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求才爱才的故事脍炙人口,比比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足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求才爱才的目的是用才,因此,研究如何用人以及用人背后的规律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据司马迁《史记》载,萧何最初不过是沛县县府中一名从事文书工作的小吏——功曹,即郡守、县令的佐吏,相当于现代的文书和助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县府小吏,后来却官居丞相之位,与张良、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在"三杰"当中,他因有见识、有眼光、有智慧、有器量而成为"汉初三杰"之首。萧何的成功给予当代秘书人员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天下初定,群臣争功,汉高祖刘邦以萧何功劳最大,封其为酂侯,位列群臣之首刘邦为何如此看重萧何?细读《史记》,不难发现,萧何不仅具有杰出的治国才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其第一流的责任心,成就了其第一流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正献在鲁迅坟前的一束鲜花鲁迅走出课堂,走下圣坛,却走进冷暖人间。讲诉时代孤独者横站文坛的爱恨情仇……"房向东鲁迅研究文集"共六本,分别是《太阳下的鲁迅——鲁迅与左翼文人》《新月边的鲁迅——鲁迅与右翼文人》《"立人"与"立宪"——鲁迅与胡适》《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被污蔑被损害的鲁迅——鲁迅去世后对他的种种非议》《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精装,总订价348元。  相似文献   

5.
罗晓雪 《科学咨询》2009,(24):34-34
刘邦统一灭下后,汉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萧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死后,第二:任丞相是曹参。曹参的治国理念同萧何大不一样,他平时基本上不理政务,只要求下属照章办事,不得随意生事扰民。  相似文献   

6.
曹参在西汉任丞相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且自认为德才难比前任萧何,便坚持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史称"萧规曹随".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现实中,做到"萧规曹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经》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深刻的哲理、博大精深的内容、对宇宙规律的把握,虽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汉初三杰"的说法起源于刘邦著名的论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  相似文献   

8.
领导论丛     
正有一种爱才,叫与时偕行尹宝平从古到今,求贤若渴、爱才若宝的典故一直传颂。萧何月夜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都是流传后世的爱才美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好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人才工作提到了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把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领导者》2009,(9):F0002-F0002
魏启金,号雏雁斋宅,一九六一年四月生于山东济南,自幼酷爱书法,临池不辍,把功大下在继承传统、临帖读帖上,三十余年来先后临写了《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勤礼碑》、《东方朔》、《书谱》、《张迁碑》、《兰亭序》等历代名帖,手摹心追,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0.
刘邦统一天下后,汉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萧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死后,第二任丞相是曹参.曹参的治国理念同萧何大不一样,他平时基本上不理政务,只要求下属照章办事,不得随意生事扰民.  相似文献   

11.
追贼     
于股长拖着个大肚子呼哧呼哧没命地跑——不,是追,在他前面10多米远的地方,一个年轻人也在慌慌张张没命地跑。不是什么警匪片,是于股长在追贼。于股长——确切地说是县财政局农林股股长,别看是股长,却掌管着全县所有涉农专项资金的发放,每年过手的项目高达数亿元。"经手三分肥",给个县长都不换!于股长晚上刚一进家门,就见后院墙黑影一闪,接着,便传出了媳妇惊恐的喊叫:"抓小偷啊!小偷偷东西啦!"  相似文献   

12.
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那时只有二十六岁,要比刘备小二十岁。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是尽人皆知,在此不必细述。陈寿把诸葛亮列于和管仲、萧何平等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得体,因为他们都是良相而非良将。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的贡献似乎都是在外交内政方面,至于用兵作战,刘备常自有主张,并不一定尊重他的意见,甚至于也不征询他的意见。“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先生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由此可见陈寿将其与萧何相比,实在是很恰当。刘备反而比较尊重法正的意见,《先主传》上说,他以诸葛亮为股肱,法…  相似文献   

13.
<正>李欣同志是《秘书工作》杂志前主编、我国秘书学研究主要开创人之一。曾任中办秘书局常务副局长。"办文、办会、办事"这六个字是李欣同志最先提出的,这也是对秘书工作基本内容的最精炼的概括。他还提出了"秘书工作的‘追靠’与‘需求’双线规律"、秘书人员地位"膨胀与复位"定律、"不能越位"等观点。退休后,李  相似文献   

14.
读史以知兴替。读《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二》,知皇帝与相国微妙关系,不可不读也。中国大一统皇权专制王朝中人主与相国的关系范式,是在汉高祖的时候被确立起来的。汉高祖与萧何的关系,对其后历代王朝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一范式由以下内容构成: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控制政治大局,相国用事,在经济、法度、战事等各方面为皇帝效力;从人才角度看,皇帝多为二三流人才(刘邦再精明,充其量只能算二流人才),相国多为一流人才(萧何是没有争议的一流人才);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防止相国或其他大臣谋反,几乎无有例外,相国的心思主要用于谋国事,真想僭越谋反的…  相似文献   

15.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10,(18):37-39
<正>中石油上市当天开盘价飙升到48.6元,普通投资者纷纷追高,至今未能解套。坊间调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中国人历来是喜欢第一的,这次却一反常态。5月30日,由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的2010年度全球500强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等红茶带动下,全国红茶呈现快速成长"——《2011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以坦洋工夫等为代表的福建红茶,走在中国红茶消费风潮的前列。其产品热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中国茶业蓝皮书》茶为国饮,闽茶为优。"中国茶叶之乡"福安市的坦洋工夫红茶,领衔"闽红"三大工夫;创制于晚清时代的福安坦洋村,  相似文献   

17.
水系专项规划,是我国各个城市编制总体规划时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但我国编制水系规划一直没有技术指标指导,是项"空白"。9月27日,由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水系规划规范》——中国城市水规划的"国标",通过专家评审。今年底,经建设部批准后,该规范在全国实施。武汉市治理水环境的思路成为编制《规范》的重要原则。《规范》提出"同步划定三线"——水体、岸线和滨水建  相似文献   

18.
萧何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过得十分辛苦。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破一生心,为自己"找准了位置"。  相似文献   

19.
《管理学报》2013,10(6):810-815
本刊2007年第5期刊发了《试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侧议》,从名词术语和研究经费2个侧面对当时我国管理学界的现状提出了质疑。时隔5年,我国管理学研究蓬勃发展的背后仍有诸多问题不可避免,值得反思。在此背景下,本刊2013年第4期刊发了《再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质疑》(简称《再问》),对管理学的3个视角(场域、属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杜海涛  崔鹏 《领导文萃》2012,(21):23-24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授陆绯云认为,人生目标高是好事。但一些人攀比心理重,干事急于求成,过于追求财富和地位,久而久之,使"三躁"情绪在社会上凸现。急躁——为尽快达到目的,往往不经过仔细考虑或准备就行动,缺少耐心,"等不得了"。浮躁——面对变化中的社会,专注度不够,急功近利,为追速度、求效率,不愿意遵守规则,在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