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内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而言的,显性权力通常由上级组织正式合法授予,但组织的内隐性权力往往来自非制度性渠道,因而是一种非正式的权力。组织内隐性权力的非规则性和非合理性,使得其不断寻求冲击以领导效能为核心的显性权力的机会,以此获得在组织中的话语权和支配权,进而影响、干预组织的秩序和决策。领导效能作为显性权力的直接表现,决定着组织运行的规范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虽然内隐性权力与显性权力存在对立关系,但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应用妥当、合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的权力可以是上级部门正式合法授予的显性权力,也可以是来自一些非制度性安排、但又实际存在的隐性权力。单位内不具有显性权力的下属会想方设法获得隐性权力,与领导者的显性权力进行博弈,干扰领导者的决策,影响单位的发展稳定。认清隐性权力的实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让这两种权力在博弈过程中相对和平地相处,更好发挥彼此的积极性和正当性,避免权力失控局面的出现,进而更好推动单位事业发展,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秘书群体是"领导身边人"概念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属。因其工作性质辅助性、工作内容庞杂性和工作环境多变性,秘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易于与领导形成非同一般的关系。而靠近作为公权力掌握者和践行者的领导干部,实际上就是间接地靠近了公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秘书正是通过与领导干部形成特殊的工作依附关系和人际互动关系,拥有了自身间接性作用于公权力的诸多隐性权力。一、秘书的隐性权力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4.
正组织内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形态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所谓显性影响力(亦可称为显性权力),主要表现为一种控制力,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授予领导者对特定资源的支配权,存在原则规定性,是利益诉求的强制力保障,这种力量的作用时间范围为合法任期,在任期结束后会自然消失,下级的应对行为表征为服从;所谓隐性影响力(因为它形式上仍然对被领导者有一种外力作用,亦可称为隐性权力),是由领导者本身的特质决定的,表现为在法  相似文献   

5.
正只要在中国的地盘上或者是中国员工占主体的单位,无论是在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还是企业甚至外资企业中担任领导干部,如果以为一切都可以凭借既有的职权或者明确的工作条例来开展工作,那么你很有可能要受挫。若不了解隐性权力,贸然以"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态度"行事,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还有可能因为你的疏漏而拖累整体乃至全局。因此,为了更好地承担使命,实现既有的组织目标并且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于单位隐性权力就要有更理性的看法,并且在具体实践中与之进  相似文献   

6.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力度,显性权力及其腐败得到了遏制,隐性权力及其腐败需要格外注意。一、隐性权力及其来源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的一种权力运作形态,其可能产生于显性权力的延伸和辐射、权力主体的个人魅力、正式权力角色形象的扩散、权力集中且不规范、权力非对称、官场潜规则、权力运行隐蔽且权力范围与责任不清等,同时往往还会表现在政治文化与心理层面。显性权力主体即职务权力主体,而隐性权力主体则更为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单位内部,总有各种力量在不断碰撞、交锋、融合,有的表现得很明显,有的表现得很隐蔽。在各种力量中,有一种隐性权力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发挥作用,既是对显性权力的有益补充,又是对显性权力的潜在威胁。那么,单位内隐性权力以何种形式存在,又有哪些效应呢?一、存在形式1.存于"遗"。一是存于政治遗产。有些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时因为人缘好、作风实、威望高、  相似文献   

8.
秘书的隐性权力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秘书群体是"领导身边人"概念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属。因其工作性质辅助性、工作内容庞杂性和工作环境多变性,秘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易于与领导形成非同一般的关系。而靠近作为公权力掌握者和践行者的领导干部,实际上就是间接地靠近了公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秘书正是通过与领导干部形成特殊的工作依附关系和人际互动关系,拥有了自身间接性作用于公权力的诸多隐性权力。目前,人们普遍缺乏对  相似文献   

9.
正组织通过赋予岗位一定的权力来实现其责任,此谓正式权力。正式权力通过制度与规定来体现,其权力为显性权力。与正式组织的显性权力不同的是,非正式组织以及个人形成的权力没有通过固定的规则来体现,具有隐蔽性,因此称为隐性权力。隐性权力广泛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与正式权力一起起作用,并对正式权力的行使具有正负效应,因此,其产生的根源以及治理策略值得研究。一、组织内隐性权力的来源组织内隐性权力的来源是不同的。它往往来自于  相似文献   

10.
单位代际权力的隐性转移是相对于显性转移而言的,是一种不明显的、渐进式的权力转移。代际权力隐性转移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发展思路的悄然转换,管理机制的隐性变革,决策控制权的隐性转移,关键岗位人员的悄然调整。常见的代际权力隐性转移方式有以下几种:隐性台阶的铺垫,隐性知识的传递,隐性控制的接力。其调控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转移的保密性,保持转移的系统性,确保转移的稳定性,增强转移的实效性,加强转移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感;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干干净净为民工作."话虽朴素,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徐信贵 《领导科学》2012,(21):11-13
官场"隐权力"是一种超越法定职权的影响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法定职权而产生的超越领导法定职权的一种影响力,二是基于私人因素而产生的超越领导法定职权的一种影响力。基于法定职权产生的"隐权力",实际上是利用职权影响力参与社会资源的"掠夺式"分配。它与公平正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理念大相径庭,应当加以规制。基于私人因素产生的"隐权力",实际上是官场内部的一种话语权。它与特定领导的个人魅力、气质、家庭出身等有关,对于这种"隐权力"既没有规制的必要亦无规制可能。本文所探讨的官场"隐权力"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3.
<正>秘书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法定工作围绕领导开展,核心业务是为领导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秘书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不掌握法定公权,但可能拥有超越职能的影响力。秘书超职能权力基本上不具有公共性,其存在的初衷与归宿大多与公共利益无关,多是假借领导职权之"公器",谋取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4.
权力观就是“观权力”。是对权力的一种认识、一种想法、一种观念。“观权力”主要是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得到权力的途径,即权力来自何方?二是要明确运用权力的方式,即怎样运用手中的权力?在我们国家,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群众赋予了他们拥有的权力。这就决定了现代领导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核心是必须树立非权力意识。这种非权力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取得了实效,清理"权力兼职"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个显性的表现是一些兼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高官主动辞职。然而,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企业的产业特性和制度背景,系统分析文化企业高管的显性薪酬和隐性薪酬的激励效应,深入探讨薪酬规制和管理层权力对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文化企业高管的显性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股权薪酬对绩效的影响尤为显著,隐性薪酬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政府对显性薪酬的行政规制,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正向激励效应;文化企业内部管理层权力的增大,强化了隐性薪酬的负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决策探索》2014,(7):84-84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从违纪违法案件中深刻汲取教训。面对权力要抱有敬畏之心。每一名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依法用权、谨慎用权,绝不能使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要自觉接受监督,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种关心和保护,虚怀若谷、虚心纳谏,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学会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8.
叩颖 《秘书之友》2014,(10):47-48
正鄯爱红在《领导之友》2014年第8期《"权力兼职"危害大矣》一文中,具体阐述了权力兼职造成的四个方面危害。首先,"权力兼职"的实质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损害了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领导干部兼职,不过是想兼职又兼薪,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企业请领导干部兼职,往往看中的是领导手中的权力,"权力也是生产力",企业可以以较少的付出换取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多的"实惠"。这种"特权企业"和"特权领导"之  相似文献   

19.
<正>"法无授权不可为"本是行政权力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的公权力却屡屡脱缰,变成了随意践踏法律的"野马"。敬畏权力,才能用好权力。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问题,说到底,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当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张素芝 《决策探索》2010,(22):27-28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对权力的范围、实施对象和运行规则等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约束的一种体制。建立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就是要以法制化的规则和程序制约权力,使权力限定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近几年来,尽管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违法违纪仍时有披露,居高不下,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不力。当前,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已刻不容缓。为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改革权力配置,强化监督的制约性;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的法制性;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实效性;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提高监督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