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目标的关注。"做世界第一"或者"领导世界"被视为中国的两个选择。实际上,中国已经超越了"做世界第一"或者"世界领导国"的传统认知窠臼,依据旧有思维审视中国难免陷入错解中国的误区。新时代,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兼顾国内发展与国际贡献,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2.
刘毅 《领导文萃》2015,(4):7-22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无疑成为和平学研究的聚焦点。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与东亚"长和平"现象在政策界与学术界引发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和平的总体图景?和平学理论如何解释历史与现实?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创新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学术会议的国际和平学权威专家、著名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个炎热的6月,一本关于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学术新著正式出版,这就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潘成鑫先生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长期以来,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西方对中国认知"都是一个人们关注的议题。潘成鑫先生此书主要从学术角度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向世界所做的"和平崛起"承诺  相似文献   

4.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5,(8):116-1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新一代领导人形成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在外交方面,中国未来又该怎么走呢?如同内部改革与发展,这个问题对中国和世界同样重要。对中国来说,它关乎是否有能力塑造可持续的外部和平环境,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崛起,而且也有能力承担大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对外部世界来说,则关乎崛起的中国会对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不仅仅希望中国的崛起不会颠覆现存世界秩序,而且更可以从中分享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强劲发展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担忧,它们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中国为了打消它们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提出了"和平崛起论"。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和平形象,是要促使国际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中国和平崛  相似文献   

6.
张伶 《领导文萃》2014,(7):48-51
<正>历史上,能称得上大国的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那么大国的崛起也必然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造成国际体系的变动。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安全困境"的历史命运也降临到中国头上,但由于时代条件与中国国情的不同,中国崛起的"安全困境"又被赋予了新的性质与形式。"中国威胁论"背后有历史惯性阻力随着国际安全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安全日益超出纯军  相似文献   

7.
周方银 《领导文萃》2013,(10):24-28
中国的崛起是在单极下的崛起,这意味着中国崛起是在十分不利的国际格局下展开。在中国崛起过程中,虽然国际环境具有总体上和平的性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权力的和平转移,如何把中国上升的实力转化为在体系中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则对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个比较现实的挑战。中国的崛起无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已经在崛起,但远未到达应有的高度,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应当追求联盟政策、如何实现军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国……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路障,必须得到稳妥的解决才能继续前进。该书是作者对中国崛起的一些思考。尽管中国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海内外对中国的崛起能够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了中国崛起的意义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超  潘双龙 《经营管理者》2013,(24):224-22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又以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也即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 进程加快,中国日渐踏进国际"深水 区",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中国与世 界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社 会也将对中国充满新的期待,中国面 临的国际环境将更加复杂,这要求中 国调整自我,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适 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和平崛起的大背 景下,中国应追求四大外交理念,可用 八个字来概述:和平、发展、参与、责 任。 和平理念 在中国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理念 中,和平理念具有基石作用。追求和平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古代 战略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协和万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新中国60华诞款款走来。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在世界的"中国通"看来,中国的"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中国还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开始,作为对国际社会不断上升的对中国发展的担忧和疑虑的回应",走和平发展道路"取代"和平崛起"成为中国正式的官方说法。2005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首次提出亚非国家应  相似文献   

13.
以海外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复兴之路要略的《中国崛起策》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刘涛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敏锐洞察当前和未来国际走势,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理性探讨,对中国崛起道路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权原则一直是国家交往的重要原则,全球一体化进程使国家让渡权力成立国际组织,二战后,国际组织更是蓬勃发展。国家主权是否会因此受到威胁,最后形成世界政府?须知,国际组织为国家合作提供了协商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新型主权模式的产生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作为世界上正在崛起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将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的时期,中国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治理格局,以及如何明确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身份定位、理念认知以及战略互动等问题,不仅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自身发展进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人预言:中国崛起将在未来10年变成现实。当下世界范围内已无任何国家有能力阻止中国的崛起。从国际趋势而言,过去500年,近代历史的基调是西方主导的。15世纪末哥伦布开始地理大发现,16世纪初麦哲伦环球航行,此后工业革命、现代科技、现代意识形态、社会运动等世界性的重大事件都在西方集中发生,如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这也促成了西方势力加速在世界各地拓展。如今,中国崛起的趋势已经改变着世界格局。全  相似文献   

17.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2,(12):26-27
随着经济崛起,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这些年中国正在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包括孔子学院、名目繁多的"媒体走出去"项目。那么,这些"走出去"项目的国际命运怎样呢?在何种程度上成功了?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8,(6):143-145
以海外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复兴之路要略的《中国崛起策》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刘涛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世界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作者经过多年的思考,结合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和中国具体国情,敏锐洞察当前和未来国际走势,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理性探讨,对中国崛起道路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之路,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在中国崛起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因素。共和国60年历史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历史,即找到了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理论和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个“中国之道”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一方面,以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影响世界;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中国对未来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12):50-50
老说什么崛起,可能就是中国招骂的原因!谁说中国崛起了?什么是崛起?历史上,崛起主要指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历史上的西欧殖民主义国家。对此,我个人认同中央的提法——和平发展。——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国现在的危机是信念危机。什么都看透了,就那么回事,一种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