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正>研判霸权兴衰不能像账房先生似的盘点有多少先进武器、页岩气和GDP,关键要看战略态势。苏联崩溃的时候是个超级大国,但一夜之间就成第三世界了。从战略态势上看,2013年以来美国霸权危机明显加深,国际政治气候有季节交替之感。美国的战略被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中东地区。奥巴马的战略意图是在将地缘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的同时维持在中东的战略优势和主导地位,但客观现实却是相反。美国不仅在叙利亚体面退却,还寻求与伊朗实现缓和。这使人  相似文献   

2.
汤本 《领导文萃》2005,(6):39-43
3月上旬的中东时局变化之快,令世人瞠目结舌,也令世人深思:中东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在崩溃?“人民的力量和权利”在改变中东的外貌?中东伊斯兰回教国家也在产生1989-1991年的“苏东波”?这是美国的推动,还是中东国家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自发行动?被西方称为中东的“自由民主长征”,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发生何种影响?中东剧变,缘起伊战随着主张武力反击以色列侵略的哈马斯组织主要成员纷纷选入巴勒斯坦议会,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纷纷出现了各类选举或者即将选举。这种中东各国的政治社会变化趋势,从哪里开始的?将会走到哪一步?美国专栏作…  相似文献   

3.
张晓东 《领导文萃》2013,(15):59-61
62岁的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身材高大,灰白而稀疏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精致的无框眼镜,乍一看有几分学者风度,仔细打量就会发现,他那眼镜背后的目光总是严厉而充满怀疑的。在拉夫罗夫眼里,"美国一直想整俄罗斯"。他"盯住美国推动北约东扩的企图,将华盛顿在波兰和捷克建立反导系统的计划视为‘包围俄罗斯’",而近两年来,他在叙利亚问题上不断地对西方说"不"。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干脆称他为俄罗斯的"说不先生"。出使联合国展个性两次出使联合国,拉夫罗夫在纽约共生活了10多年。他的妻子玛丽娅跟着他随任,在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处的图书馆工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伊斯兰国"(IS)对其"边境"地区发动了袭击,造成了超过80人死亡,甚至有可能达到120人。而发生袭击的区域,正位于叙利亚的俄罗斯军事基地附近。其实,IS的敌人却远远不止俄罗斯和叙利亚政权,它还正在叙利亚和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地方和基地组织决一死战。对基地组织而言,它也同样感受到了更具优势的IS的严重威胁,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其总部所在地巴  相似文献   

5.
采英拾贝     
正目前动乱地区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现在的状况相比萨达姆和卡扎菲执政时期要糟糕得多。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都陷入灾难。这些都是被希拉里和奥巴马搞砸的。——"问题不断"的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特朗普25日在电视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将爆发新的战争吗?伊拉克将走向分裂吗? 中东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可能性”,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所说的三场内战指的是: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温和的阿卜杜拉有如此言论,至少说明中东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闻一 《领导文萃》2010,(8):131-134
随着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深化和摆脱经济危机进程的缓慢,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和政权机构日益把历史的重新解读当成了强化俄罗斯爱国主义和显示世界一流强国立场的重要手段。而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则主要集中于下述三个问题上,一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功勋是不可歪曲、否定和诬蔑的:二是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边界问题,诸如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晓丰  沈伟民 《经理人》2012,(10):126-131
叙利亚动荡,但大马士革却异常宁静到中东旅行纯属意外,更何况,还去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按原定计划,我本来是要去突尼斯体验一下地中海蓝白色的诱惑的。为节约成本,我提前订了卡塔尔航空飞突尼斯的机票。出门前,闻听突尼斯动荡又起,不得不让我对这个北非"最安全稳定"的国家产生恐惧,随之灰飞烟灭的还有我的行程。不得已,只能选择一个中东附近可以落地的签证国家,黎巴嫩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把一个敌国炸回石器时代或中古世纪并不是难事,但被炸回石器时代或中古世纪后,该国家必然出现石器时代式的报复、动乱和野蛮残酷。任何人都知道,去年来中东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非的利比亚、南亚的阿富汗,这些国家的难民,起因都是美国。美国在这些国家发动战争及挑动内战,因而这些国家遂沦为战乱国家,当然生灵涂炭,难民遍地。近年来,单单土耳其即收容了难民170万(至2015年10月止,下同)人,黎巴嫩收容了110万人,坦桑尼  相似文献   

10.
2000年6月10日中午,执掌叙利亚帅印长达30年之久的中东“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他的次子、时年34岁的巴沙尔·阿萨德随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叙利亚人民议会当天举行特别会议,决定修改叙《宪法》第83条关于总统年龄的规定,把总统候选人的最低年龄从40岁改为34岁,为巴沙尔接班铺平了道路。2000年7月10日,巴沙尔作为惟一的总统候选人,以97.29%的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叙利亚第16任总统。上台执政以来,巴沙尔逐步在处理内政外交方面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颗政治新星。弃医从政巴沙尔1965年5月11日出…  相似文献   

11.
“9&#183;11”事件后,俄美关系的戏剧性变化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普京治理下的俄罗斯频频向美示好的举动不由让人心生疑惑:俄美这对冤家刚才还为反导条约》问题争得脸红耳赤,互不相让,没想到美国一遇难,俄罗斯反倒伸出“橄榄枝”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是感激多于敌视,开始两国历史上又一段“亲密”关系。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普京此举可不单是友情那么简单,而更多是出于一种务实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二○大国战略”课题小组认为,未来20年的中美关系是合作大过冲突,尤其在俄罗斯重新崛起和全球伊斯兰势力出现新的复兴时,美国极有可能为寻求和中国大陆合作而再度“出卖”台湾。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4,(22):114-116
正美国在欧洲对付俄罗斯,在亚洲对付中国,这并不是偶合的事件,一定有经过沉思熟虑。美国已在为后冷战的行动展开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冷战时代,而苏联解体后,人们称之为后冷战。但冷战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进行着。因此,后冷战时代是一种更明目张胆、鲸吞蚕食阶段的开始。美国与北约合作下肢解了南联盟,美国运作之下,前苏联地区出现了各种颜色革命,接着又联军入侵,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权。因此,最近发生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动荡,我们应当理解为俄罗斯的反弹。俄罗斯长期在被鲸吞蚕食之下,已退到  相似文献   

14.
<正>事实上,自美国立国以来,发动的战争不下百场,真正由国会宣战的只有5次。而奥巴马此次主动向国会寻求授权攻打叙利亚,等于是自我设限和削权奥巴马的风险目前纷纷扰扰的叙利亚危机,其导火索是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事实上,自2011年1月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类似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陶短房 《领导文萃》2013,(18):34-37
当"阿拉伯世界动荡"席卷曾被认为"铁板一块"的中东大地,并绽放出"看上去很美"的花朵之际,许多评论家指出,媒体的作用不可埋没。事实的确如此,正是在媒体、网络的"信息轰炸"下,才能引发政坛、军界的分化,变成全球人眼中关乎民主、自由、平等、人道原则的大事件。而如今,这场运动并未结束:叙利亚内战方酣,也门政治过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俄罗斯各大媒体发表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一份报告,10午后俄罗斯将分裂成6至8个国家。报告将俄罗斯和中东及东南亚一道列入"动荡地区",认为这些地区恐怖主义和集团犯罪猖獗,当地政权无力控制局势。报告认为,俄罗斯同外部世  相似文献   

17.
名刊要览     
《决策》2012,(7):13
埃及危在旦夕 阿拉伯之春的乐观局面维持了一年半后,中东地区又陷入骇人的混乱之中:叙利亚已不知不觉进入全面内战,其结果也不得而知;不幸中的万幸是利比亚已将狂热的暴君赶下台,但仍定期被难以镇压的民兵扰乱局势,  相似文献   

18.
正谢尔盖·绍伊古大概算得上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国防部长。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战争中的抢眼表现使得这位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国防部长功劳抢眼。俄军在他的整顿下战斗力暴涨,几乎脱胎换骨。在"紧急情况部"坐镇21年的他,拥有极其丰富的处理各种事态的经验。从未当过兵,却一路升迁成为国防部长。绍伊古已经成为总统普京的得力心腹,甚至被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中东出强人,但时间,才是最无情的敌人。2006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将以色列总理沙龙推到了生命的悬崖边,中东的一个传奇时代也正走向终结。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下,沙龙的老对手、另一个传奇人物——阿拉法特已在一年前撒手人寰。之前过世的还有“大马士革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小个子国王”约旦的侯赛因,以及去年离世的沙特国王法赫德……说他们这个时代是“传奇”,就在于这些中东领袖都从年轻时即经历血与火的考验,都曾在战场拼杀中建立过赫赫功勋或蒙受过侮辱,都有着抹不开的历史情结,也都具有他们的继任者所不具有的个人魅力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独联体地区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大国势力云集,矛盾错综复杂.整个地区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大多数独联体国家经济步入发展阶段.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呈上扬趋势。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主导作用不断被侵蚀。未来,谁将主导这一地区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俄罗斯、欧盟、美国必将成为这一地区主导权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