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一说明史,就会说到明亡始于神宗,而直 接崩溃始于已巳之变。金庸先生1975年写成的 《袁崇焕评传》至今给我印象深刻,以至后来读到 方舟子1994年写成纪念袁崇焕诞辰410周年的 《功到雄奇即罪名》,总觉他的论述没能超脱金先 生所构成的巨大影子。我对袁崇焕悲剧产生一点 新认识始于樊树志先生于1997年写成的《崇祯 传》。按樊先生的观点,崇祯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他走上央视《百家讲坛》,揭开明史黑暗而神秘的面纱,将明朝帝王的种种悬疑故事一一破解,观众为之拍案叫绝;2006年,他为一部网络走红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提笔作序,成为掀起"明史热"的第一人,随后他眼中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明史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视野;他更是最早提出华人应具有身份认同之观念,警示国人当回顾历史追溯先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坦言,对外传播不仅需要世界读懂中国,更需在行为方式中展现中国人的优秀价值理念,传承其享天下之福的中国天下观.  相似文献   

3.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4.
陆永健 《领导文萃》2014,(13):124-126
正戊子春,重游浦城匡山。匡山因"四周奋起,而中窊下,形似匡庐"而得名。元朝末年,刘基等"浙西四贤"结庐匡山,他们在此著书立说,关注民生,纵横天下,后来辅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为一代开国名臣。匡山也因此名扬天下。刘基工诗文,备受世人推崇。《明史》说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刘基曾在匡山驻留较长时间,赋有大量诗文,最著名的是《苦斋记》。《苦斋记》记述了他在匡山住苦  相似文献   

5.
在狂欢夜之前,我的同事,曾经经历了这次“25元门”。 2009年12月23日三更半夜的时候,该同事接到“可靠消息”称:卓越网上原本售价数千元、数百元的图书,如《二十四史》、《明史》、《全宋词》、《李太白全集》、《苏轼文集》、《资政通鉴》等,一律售价25元。  相似文献   

6.
吴晗是著名的明史学家,早在学生时代,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以《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等几篇用功很深、颇有建树的考证文章奠定了他成为明史专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担任吏部尚书的孙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然而,尽管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怕同僚疏通与施压,始终坚持任人唯贤,但对太监的"请谒"却十分头痛。明中后期,太监权  相似文献   

8.
<正>据《明史》记载,成化年间,御马监太监汪直因聪明伶俐,善解圣意,深得皇上宠爱,权倾一时。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汪直以"提都西厂"身份到南京、芜湖、苏州等地巡查,每到各府县,当地官员都出城几里跪着迎接,"都宪叩头如捣蒜,伺郎扯腿似烧葱"。一  相似文献   

9.
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改进文风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改进文风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读《明史·张居正传》感触颇深,张居正作为明朝万历初年的首辅,主政十年,对明代中后起的积习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革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首先进行整顿吏治,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的局面,他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裁撤冗员,奖励提拔了廉洁有才干的官吏,吏治腐败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他实行一条鞭法",清查了贵族和官僚地主隐瞒不报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吕坤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的官员,当过襄坦知县、山西提督、山西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侍郎。近读他的《呻吟语》,觉得很有意思。《明史&#183;吕坤传》说他“刚介峭直,留意正学”,是对他的操守的中肯评价。读他的《呻吟语》,亦可见其人品。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4,(19):130-131
正《帝国的回忆》《泰晤士报》晚清改革观察记《泰晤士报》著方激译重庆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论述详细深刻,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晚清史。  相似文献   

14.
<正>近读《明史》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读来虽令人发笑,但对改进文风仍有现实意义。据载,明太祖朱元璋最厌恶缛文繁词,多次面谕群臣写奏章"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可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虽有学问,但爱卖弄、喜作长文。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茹太素呈一篇政事建言,竟达1.7万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代劳,都念到6300多字了  相似文献   

15.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3):102-105
明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廷杖.清人所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这几样创造,实际上并无法律规定可以遵循,可是明朝人"踵而行之,竟于末造",甚至到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了...  相似文献   

16.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2,(13):64-66
以谨慎闻名的曾国藩做出了一个晚清官场极为罕见的举动:直言批评皇帝。他上了《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年方二十、血气方刚的咸丰登基,罢黜穆彰阿,下诏"求言"。一时"天下称快",朝野上下,为之—振。曾国藩心情激奋,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以畏葸为惧,以柔靡为恭"的官场作风。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学者认为,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我认为,对张居正无限拔高的做法是不妥的。治国理念辨析《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了张居正施政。也就是说,张居正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中,通过强化控制、加强管理达到行政目的的。张居正与同朝的大多数官  相似文献   

18.
<正>海瑞作为明代著名政治家,其工作成绩、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广受世人称赞,表现不可谓不突出。《明史》评价道:其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在当代国人眼中,他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道德楷模,享有"海青天"美誉。但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明朝人眼中,褪去神圣的道德光环,他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近人情、苛求完美、孤芳自赏等情商缺陷,时人评价其"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正《荣禄与晚清政局》马忠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作者"不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人物个人经历的微观剖析,而是力求扩大视野,透过荣禄的研究,对晚清朝政的全局有比较宏观的考察,并做出自己的论断。"《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的博弈研究》李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然而在历史上它却数次成为大国的征讨目标和角逐场所。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引发了一场历时近十年  相似文献   

20.
正出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合作:中央电视台时间:2014年4月23日23日晚,2013"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作家王蒙等知名人士,以演讲或访谈的形式,对获奖图书做了热情洋溢的分享和推介。25部"2013中国好书"是:《繁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