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是更为契合当前中国治理现状的治理模式,也是通往善治的必要阶段。构建"政府—公民"互动共治模式有三个主要对策: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共治能力;第二,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合作机制;第三,发挥媒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李以所在《现代国家治理:西方的经验和教训》一文中分析指出,要实现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作为后发国家,就要对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进行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实施现代国家治理的经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注重依法实施治理。法治的价值已经渗透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洋溢着法治精神。二是注重社会自治。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和公民的社会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一体两翼,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三是注重智库建设。智库介入政府决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政治现象,智库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清醒地正视西方国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要源泉,创业企业的社会创新能够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成长,创造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一话题也逐步成为实践和理论关注的焦点。基于制度理论,选取3个以社会创新为战略导向的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通过实地访谈和文档查阅等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5个理论维度,包括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和双重价值的追求,并据此归纳为3个发展阶段,探索创业企业通过有序构建制度而形成的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辨析了其中的主要要素和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新需要系统性地考虑企业、生态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与多个主体进行持续性互动,传递各自的观念、知识和资源等。在实施过程中,创业企业也会在社会创新中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的发展。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模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包含创业融入和创业发展共同体两个理论维度;第2阶段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包含创业认同一个理论维度;第3阶段双重价值的追求,包含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理论维度。制度的三要素在3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实现由规制要素主导向规范要素主导再向认知要素主导转变的路径发展特征。研究旨在丰富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理论研究,明确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也为企业以社会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科学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日常矛盾的依法有效管理。我国社会治理秩序是建立在公私法分立制度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源于此制度下的利益博弈。通过对日常纠纷的博弈分析发现,当特定组织内部的有执法权的一方进行报复性违约以惩罚相对人的投机行为时,会产生一个制度外的公私权模糊领域和特殊的矛盾纠纷,传统社会矛盾管理机制效率低下。假设制度设计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市场类型中的社会管理机制应该设计为:(1)在寡头垄断市场类型中应寻求有限制的司法介入;(2)在完全垄断或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中,如果具有确定性的一般性规范,且仲裁者对该类规范的偏好类型确定,应允许选择双方认可的任意第三方介入纠纷处理。这个理论为科学确立公私权模糊领域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合理分配政府、社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技术性和管理性规范的效力空间提供了支撑,也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构建找到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业务》2011,(11):10-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1月7日在广东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现场会上指出,依法化解基层矛盾,必须有效发挥法律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调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功能作用,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一要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的关系。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以保障权利促进相对的利益均衡,以利益的均衡求得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面临着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待加强、政府治理安全性存在隐患、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划力、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创新维度是夯实基础、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包容错误。面向政府治理变革的领导力提升,应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基于新技术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式;结合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坚实的政府治理支持体系;从人民利益出发,搭建精准化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治理变革为背景,推进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调解利益格局,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由此可见,如何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是社会治理创新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协调人们的思想行动和利益关系上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可以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正>完善社会治理理念,实现良法与善治相结合。善治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实现善治的保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制定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反映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良法,坚持依法治国、依规办事,打破潜规则,营造新风尚。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9,(27):10-10
2009年.如何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之势.成为各级政府在社会领域面临的最大考验。种种迹象表明.维稳的形势相当严峻,维稳的任务相当艰巨。如何消解深层次矛盾纠纷.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治理智慧的一大考验。2009年第7期《半月谈》刊登题为《权利时代呼唤“维稳”新思维》的文章,从进京上访群体新动向、维稳体制机制遭遇尴尬、寻求维护稳定的大智慧、维护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历史传统与具体国情,良好政治秩序与社会稳定大于自由、民主。弗朗西斯·福山认为良好政治秩序夯筑于三个维度平衡基础上,即国家、法治和负责制。他认为,中国拥有强大政府,实现次序也正确,但在改革中需要重视法治和负责制的补位。从中国国家治理来看,促进中国政治发展,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国家治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矛盾凸显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矛盾日趋复杂,涉及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从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矛盾化解政府治理机制,完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政府执政为民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维持宪政秩序和社会稳定安全与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当代政府治理而言,良好的宪政秩序意味着法治权威的确立、政府合法性的建立、政府治理体系的稳定、政府过程的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发生频繁,突发事件的应对是政府权力的扩张和公民权利的限制,在权力变大的空间里,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突发事件应对的重中之重就是厘清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消除事件危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权利。就突发事件应对的根本任务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政府应急权力运用的规范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原则对其制约,从而防止政府应急权力滥用对于公民权利的侵害,这也是我们迈向行政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面临社会矛盾凸显与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参加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表达方式从无组织走向组织化、平和化、法律化,表达平台是现实与虚拟交融,表达诉求交叉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那就是治理理念应该从"管制思维"走向"法治思维",治理重点要从"应急处理"走向"常态管理",治理模式要从"政府包揽"走向"社会共治",治理桥梁要从"封闭媒体"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村霸对村民自治的桎梏主要表现在:目无法纪,扰乱民主管理秩序;操纵选举,攫取民主自治权利;独断专行,把持村庄话语权;寻求庇护,结成村庄利益联盟等。村霸的滋生蔓延乃至最终完成对村庄的控制,是村庄治理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防范村霸问题应从三方面深化村民自治建设:革新乡村思想观念,优化村民自治生态;强化村庄利益整合,构建合理的利益实现机制;健全"四个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实践中,政府在治理以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为代表的新业态时,却时常出现现有的法律政策无法应对新兴经济形态、面对市场主体的差异化无法灵活监管、面对公私利益矛盾多发无法进行妥善全面的维护与考量等现实障碍,严重阻碍了优良营商环境的形成。为此,政府应转变理念,将自身功能定位于行政法治的践行者、协同治理的主导者及公私利益的协调者。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中,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继续优化"放管服"改革,主导市场协同治理新范式;以法治手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协调多元主体公私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商业领域,但其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和治理动力与社会治理具有高度耦合性,"共建共治共享"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发现、参与、合作、创新和满足。"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是否足够公平,能够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这是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的动力;二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分工机制是否足够有效,达到最优的治理成果,这是社会治理"共享"的基础;三是利益相关者权利和责任是否平衡,这是"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动态平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法治社会意指实行法治的社会,即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法治化治理的社会。相较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更具包容性的概念,遵循国家统治、社会自治与个人自主的建构思路。凝聚法治共识是法治社会构建的理论支撑,推进社会有机体四个基本要素的协同共治是法治社会构建的实践动力。用法治来规约社会组织、社会制度/规范、社会意识和社会行动,以形成社会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一系列优化基层社会生态治理、弥合社会断裂关系的举措已在国家层面展开,从根本上提高干部对“两个舆论场”的敏感度,认真回应多形式的群众诉求,捍卫和疏导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是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