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大刚 《领导文萃》2014,(23):87-87
正因为贪腐,最近有不少位高权重的人物轰然倒塌,让人目瞪口呆。不过从一些披露出来的案情看,激发犯罪的还是那个老掉牙的东西——欲望。"欲望"这个东西,最难琢磨,也是"法、术、势"之外,韩非子用来制约人性的要件。利用人的欲望,引诱人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是《韩非子》一书随处可见的方法,每每谈及,总有些洋洋得意。作为记载"性恶论"的著作,并不十分奇怪。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80~前233年)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法学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他的法治思想,对于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著名的思想家,也是管理学的先驱。对二者的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对于发展现代管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者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重大,在当代也是如此。研究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有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西文化,了解中西管理思想,才能博古通今,才能更好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利一生有光环,也有悲哀,以致忧郁至死。他以祖国意大利的统一和富强为毕生奋斗目标,但最终也未能实现。他主张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领导哲学的基础不是道德,而是权力、实力,是统治者的才智、能力。其实,目的和手段是辩证统一的,道德具有阶级性,"法术势"相结合是我国古代领导哲学的基础,"德、能、勤、政、绩、廉"兼备是我党领导哲学的基础。马基雅维利领导哲学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5.
<正>君臣关系涉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是历代政治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韩非子君臣关系的思想,将君主放在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从"人性恶"的价值论出发,讲究"以法治国",强调"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将赏罚作为保持君主耳聪目明的手段,以达到国家治理"一断于法"的目标。其中一些关于处理君臣矛盾的思想观念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术、势是法家思想不可分割、不能随意撤分的三个组成部分。法治、术治、势治,共同构成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即"以法治国"的思想。本文拟从法治、术治、势治三个方面探析法家法治思想,以期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人性自利假设基础上,有选择地把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进行提炼综合,提出了旨在帮助当时的国君驾驭群臣、治理国家、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应急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所提出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先控制、"利害相反"的损益控制、"治吏不治民"的人事控制与局势控制、"参疑内争"的权力控制等应急控制思想;"循天顺人"、授官尽能,"不得越官而有功"的权责分明与赏罚必信等应急用人思想;"治强生于法""死生随法度""刑过不避大臣"等应急法治思想,为当今社会的应急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可资借鉴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9.
以法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根本;以术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关键;以势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核心。法家驭下思想强调法、术、势兼用,把三者融会贯通起来,从而实现对下级的有效驾驭。在单位管理中,领导者应充分吸收和灵活运用法家驭下思想,同时注意克服其弊端。应循名责实,用好赏罚二柄;不轻易表露欲望和喜恶;防微杜渐,善用防奸"七术";善于设势,宽猛相济。  相似文献   

10.
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形"指的是实力,"势"指的是实力的表现、运用和发挥,即如何运用力量的艺术,它不仅表现为力量与其周围条件联系而构成最佳的组合形态,而且表现为力量能够充分借助周围条件而成倍地增大自己的能量.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应借鉴孙子"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思想,学会审时度势、灵活求势、主动造势、择人而任势,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益,使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驭"势"于"事"。要以"势"为出发点,以"事"为落脚点,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既顺势而为、运势而解、乘势而上,又蹄疾步稳、借势造力、步步为营,实现"势"举"事"张。推"钻"为"专"。步入改革深水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基层首创,聚焦群众关心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种种新技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创新思维、主动出击,追寻并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美育内容推到一个新的高峰,从而让美育"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说,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美育工作,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因势而变、适时前行、因势而新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是王凤志教授撰写的一本美学教材,对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为高校用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先秦法家领导力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思想与儒家的礼制、仁政完全不同,强调以法为本的治国方略。法家后期的韩非提出法、势、术三位一体的管理思想,集法家之大成。本文基于法家法、势、术三位一体结构,融入团队建设的现代管理理念,提出定制度、树权威和纳人才三种基本领导活动,为达到有效融合,构建出一个由制度力、执行力、权威力、影响力、识人力和前瞻力六力组成的领导力一体循环模型,目的是从传统智慧当中寻求中国本土领导力的突破,从而防止陷入"蔽于法而不知贤,蔽于势而不知智"的领导力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韩非的"法"、"术"、"势"三者一体的管理思想和马克斯·韦伯的组织权力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二者在社会背景、人性假设、理论内涵、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因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而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两千多年来,正是在“明儒暗法”的高度成熟的政治统治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封建统治得以长久延续。因此,研究《韩非子》的吏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启示之一:治国先治吏,治吏要先知人性“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一国的治乱,最重要的就是要治理好官吏,通过治理官吏达到“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晋文公"谲"与"正"的为政艺术一直争论不休。晋文公"似正实谲"的政治心理源于其并不是儒家推崇的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家,而是汲取了先秦各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源于晋国政治的谲诈传统。晋文公政治艺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他对"势"的透彻理解和适度把握、权变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8):43-46
<正>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相似文献   

18.
李德昌 《管理学报》2008,5(6):792-800
建立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需要2个必要条件:①抽象出的管理概念必须具有中国文化整体性直觉的"元素";②其管理概念必须具有科学的逻辑内涵。"势"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正是二者兼备:首先,"势"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直觉的概念;其次,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因而,势=梯度=斜率=导数=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不仅在逻辑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而且从根本上揭示了信息化时代创新、创业及组织和个人成长的动力机制。在势科学的视域中,沟通是对组织求导,激励是对个人求导,经营是对市场求导,决策是对路径变分。探讨阐述了管理领域中各种理论和方法与势科学理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村党组织书记在干群矛盾化解中的强"势"有武斗之势、利压之势、政制之势,其"势"之来源包括上级组织的力量依靠、个人经验的能力自信、公共权力的私人掌控。村党组织书记强"势"的表现主要有强人作风、人治管理,强制手段、行政解决,并有可能因此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表面解决矛盾但暗流涌动、解决眼前矛盾但有长远隐忧。对"势"之纠偏,需要村党组织书记转变理念、县乡政府转变职能,并大力培育乡村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在领导与管理运筹决策方面,中国古代"道"的哲学(本文称"道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特别是在"用势"方面,中国古代各流派战略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其高深的论述。《孙子兵法·势篇》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道学中的"任势",即我们今天常说的"用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