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总体来讲,就是不能只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的城市化,而是要进一步将农民化进城市。关于“人的城市化”,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特别关注城郊农村的城市化,认为应当开放小产权房,从而让城郊农民“自主城市化”;第二种观点尤其关注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重点就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可以在城市住得下来的房子。笔者主张一种“可逆的城市化”,或者说是主张一种可以让农民既自由进城,进城失败后还可以自由返乡的城市化。这种主张认为,在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欧美日1/7的国情下,中国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农民工提供他们在城市安居的收入和就业条件。中国农民工进城往往表现为年轻时进城务工经商,年龄大了仍然要返回农村。正是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使农民家庭可以有比较高的收入和比较少的支出。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可以为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机会,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却不可能为大多数(更不可能是全部)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条件。农民工进城失败后可以返乡,对于农民工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底线。让进城失败的农民回得去农村,是这种“人的城市化”主张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成为农民工。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逐步进入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原有低层次产业正逐步转移。大量劳动力从沿海相关产业中释放出来,开始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和破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有效办法。本文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背景、重要意义、面临的困难和几点思考等角度,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由体制因素和发展阶段共同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低的局面,仍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之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提出了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一是拓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不仅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视角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还要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是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择业自由、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城乡统一就业市场;四是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五是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可及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重大意义,指出要把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加强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健全民生保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返乡农民工是发展的财富,是创业的生力军。我们既要加快发展,积极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更要大力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好城乡关系,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协调城乡关系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新时期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必须服从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致力于经济总量在长时期内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着眼于解决制约农村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决策探索》2011,(23):82-82
我省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滞后,制约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影响统筹城乡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解决农民工进城不落户的突出问题。如果农民“前瞻有愁、后顾有忧”,仍保持“候鸟”式的流动状况,将导致他们缺乏在城镇的融入感和归属感,缺乏在城镇创业、就业的信心和恒心。因此,一定要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上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民收入存在着收入低、收入来源渠道少,农民在城镇就业工作低端等问题。农民增收,是一项惠民的伟大事业,推动农民增收工作,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切实增收,就要提高创收能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民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城市化带来的众多失地农民和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创业。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改革30年,四川是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农村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主要是破除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收入上不去,增产不增收,导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三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却不断加重,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最终取消农业税;四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并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总结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有五点深刻体会:一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要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五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宗旨是: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探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战略,促进其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城镇化建设转移,使其成为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下,围绕着国家精准扶贫、农民工创业就业、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绿色发展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2016年9月,"2016首届中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成功举办,来自国家相关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问题积年已久,我们党也曾试图矫正失衡的城乡关系,但是,这一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成效也不很显著。然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乡关系长期失衡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同科学发展观直接相违背。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且强调:“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就为我们调整失衡的城乡关系、解决好城乡关系问题提供了良方: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5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强调,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深刻认识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创业主体,既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要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新型工业化与农村、农业和农民关系的基础上,对新型工业化如何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政府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注意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五个具体问题: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编制城乡一体化的规则,规划是发展的先导,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靠科学规划。目前,我市城乡规划分割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不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崇州市直面民生诉求,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原有思维定势和发展理念,着力在还权赋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治理机制等方面,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权益平等、增收致富、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20.
浅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重大压力和冲击。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政策任务纳入发展规划中来,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控和干预力度,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和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