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重返亚洲"急剧地改变着亚洲国家间的关系。无论是中美两国关系,还是中美两国各自和亚洲各国的关系,都呈现出一种要陷入国际关系史上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趋势,即中美两国之间的恶性战略竞争。这个悲剧注定不可避免吗?也不见得。美国"重返亚洲",改变了一些和中国有主权利益纠纷的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期望值,使得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遽然恶化,或大或小的冲突似乎变  相似文献   

2.
正王缉思教授被公认是中美关系的权威学者,近期,王教授提出中美关系事关"两个秩序"的观点,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对大国关系,两国交往越来越深,而在交往的每一个层面上,都是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事实上,中美两国决策高层对双边关系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中方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防止美国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秩序,而美方更为关注的则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随着朝鲜半岛与中国南海局势再度紧张,周边外交的变数增加,中国目前需要归纳和审视此前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措施,明确主要逻辑思路,评估其有效性,进而为下一步战略应对行动做好准备。例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外交战略的军事侧面与经济侧面?怎样实现更好的战略配置?在南海问题上如何处理"维权"与"维稳"的战  相似文献   

4.
中美军事关系的历史演变、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军事关系的历史演变、问题和前景──刘劲松一.跌宕起伏的中美军事关系史1.1949年~1979年的中美军事关系1949至1979年间,热战与冷战是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的主轴,交流与合作无从谈起。但是,双方从总体战略考虑,在军事问题上都有所克制。如美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美政治文化张力——从科索沃危机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春发生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 ,引发了中国的抗美民族主义浪潮 ,这一事件不但对于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冲击 ,而且由它所引发的中国新民族主义很可能成为一种持续的重要政治因素 ,对21世纪前期中国的政治选择与国际战略发生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固有矛盾、中美两国的政治文化差异、南斯拉夫局势引发的中美之间的信任危机这些基本因素出发 ,进而研究中国新的民族主义的特点 ,以及中美政治文化差异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影响。科索沃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两年 ,通过这一事件来考察中美关系中一些基本因素 ,对于…  相似文献   

6.
正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著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小小微博是如何启动社会舆论"核按钮",进而影响国家政治议程的?如何才能改善互联网舆论生态,发挥舆论的"政"能量?如何才能通过政务微博打通"两个舆论场"?开设和运营一家政务微博,可能存在哪些风险?成功的政务微博有哪些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新的时期互相尊重、合作共处、和谐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基于中美两国不同的国情、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加强合作,处理矛盾,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特征体现在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在对新特征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回顾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特征,并对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光伏行业进入冬天时,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却爆出"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他为何有这样的底气?英利缘何在光伏"寒冬"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低谷扩张?英利是如何把握行业脉搏,在行业低谷到来之际,提前实现战略布局,打造一个从容度过光伏危机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9.
吴明华 《决策》2015,(Z1):72-74
如何让干部真正走进基层,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如何真正在一线淬炼干部,做到服务群众"有真心"更"有能力"?庐阳区"一线为民工作法"做了很好的创新探索。如何让干部真正走进基层,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如何真正在一线淬炼干部,做到服务群众"有真心"更"有能力"?庐阳区"一线为民工作法"做了很好的创新探索。自2012年10月起,合肥市庐阳区让党员干部走出机关、驻点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探索出"情况在一线了解、举措在一线创新、问题在一线解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美综合实力的消长变化,关于两国比较的评论越来越多。西方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美是两个奉行"例外主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与所有其他国家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时推测,中国"和谐"思想与美国"自由"理想在"例外主义"理念上取向不同,有现实冲突的危险。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历史不同,制度也不同,正确的发展道路一定是"例外"的,是自己走出来的,与其他国家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丘昭琪 《领导文萃》2013,(20):116-119
两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社区美国接受这个理念《财经》:你将习近平和奥巴马的会面称为中美关系史上开创性的事件,为何作出如此判断?基辛格: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中美新关系的目标——把发展中美关系作为大国间发展新型关系的典范。奥巴马总统在上次胡锦涛来访时,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根据我在中国和华盛顿得到的印象,我认为,当前正是规划中美两国合作的契机,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理解"共建"与"共享"?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机制的作用?又如何通过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目前社区治理创新分有哪几种类型?作为其中一种类型的清河实验又有哪些经验和创新?为此,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教授。  相似文献   

13.
张玉亮 《管理科学文摘》2014,(4):166-166,168
实现中国梦,必须让公平正义"光辉"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广义上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度应当如何实现?未来我们应当如何防范阻碍公平正义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美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发加重,本文在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中出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如何应对中美贸易中的摩擦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29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公报”中一致表示“致力于发展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但时过半年,就发生了美国在对南联盟的战争中袭击中国大使馆的事件,从而给这一设想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中美之间是否存在战略关系?如果存在,这种战略关系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6.
正应对美国与对待周边之间有根本的联系。完全可以说,周边关系不能大致地搞好,对美关系就没有大致搞好的希望:近年来中美关系特别重要的不良方面和不良阶段,许多都深刻地出自中国周边的麻烦或"乱子",出自中美两国就这些麻烦或"乱子"的结构性和情势性摩擦、对立与竞争。从战略上说,争取中国在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刊发一组有关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们的关注和思考。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China-U.S.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简称SED)建立在此前"中美战略对话"及"中美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实力与全球战略地位相对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与地位却上升,两国彼此的战略互疑加深。为避免重蹈大国争霸的覆辙,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时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设想,2014年奥巴马总统访华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时,两国领导人为这一设想注入了新的具体的动力。然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就此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  相似文献   

19.
中美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1)在此期间中美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高达0.7957,以MIIT指数(即"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的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2)分部门看,"客运服务"、"旅游"、"其他运输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但"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商务服务、专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以及"专利权利和特许费"等部门或项目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低;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升明显的服务部门较少。(3)同时期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与MIIT指数正相关,表明对于具有相对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服务部门来说,其服务贸易的增长也是产业内贸易型的。(4)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表示的中美两国需求结构的差异程度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负相关;两国的双向FDI规模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经济自由度差异以及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密集度分别与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正相关。两国在市场规模以及经济自由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并未妨碍两国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在影响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燕冬 《领导文萃》2011,(10):111-117
脆弱的中美战略基础? 问题不在于美中关系的标签,而在于美中关系的内涵。两国发展合作关系不是一方施予另一方的恩惠.而是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美中两国的诚意将在诸多问题上受到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