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管仲,这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在受齐桓公委任治理齐国时,特地要了三种权力:第一,要能"临贵",就是要有管理达官贵族的职权.否则,"人微言轻","名不正,言不顺",说得对也没人听.因此,齐桓公封管仲为上卿(当时文官中的最高职务).第二,要能"使富",就是管理经济的权力.经济是基础,只有具备了经济管理权,才能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把齐国的税收大权也交给了管仲.第三,要能"制近",就是对王公贵戚的制裁权.因此,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以示信任.于是,齐国大治,称霸天下.  相似文献   

2.
侯琦  宋青 《领导科学》2003,(14):44-45
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和政治家、改革家。管仲在40余年的宰相生涯中,将满腹经纶付诸实践,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把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小齐国治理得民殷物阜,国富兵强。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管晏列传》),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记录管仲言行的《管子》一书,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今天治国平天下借鉴”。一、“立政为公”的…  相似文献   

3.
正综合性经济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是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既想坐稳国君的位子,又想在诸侯争霸中抢得先机,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与目标相去甚远。齐桓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任用能人,他看中了一个人,名叫鲍叔牙,但鲍叔牙认为自己的才能只够辅佐齐桓公做一个守成之君,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于是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管仲。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国相。  相似文献   

4.
正"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  相似文献   

5.
鲁、梁两国和齐国接壤,战略地位重要,是齐国潜在的最大威胁.齐桓公一心想吞并这两国,但又不想动用武力,心里很是纠结。管仲想了个很好的办法:经济殖民。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顺说》篇中记载,齐桓公知道管仲有匡世之才,想得到他,而管仲这时在鲁国,齐国和鲁国在经过一番交涉后,鲁国便派差役把管仲捆绑着用车送到齐国去。差役唱着歌走着,管仲想尽快到达齐国,于是说,我为你们领唱,你们跟着我唱。管仲所唱的歌都是适合赶路的,差役也就不觉得疲倦了,因而走得很快,不久便到达了齐国。这则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只有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造出一流业绩。因此,领导者在做好科学决策、总揽全局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为下属提供适合工作、适合发挥聪明才智的良…  相似文献   

7.
正管仲善于运用智慧和谋略,因而总是能够洞悉人世人性,总是能够摒弃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政务。管仲又称"管子",安徽颍上人。2600年前,他作为齐国宰相,辅佐国君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先后主持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帮助西周王室平定内乱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也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相"。通读古代典籍《管子》可以发现,管仲的决策领导力,对今天的官员仍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巍 《决策探索》2014,(24):79-80
公元前7世纪初叶齐国称霸中原后,偏安于长江、汉水一带的南蛮子楚国也在一步步地强盛起来。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齐楚两国开战,楚成王熊怿派屈完迎战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屈完为使齐国不战而订盟,曾向齐桓公小白夸耀楚国国防之强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相似文献   

9.
雷瀚 《领导文萃》2005,(2):85-87
·上下不和则令不行,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有勇无谋,不足以成事。先定谋虑,再因时乘势。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管仲自己辅佐齐桓公建成霸业的概略综述。 被尊为法家元祖的管仲,其实不全然是个霸道主义者,他思想博大、见识闳远,而且懂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掌握群众与人性心理 梁启超曾指出管仲是全世界最早的法治主义大家,在公元前七百年的春秋时代,管仲已主张以法治国,可以兴功惧暴、定纷止争,能令人知事、使人各得其所。 管仲向齐桓公所建议的用兵制胜的要点,也可供今日成功开拓业务、迎对竞争的参考。他主张用兵先定谋虑,再因时…  相似文献   

10.
<正>爱才之心虽人皆有之,可护才之胆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爱才,只是一种单向、内在、情绪化的心理感受,而护才则必须有胆有识,付诸行动。所以说,爱才容易护才难。在我国古代人才史上,"爱才护才"的佳话不乏先例。如,鲍叔牙将跟错了人、站错了队、打入囚车待处决的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让这个差点要了桓公性命的仇人成为齐国上卿,从此辅佐齐桓公创立了春秋第一霸业。再如,韩信当年弃楚归汉,起初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因犯法,依律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群雄逐鹿,在这段时期内涌现出了数位赫赫有名的诸侯,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齐桓公。他的霸业起于公元前679年,止于公元前643年他薨殁之年,前后共计37年。齐桓公的霸业齐桓公的父亲是齐僖公,齐僖公在世时安排了两位大夫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小白,负责辅佐公子纠的大夫叫管夷吾,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后世称之为管子;负责辅佐小白的叫鲍叔牙。  相似文献   

12.
另眼看管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雄不怕出身低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有"异秉"的,说话都是豪言壮语,做事都能惊天动地。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阴(似应作"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  相似文献   

13.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臣管仲炫耀自己的马车和驾车的车夫。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驾车的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就是让每一匹马都竭尽全力来拉这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拉车这件事上。"管仲点点头,回头冲齐桓公说:"主公啊!这个人的车不能坐。我判断,这辆马车不出十天就一定会车毁人亡。"结果没几天真的出事了,马车当道翻车,整个车散了架。齐桓公说:"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这车一定会出事?"  相似文献   

14.
正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成功政治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价值的领导素质与领导艺术思想。特别是《管子·牧民》中集中提出的"无私、审时、察用、备官"这几项关键素质,对当今领导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子云:"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叫管仲,在辅佐齐恒公期间,推行了许多富国强兵的经济政策,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从一弱小之国跃居五霸之首。管仲还曾以商战为武器,配合其他措施,不战而使鲁国、梁国屈服。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有准确的资料,齐桓公名小白,照旧历史的习惯,叫公子小白,他有个哥哥,叫公子纠。彼此同胞,生在帝王的家庭中,当然,命运往定是有问题的家庭。等于后来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弟弟争权夺位是同样的翻版。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牙,同时被分别任命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国发生内乱,他两兄弟的哥哥襄公无道,被逼流亡出走。管仲和召忽辅助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  相似文献   

17.
齐桓公现象     
史天元 《领导文萃》2013,(15):116-116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  相似文献   

18.
用贤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杯中变坏,牛羊肉坏在祭器中,这样做是否有害于霸业呢?”管仲回答说:“这当然是很不好的行为,然而并不影响霸业。” 齐桓公说:“怎样会影响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才,就会有  相似文献   

19.
管仲一生功业的"得"体现在鲍叔牙的无私举荐与齐桓公的大胆任用,"失"体现在未能为齐桓公举荐辅佐的贤臣。这为当今领导干部提供了历史镜鉴,即领导干部要有"进贤为贤"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把"进贤为贤"的德才标准,秉持"进贤为贤"的公正性,拓宽"进贤为贤"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正人世间,人与人相处,都难免会有冲撞、过节、恩怨。如果领导者因为与下属闹了点儿别扭,就视这样的下属为自己的"仇人",并寻机打击报仇,给他小鞋穿,或者要好好收拾他,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一位好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豁然大度,敢于大胆重用自己的"仇人",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益,创造出令人称颂的丰功伟绩来。春秋时期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的事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时有两个兄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