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滑坡、作风不良及大量贪腐等问题,这将败坏党风政风,使政党伦理道德陷入贫困,严重影响执政公信力。究其根源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存在隔离,没能同时、同向发力,导致传统思想建党力不从心、制度治党执行力不足。为此,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从隔离到契合的转型中构建协同机制,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执政公信力的迫切需要。一、构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夏行 《领导科学》2012,(16):10-13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事关我们党的组织运转,进而事关我们党的执政效果,影响国家民主政治进程。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通过了具有法规功能的党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颁布  相似文献   

3.
正党在夺取政权乃至执政的过程中,对"公仆"的认识很深、强调很多、要求很高,但对权力的认识和表述较少,以致"公仆"与权力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能明确界定,混沌不分,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眼下,只有正视"人民与权力分离"这一客观事实,从打造防止权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怎样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领导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5.
黄豁 《决策探索》2008,(23):76-77
去年以来,重庆陆续有8名厅级干部因收受巨额贿赂、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而"落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陆续站上法庭被告席.这一系列"窝案"暴露出房地产业的"行业性腐败"特征: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环节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现象,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在权力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干部不是为民执政,而是为"老板"执政.  相似文献   

6.
<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严必依据依规。94年的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43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执政党。要治理好这么大的政党,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当前的党内法规建设是适应党的执政使命需要的,但也存在重制定、轻执行问题,甚至产生"破窗效应"。具体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党内法规意识淡薄,在执行上打折扣;有的党内法规制定明显落后于时  相似文献   

7.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管党治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修身齐家、为官从政以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提供了基本遵循,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并躬行实践。一、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必须在"三严三实"上发挥表率作用。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切实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确保党的执政地位,是对中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主要体现在:党政关系新——一党执政而非轮替执政,分享权力而非垄断权力;党际关系新——平等共存而非恶性竞争,合作共治而非零和博弈;党社关系新——人民代表而非资本代表,整合工具而非分化工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主要显现在:政治效能强——实现政治整合,促进国家善治;社会效能大——实现社会整合,助推社会发展;政党效能优——实现自我整合,增进执政绩效;溢出效应显——贡献中国智慧,助力全球善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臻于至善,应优化组织结构与强化组织功能同步并举,改善制度结构与健全执行机制齐头并进,提高执政能力与提升参政能力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热点。温家宝总理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将民生问题当做执政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我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坚持政府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这一执政理念,同样符合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配置的经济学法则,在改善现行公共权力运行短缺、提高公共权力运行效率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坚持立破并举,针对存在问题,总结新鲜经验,精心制定了不少规范权力运行、严格约束干部、堵塞"四风"漏洞、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制度。这些制度能不能持续见效、长期管用,关键看是不是真正落地。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制定制度不能留"暗门",执行制度不能开"天窗"。再好的制度,如果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作风问  相似文献   

12.
<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常态化地开展好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标志着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和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进入了新阶段。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准则》把党内监督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党对领导方式的新探索,明确了领导方式的价值取向、基本要求和创新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领导方式,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从事本位向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转变;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领导方式转变;从传统考核向实绩考核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党在管党、治党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党在从严治党的探索中提出了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新实践,它的提出有助于探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我党始终保持良好的党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主体责任制度、加强执政监督是从根本上把握"四种形态"的方法。在从严治党中体现人文关怀应是其完善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层尤其是县、乡级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和逐渐累积起来的各种社会矛盾,而基层政府拥有的权力、政策空间越来越小,能使用的资源(主要是土地)越来越少.这导致相当比重的基层执政者以一种较为投机的"任期化"方式来应对其执政期内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发使用相关权力、资源,拖延遮蔽地应付相关责任、矛盾,"有针对性"地打造"阶段政绩".从实践中看,基层执政"任期化"造成了以下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这种提法明确指出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对象,这是党的执政实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为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指明了方向。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不仅可以为人民创造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权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权力空间将进一步受到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进一步受限,也势必对政府的运转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如何在权力受限的情况下,用好手中权力,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合理运用权力,适当下放权力,擅长借用权力,敢于晒出权力,统筹配置资源,努力做到"限权而不限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代会的主题。其在论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时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强调了党的领导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与宪法依据。在领导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依法治党,依法执政,重视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实现政党法治化和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法治化需要通过培育法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无论何种政体,其终极追求都是"为民"。现代政治学,虽然更多侧重于对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研究,但政治哲学的本原性概念,依然是"为民",即人民"公共意志"的实现问题。无论是民主、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哪怕是专制政体,其最终的执政方向和施政努力,都要体现"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否"为民",就成为一把尺子,成为权力合法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