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杀伤力最大、辐射面最广——抱怨。抱怨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消极怠工,一个人会传染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传染整个公司。2.最易动摇“军心”——消极。员工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营造团队氛围非常不利,当大家都在为目标奋力拼搏时,这类人会传播出各种不利消息扰乱“军心”。  相似文献   

2.
<正>你常被"能者多劳"这句话黄袍加身吗?团体中有人抱怨自己每天累得像条狗时,我们常会拍拍他的肩膀:"能者多劳。"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人,也常以"能者多劳"自我解嘲,为自己的疲惫找到一丝安慰。然而,并不是所有疲于奔命的人都是能者。有位企业主管说得好,在一个企业中,优秀的人只占20%,能力普通的人占70%,混日子的人占10%,最会抱怨"唉,我就是能者多劳啦"的人,其实都是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最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都希望能遇"伯乐"而后成"千里马".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因为自身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抱怨生不逢时.自暴自弃,整日一副落魄的样子,而一旦被委以重任,就会变了个人似的马上精神抖擞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听到一些部门领导抱怨下属能力不行、干不好工作,或者说下属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等.事实上,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部门领导应着眼的是解决部属"能干"和"想干"的问题. 解决下属"能干"的问题,是部门工作能否做好的基础.部门领导要使自己的下属有足够强的工作能力,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搬掉铁交椅,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埋怨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工作中时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样做?" "这事我不知道啊?"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究竟哪些员工最受老板们欢迎?  相似文献   

6.
博文集萃     
<正>老板最有可能辞退的几种人1.心态不好、满腹抱怨的人。经常抱怨的人会变得消极、不思进取,导致在行动上出现不积极、不负责。这种抱怨的消极心态还会传染给团队中的其他同事,老板为了全局的发展,是不会让这样的人在企业里长久待下去的。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最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都希望能遇"伯乐"而后成"千里马"。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因为自身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抱怨生不逢时,自暴自弃,整日一副落魄的样子,而一旦被委以重任,就会变了个人似的马上精神抖擞起来。  相似文献   

8.
时常听到一些部属私下里抱怨领导:"整日里忙死了,也没有一个闲的时候."也有的抱怨领导:"也不安排什么正经事,一天到晚闲得无聊."乍听这些议论,似乎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领导是不称职的,既不会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又缺少一种会"弹钢琴"的领导艺术.细细一想,这不仅是一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干部素质的问题.对此,领导和部属都应辩证认识,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9.
周鸿祎 《领导文萃》2022,(2):118-119
一位朋友曾向我抱怨:"用你们的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时候,图片全部无法显示."由于我们私交甚好,我便立刻安排网络工程师去他家查看,结果令人哭笑不得:360安全浏览器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他家的网速.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但我并不这么想.我的朋友在互联网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他的问题也是千千万万"小白用户"都可能会...  相似文献   

10.
晓庄 《领导文萃》2013,(15):98-100
对于员工管理来说,"员工第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而倾听员工的抱怨,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也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态度和方式。善于倾听的管理者,会将抱怨化为一种内心的倾诉。有怨言请说出来抱怨并非都是负面的,这同样是一种沟通方式。这种发自内心的倾诉比客套的、一般性的交谈效果要好得多。但请注意,如果下属陷入没完没了的抱怨,甚至不分对象的抱怨,管理者就需要用一些技巧了。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企业秘书必须具备公关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秘书部门的工作性质及所处地位的要求 秘书机构素有"关口"、"窗口"之称.说它是"关口",是因为文件、信息的上承下达都要经过这里传递和输送,它要把文字关、用印关、保密关等等.说它是"窗口",是因为内外联系,接待来访,各方商洽工作,大都由秘书机构出面办理,人们往往把他们看成是代表领导的.因此,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的形象如何,影响很大.如果秘书部门环境幽雅、关系融洽,秘书人员办事认真、态度友好,就可以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从而增进彼此的业务往来;如果秘书部门环境杂乱、关系紧张,秘书人员推诿扯皮,态度生硬,使人感到"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话,就必然给人留下不良印象,进而对领导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美国华盛顿一家市场调查机构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在企业受到非礼待遇后,96%的人不直接抱怨,但有91%的人不愿再到这个企业来.而且受到非礼待遇的人平均要向他周围的9个人讲述,其中13%的人要向他周围的20个人讲述.可见,企业不良形象会造成比较大范围内的负面影响.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具有公关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艺术技巧,搞好公关工作,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2.
抱怨是什么?它像用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宽容地说,抱怨属人之常情。"居长安,大不易",难道不许别人说一说苦闷吗?然而,抱怨之不可取在于:你抱怨,等于你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使行路更难。困难是一回事,抱怨是另外一回事。抱怨的人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是社会太不公平。如同说,全世界的人合伙破坏他的成功。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怀里的石头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优秀职场人和一个普通职场人的最大区别就是:行动力。拿破仑曾经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应该具备马上行动的正能量。步入职场的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累和辛苦,其实要想不抱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毕竟,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如果你  相似文献   

14.
制度抱怨是组织内的各个群体对各种规范和约束自我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不满,常常会对自我的工作规范、社会的行为规范以及国家的政策规范等表达不理解、不认可、不遵守、不接纳的态度和行为.它可以分为多种层次:一是宏观层面,比如政治架构、收入分配、工资改革等制度的抱怨;二是中观层面,比如对地方性、领域性、部门性等制度的抱怨;三是微观层面,比如对具体单位制度、科室制度、工作制度等的抱怨.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人常常会抱怨说:“我老是在做打杂的事。”其中甚至包括了颇受优遇的技术部门的干部,或研究人员。 的确,纯粹的调查工作,或制作资  相似文献   

16.
正职场总有这样的人,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下班聚餐,只要和同事们在一起,他就在不停地抱怨,抱怨老板,抱怨上级,抱怨同事,抱怨下属,甚至抱怨自己。我把这样的职场人称为职场"怨妇"。这里的"怨妇",并不仅指女士,也包括男士。职场"怨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抱怨别人;第二种,既抱怨别人,又抱怨自己。不停抱怨别人的人,相信我们在职场上都碰到过。在这种人的眼里,上下左右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17.
正1.用抱怨吸引注意力。每个人都难免向朋友倾诉,抱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满,但是一两句就足够了。如果不停地抱怨,就只会让交流变得沉闷,让你变得无趣。2.只表达自己,忽略眼前对话。当别人表达观点时,你不管不听;而当别人询问你的意见时,你就滔滔不绝。这样只会让别人心生厌恶。3.一心多用的交流。即使你是个一心多用的高  相似文献   

18.
每一间办公室中,或多或 少都有一至二位抱怨型 员工。他们对工作、公司,甚 至周遭的人都甚感不满,表 现出一副愤世嫉俗的模样。 对付这些抱怨者最有效的 方式是:少攻击他们的抱 怨,多和他们谈谈个人的工 作目标。让他们把焦点集中 在工作上,多想想未来该怎么做,才能减少抱怨话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刘颖 《决策》2015,(1):90-91
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结果。要打造高效而又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就必须及时消除"情绪病毒"。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的抱怨多了起来,感觉工作被满腹的牢骚代替。同事们凑在一起讨论的不是工作,而是人际关系的复杂,工作内容的枯燥,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恼;更多人慨叹工资待遇太低。抱怨、嫉妒、抵触等等,这些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给周围的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结果。要打造高效而又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就必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苦活儿、累活儿、急活儿多,加班加点是常事,所以不少同志存在着抱怨心态,尤其在年轻干部身上表现得颇为明显,着手开展工作前首先要抱怨一通,抱怨周末上班、晚上加班,抱怨工作节奏快、任务重,抱怨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一人抱怨,往往周边人跟着心烦,满满的负能量充斥着大家的内心。这种消极的心态不仅影响着年轻干部的自我认知判断,影响着工作质量和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