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冷板凳",是指待遇差、工作苦、关注度低的岗位。年轻干部初出茅庐,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差距,很多年轻干部在"冷板凳"上一坐,或自暴自弃,或止步不前。笔者认为,年轻干部坐了"冷板凳",心却不能冷,要将"冷板凳"坐出热度来。首先,要静心。从心理上接受"冷板凳",把"冷板凳"当作锤炼自己的舞台。年轻干部要有毛竹精神,厚积薄发,在"冷板凳"上储备自己的能量。其次,要勤学。因为是"冷板凳",领导关注少、工作少、应酬少,所  相似文献   

2.
当下,年轻干部想要实现自我职业空间的持续拓展,除了强化业绩"干得好",还需要提升自我融入不同圈层的能力,即"混得好"。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情商智商双高,应变进退得当,自我优势突出,融入能力显著。为此,年轻干部需要进一步强化自我"内功"修炼,秉持适度的包容之心,学习认知和掌控情绪,妥善处理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官,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为官之道,需要悟,也需要"记"。1.记住一个"学"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是善于学习的人。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知从学中来,智从学中求,志从学中立。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为官从政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道德品行、素质能力、个人魅力的背后,其实是知识、实践、阅历的积累。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与自己工作领域相关的东西,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4.
<正>这些年来,由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气氛日益浓厚。但据笔者在基层调查了解,目前在一些地方、单位和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重视学习、不集中精力学习,甚至极不正常的"厌学"现象。其具体表现特征为:有的干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平时放松甚至忽视业余自学,八小时之外疲于应酬,宁可虚度光阴,也不愿读书学  相似文献   

5.
正基层年轻干部大都处于职场最底层,如同阴暗角落的蘑菇一般不受重视,每天干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但是多年后,有的"蘑菇"还是"蘑菇",有的"蘑菇"已经成为顶梁柱。其实这就是自我定位的问题。不当"蘑菇"干部,基层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充电。当今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年轻干部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针  相似文献   

6.
正"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当干部就应该做读书人,这种传统由来已久。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历来重视干部读书学习。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获得启蒙,由"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走向成熟,在"实事求是"中阔步前进,正"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给了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无穷的精神力量。的确,读书充盈人的精神,读书人也异常自信。曾经有位读书人以一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反问,把戎马一生的皇帝也镇住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随着党政机关对年轻干部选任力度的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在机关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成为各个单位中重要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具有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个人潜力大等优势,但部分年轻干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浮气躁、自视过高、好逸恶劳等"短板",需要历练和打磨。年轻干部少接"天线"、多接"地气",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一、少接"天线",摒弃急功近利之念年轻干部少接"天线",必须坚定三种认识。坚定"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认识,不必苛求"高起点"。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来,积极主动做一些看似枯燥烦琐的小事、吃力不讨好的杂事、劳心费力的难事,通过  相似文献   

8.
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后,一大批年轻干部被提拔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被提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心,这对新提拔干部的心理、言行、品德和政绩,无疑是严峻挑战和考验。因此,新提拔年轻干部面对多方关注,要正确对待,调整和保持好心态,加强学习,勤政廉洁,注意在三方面"造好型"。  相似文献   

9.
<正>年轻干部的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通过引导、培养,使年轻干部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一是需要坚持不懈地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一些年轻干部对理想信念还存在一定的疑惑,政治上还不够坚定,归根到底还是理论上缺乏足够的清醒。而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最为关键的就是学习提升、向先进看齐,在理论层面上对党、对国家战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继而更加明晰自己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正>年轻干部要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关键要把"加、减、乘、除"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提升自身能力,在学习知识上勤做加法。年轻干部需进一步强化"本领恐慌"和"知识危机"意识,加紧学习,以学找不足,以学强优势,以学促潜能,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正>真心"学",扛好"学有样板"旗。既要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又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还要确保业务知识储备紧跟时代步伐,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检验学习效果。实际"做",扛好"做有成效"旗。光说不练假把式,"学"是为"做"打基础,做有成效才是根本目  相似文献   

12.
年轻干部由"宠儿"沦为"弃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既有社会和单位的外部因素,也有年轻干部自身因素,还有内外因相交织导致年轻干部频繁流动等复合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调整年轻干部的来源、"宠""锻"相结合、构建适合年轻干部成长的体制和机制、引导年轻干部自我调适、解决好干部频繁流动问题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字。这个"真"字虽然是对教育目标的指引,但拿来指导我们年轻干部的学习修身、干事创业,同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实效性。年轻干部刚刚踏上事业的征程,处于干事创业的初始阶段,资历不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业绩不丰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谁都不可能一起步就成为行业的翘楚,一迈步就登上事业的巅峰。但是,当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某单位党委书记在与新提拔任职的年轻干部谈话时强调,年轻干部必须常怀"空杯心态",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持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为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撑。这位党委书记关于年轻干部要常怀"空杯心态"的观点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此提醒老师,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这句话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突出一个"真"字。这个"真"字虽然是对教育目标的指引,但把它拿来指导年轻干部的学习修身、干事创业,同样具有极强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常把年轻干部形容为"小毛驴",因为他们年轻、机灵、有活力。笔者认为,年轻干部不妨学学"小毛驴",放下架子、弯下身子,踏踏实实在基层锻炼提升。一是沉下心神"拉好磨"。初到基层的年轻干部大多会有一段苦闷期,本想到基层大展拳脚,却发现基层工作就像"毛驴拉磨",枯燥无趣。其实不然,基层的很  相似文献   

17.
面对知识型社会,一些年轻干部依旧学习无方.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先制订一个宏伟的学习计划,不管是不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也不管是否可行、能不能做到,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但往往因为是空中楼阁,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还有些年轻干部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满足于记住几个新名词、掌握几句新口号,学得不深入,最终使学习流于形式,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有鉴于此,笔者特提出一种"三三段"干部学习模式."三三段"干部学习模式是指在工作的三个阶段完成三种不同的学习任务,重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旨在提高干部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8.
年轻干部从最底层进入,在单位领导新老更替轮回中,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几次在官位面前的抉择。在机遇面前,年轻干部是"争",还是"让",抑或是被动地顺其自然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勇气、智慧和耐心。一、积极寻找组织需要和个人理想的契合点,要主动"争"现代社会对年轻干部的竞争意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中央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要求各地到2015年,厅局级以下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正注重培养教育年轻干部。培养教育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必经之路。要积极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宪法以及党史等专题培训班,旨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注重提升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力促年轻干部在  相似文献   

20.
人气,指气质、精神、名气,是年轻干部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石.它以年轻干部的成绩以及外在表现为基础,像滚雪球一样汇聚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为年轻干部带来无限的发展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年轻干部该如何聚"人气"、成"大器"呢?笔者认为,他们应当做到"五重",修炼"五气". 一、要重内涵,多养"才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谈吐举止来鉴定他的才能.年轻干部往往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人际关系匮乏,要想获得他人关注和认可,就必须多养"才气",勤修"内功",确保胸中有货.一是有信仰.信仰是精神的原动力,也是行动的最高标准.年轻干部要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并保持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理想的高度统一,不断在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健康成长.二是会学习.要严格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勤思考,多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