,从诞生起就代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革命势力,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勇立潮头的历史,就是一部永葆青春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不断胜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3月,为了台湾的改革,蒋介石打算更换"行政院长"。他想以陈诚换掉阎锡山。陈诚是蒋介石信任的嫡系将领,跟随蒋介石东征北伐、"剿共"、抗战,屡立战功,深为蒋所倚重。蒋介石曾表示:"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陈诚)。"在蒋介石的眼里,陈诚果决刚毅,乃是最能担当改革大任的"行政院院长"人选。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行政院长"提名必须经过"立法院"的同意,蒋介石积极与党籍"立法委员"沟通,但遇到相当大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不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因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不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历史的时间观". "时间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与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我蒋中正,哪有他何应钦"1935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重新制订的军衔等级,给高级将领颁授军衔,何应钦在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排名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三人之后,位居第四。其后则是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唯一的一级上将,蒋介石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何应钦遇上蒋介石,是他青云直上的开始。他随着蒋介石的坐大一路攀升,被称为"福将"。何应钦的不寻常之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16.
一、"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历史性转换 在历史的长河中,"强人政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政治生态.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独立、富强几乎都是在"政治强人"带领下实现的.但是"强人政治"具有时代性,不可能永续存在.于是,"退场"就成为"政治强人"不愿面对却无法回避的政治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强人政治"到"常人政治"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8.
作甚是甚     
正阎锡山留学日本时,在轮船上看到日本海员各司其职,把分内事做得很到位。他用山西方言感叹这是"作甚是甚",意为做一件事很像一件事。联想到其实很多国人"作甚不是甚",他感觉到国民素质上的差距。后来他成为山西"模范督军",曾书写一条幅:作甚务甚,作甚学甚,作不成甚羞甚,作坏甚补甚,为人事的必要人格,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3,(20):135-136
如今,很多中国女性都受过良好教育,对婚姻,她们也有新的梦想。与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中理想主义的夏洛特一样,中国女性希望"做一个不可能的梦"。简言之,如今的中国女性所想要的,正是所有女性都想要的——事业有成,真爱,也许还有一个快乐和成功的孩子。目前这一代女性身处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期。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是围绕家庭单位组织起来的。男性是一家之主,女  相似文献   

20.
曹林 《领导文萃》2014,(9):65-67
正急剧变化的时代,网络和媒体创造的流行语各领风骚没几天。有时候,一句流行语,很可能是一种现象,一个群体,一段历史。我要说的一个词是:"个性官员",它似乎已经从媒体的辞典中消失了。曾几何时,"个性官员"是媒体的宠儿,我们能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曾经大刀阔斧砍向官场陋习的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曾刮过好几场"环评风暴"、敢向政府和企业开罚单的环保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