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去年八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了地方简政放权中的"玩花样"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既得利益者不愿放权让利外,更主要的是地方改革动力不足,动力不足以冲破阻力。第一,阻力来源多样化,且隐蔽性强。改革的阻力,除了利益受损者、利益集团的正面抵抗外,还有更多、隐蔽性更强的来源。例如,有些人对改革的关注点和期望与政府推动的改革不一致,就可能对改革进行批评和质疑;有些人虽然不是利益受损者,但  相似文献   

2.
京财月 《决策探索》2014,(15):26-29
始于1994年的公车改革,在第20个年头终于破冰。7月16日印发的公车改革的两个文件,不仅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而且确定了补贴标准等车改细节。在一直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专家学者看来,公车改革之所以历经20载进展缓慢,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来自利益阶层的阻力,"但现在,在顶层的强势推动下,原来的阻力已不存在,官员阶层达成了‘共识’,如果不接受车改、抵制车改,那就不必做官"。  相似文献   

3.
<正>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历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指出我国现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端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推动干部"能下"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难度和阻力仍然比较大,改革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难点和阻力  相似文献   

4.
《决策与信息》2007,(10):42-45
张之洞在满清光绪王朝督鄂主政期间,主张兴政、兴工、兴商、兴教等改革和开放。19年里建树甚多,从重工业、加工业到市政建设等,几乎涵盖每个领域,使深处内陆的武汉辉煌雄起。这位“洋务先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湖北,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历经百年仍为百姓所称颂。孙中山曾评价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今年是张之洞离鄂100周年暨诞辰170周年。  相似文献   

5.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狮子型"干部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更多是驾驭全局、破题改革的中坚力量。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更需要这种"狮子  相似文献   

6.
115年前的1889年,张之洞来到湖北后,力促改革,推行“新政”,督鄂18年的张之洞成就了近代历史上湖北最为辉煌的时期。3年前,从地方到中央,再从中央到地方的俞正声开始主政湖北,肩负崛起使命的俞正声同样用改革来治鄂。改革之风正在湖北兴起。有人说,俞正声在改变湖北,也有人说,俞正声的“湖北新政”是其政治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是得意的一笔。重塑良性政治生态三年前的6月15日,俞正声正式当选为湖北省委书记。随后,新当选的省委书记在东湖宾馆接受了各路媒体的联合采访,俞正声当时郑重地宣布:“新的领导班子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作风。…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臣张之洞,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又处在内忧外患、清朝贵族对汉族官僚戒心很强的背景下,然而,光绪七年六月,慈禧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张之洞在短短数年里就完成了从青年干部向高级官员的飞跃,最终进入权力中枢。那么,张之  相似文献   

8.
正作者:张维迎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7月中国改革正风起云涌,但是,改革怎样才能成功呢?在该书中,张维迎教授坚信,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理念和领导力,没有好的、正确的理念,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力,中国的未来就会问题重重。现在人们老讲改革阻力,现在改革阻力确实很大,但不要以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没有阻力,没有既得利益集团。任何体制下都有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没有既得利益集团,计划经济不可能维持那么久。改革前25年  相似文献   

9.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看了很多有关张之洞的资料。看着看着,就被张之洞这个人迷住了。这里且不谈他的经世之学、济国之功,单说他为官从政之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很值得我们今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学习。敢做大事,敢为人先。《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说张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10,(5):142-142
自张之洞任湖广总督的那一天起.湖北就走向了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二十年的“湖北新政”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成功。毛泽东在讲到中国的重工业时,曾特别提到,“不能忘记张之洞”。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间合作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现实中跨行政区生态治理合作面临着理念阻力、体制阻力、机制阻力、技术阻力等诸多障碍,是生态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推动跨行政区生态治理合作,要进一步优化既有动力机制,形成关联互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是洋务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同时又是学习西方的先驱者。在传统自然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缓慢过度的时期,他的经济思想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萌芽,一方面又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羁绊。本文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进行浅析,论述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经济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交织与矛盾,进而对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做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分析改革的动力与阻力,明晰其实现路径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主要在于提升经济绩效、改善企业治理、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而改革的阻力则主要来自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阻碍、落后激励机制的制约、意识形态的固化及公众对变革的担忧。因此应多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经营机制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各类产权的法律保护,维护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5.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的改革重要设计者波格纳教授强调,“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是匈牙利改革顺利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过去没有引起匈牙利改革研究者们的注意,但改革的过来人都非常清楚,没有政治上的安定,就没有今天的改革结果。” 波格纳教授承认,改革过程中会有左的阻力,也会有右的阻力。对这两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结合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结构逻辑和历史逻辑,即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干部人事制度的产生和演化,微观政治变量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构成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路径依赖促使干部人事制度在借鉴之前的人事管理经验上不断完善。受到消极传统思维、政治体制惰性和既得利益者阻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依然面临着挑战。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定要结合新时代的需要,敢于在关键转折时期打破消极的路径依赖,并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减少改革阻力。  相似文献   

18.
蔡建军 《领导之友》2014,(12):55-56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能够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其为人、为官之道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观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吴桐 《领导之友》2014,(5):54-55
正"有比英格兰更加古老文明的一个地方,有比美利坚更生气勃勃的一个国家,有勇敢无畏的四万万五千万人啊,他们都热爱并追随着伟大的慈禧皇太后……"这是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的一个镜头:1900年夏,"庚子事变"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辜鸿铭作为两湖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三大总督的特使,受张之洞派遣,与各国领事谈判"东南互保"事宜。在与英国领事谈  相似文献   

20.
蔡建军 《领导文萃》2015,(7):116-119
阅古知今,历史上的吏治故事,总能给今天带来启示。比如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能在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其为官之道,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值得后世思考。为官之首要:忠正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他勤于政事,一身正气,用权不结党,用人不谋私,始终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