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悉"二字化尴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2.
一、“获悉”二字化尴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分歧,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外论辑要     
我曾与基辛格博士作过一次“东西对话”。我说:“你们美国和欧洲就像油画一样,而我们则如同中国、日本的水墨画一般。  相似文献   

4.
敬重周恩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美国前国务卿享利·基辛格博士访华期间与北大学生座谈,就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中美互信,中日关系,民族主义及历史认识等问题展开了平等的交流。现将基辛格个人的言论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牛海荣 《领导文萃》2013,(12):109-113
如果有人在我197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向我描绘中国今天的样子,即便只是想象一下高楼林立的景象,我也—定会说这是天方夜谭。但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在中国,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几乎家喻户晓,被大家亲密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40多年前第一次踏上东方那块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土地起,基辛格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7.
书屋     
《决策》2011,(7):96-96
基辛格和他的《论中国》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突然造访北京,恢复了美中两国中断了20多年的高层外交接触。从此,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到一跃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重新思考世界新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思考世界新秩序(美)亨利·基辛格最近在美国出版了亨利·基辛格博士潜心多年撰写的《外交》一书。此书乃基辛格博士在国际政治领域多事众事政治活动及学术研究之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故此,书一问世,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关注。本刊获得基辛格博士本人的同意及该...  相似文献   

9.
耶路撒冷有一家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仅30平方米左右。酒吧老板是位犹太人,名叫罗斯恰尔斯。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酒吧的生意日渐兴隆,在当地声誉颇高。有一天,正在中东出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完成公务后,这位大人物突然在朋友们的推荐下,他选择了“芬克斯”。为给对方一个惊喜,基辛格决定亲自打个预约电话。他自报家门后,以婉转的口气对老板说:“我有10个随员,将和我一起前往,届时能否谢绝其他顾客?”按常理说,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级政要,仅出于安全考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求,何况对一个酒吧老板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好…  相似文献   

10.
令基辛格不自在的标语 1971年7月9日中午,担负美国总统使命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6人,在中国外交部章文晋司长等人的陪同下顺利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受到叶剑英等人的迎接.当基辛格看到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听到陪同译员的翻译后,感到很不自在.当晚,周恩来到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看...  相似文献   

11.
苏联领导层中的温和派在苏联领导人中,柯西金与我国领导人直接交往较多,而且态度相对温和,与周恩来还有私交。在两国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他们仍以"同志"相称。1964年苏联领导人更迭后,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以期改善两国关系。在与苏联新领导会谈中,苏方声称,在苏中关系问题上,他们同赫  相似文献   

12.
杨澜 《领导文萃》2009,(1):114-116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正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呀?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6,(6):38-38
基辛格堪称上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中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  相似文献   

14.
中美巴黎秘密渠道1971年7月的一天,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突然接到国内指示,要他立即回国一趟。什么事,没有说。根据外交纪律,也不能问。这年4月,中国邀请在日本打球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4月9日,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王朝兴衰和国际交往的概貌,见证和展示了基辛格关于中国外交的大历史视域。借助于历史大叙事,基辛格形成了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例外主义,即时空上的连续性和封闭性及意识上的唯我独尊。遵循这种文化想象,他酝酿出观念中的中国外交,包括中国的世界态度、外交理念及领导人的外交智慧等。基辛格的中国外交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但终未能幸免于屈从自我的国家利益立场,也未能逃脱先入为主的西方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9则     
不要急于接受 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中美建交到中国活动,他同当时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布什拜访了毛泽东。 基辛格问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7.
《经营管理者》2009,(10):26-26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相似文献   

18.
正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两国间长达20多年的坚冰。在回忆录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均称是他们的主动对华行动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并极力淡化、削弱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工作的作用。事实上,在缓和对华关系的初期,美国国务院主持的一系列政策研究为白宫提供了有关恢复大使级会谈、放松对华管制、逐步从台湾撤军等富有建设性的政策选项,契合了白宫的政治需要。国务院方面还较早地察觉到中苏冲突的重大战略机遇,为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建构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但在中美缓和进程的中后期,由于不清楚白宫与中国领导人"幕后渠道"的外交信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领导者》2006,(8):18-19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完全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不通情     
读《读者》,知美国原大名鼎鼎的国务卿基辛格,在耶路撒冷两次电话预约一家小酒店座位均被回绝。这家小酒店的主人是德国犹太人。第一次,他不因你是伟大的国务卿就特别照顾,虽然“您能光顾本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因此而谢绝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第二次尽管基辛格简直是在请求:“我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