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对于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家庭观念、财富观念道德观有助于实行农村家庭养老,弘扬孝道文化不但有利于保障农村老人安度晚年,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繁荣乡村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气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路径。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礼治、政治、自治的不同阶段,正在向善治的方向发展。当前,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施载体,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实践中,产生于乡土社会的德孝文化与推进乡村善治相耦合成为重要的路径选择。目前,各地已成功开展了孝行天下、孝道文化大餐、孝道村民学堂等活动。以各地实践为参考,可以发现,通过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孝因子,凭借道德和关系在乡村社会的双重耦合,可以促进现代乡村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以道德耦合涵养乡村文明生态、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以关系耦合构建乡村共同体、强化乡村社会关联,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理念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旨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社区建设与体制改革浪潮。但边缘与主流、个体与群体、异质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和意识冲突,增加了政府推进基层治理的难度。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平台,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政府要着力加强社区认同建设,通过文化认同,在基层多元治理网络中发挥其价值引导、规范约束、组织动员等功能,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4.
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但是这一现代政治理念在中国社会缺乏文化心理基础。依法治国对执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要求,落实到每个党员,就需要党员个体具备现代文化人格,即理性思维、公德意识、创新行为、超越精神。党员个体现代文化人格的养成需要健康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要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善待律师队伍;畅通信息渠道,方便个体维权;坚持媒体职业操守,加强精神引领;强化修身,依法用权,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协商民主是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协商程序的指导下,借助公共理性、合理的话语论证等实现对共识的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一)协商民主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公民参与,经由讨  相似文献   

6.
微观治理(以下简称"微治理")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微治理有助于培育社会治理的核心要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微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控政府和社区、顶层设计与社区探索之间的关系,积极指导和提高组织能力。推动微治理,需要将立法与释法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借鉴发达国家社区治理的经验,提高城市社区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处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生力量,在我国社区治理、生态治理和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与实现形式,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8.
刘畅 《领导科学》2022,(10):109-112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与根本指归。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社会治理更需要实质公共性的回归与重构。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公共空间碎片化、风险化趋势明显;治理主体互动不足,畅通融合的公共治理空间尚未形成;治理方式有待更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仍存在二元悖论。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性,需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性价值,培养基层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美德。然而,孝敬父母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大中小学生中被淡忘和漠视。当代中职生孝道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职生分析其原因,并阐述了中职生孝道对于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意义,吸取传统孝道精华,加强中职生孝道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最后探讨改善中职生孝道现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领导科学》2021,(18):45-47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领导者需要改进领导风格,以满足现代化组织环境和新生代员工对于领导模式的变革需要。社会资本视角下重塑领导风格,需要遵循特定的价值指向,即以构建合作信任互惠社交网络为管理目标、以打破个体孤岛效应增强互动为媒介依托、以激发组织成员集体主义情感为价值导向、以实现内部社会资本良性循环为动力供给。重塑领导风格,需要创新思路,实施魅力型领导模式以缩短层级代际距离,强调技能专业化导向以挖掘员工个体资本,培育共治型组织文化以引导下属超越自我,善用授权型管理策略以释放员工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孝道,一般是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高职生的孝道现状不容乐观,因而需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孝道教育:其一,培养良好的孝道意识;其二,倡导“尽孝学优始”的孝行理念;其三,升华孝道,培养感恩品质。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治理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而机制创新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包括四个维度——权利、利益、互动、价值。理由有五点,第一,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必须保证公民权利;第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离不开利益分析法;第三,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第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需要群众价值认同;第五,四个维度辩证统一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但目前社会治理机制创新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如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矛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矛盾、政府推动与群众认同的矛盾等。对此,必须严守法治底线,从四个维度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即权利的维度:以公民权利为前提,推动社会组织及公民依法参与治理;利益的维度: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维护;互动的维度:以互动协商为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秩序;价值的维度:以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增强群众对依法治理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在变迁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顺应了社会治理的多元价值诉求。效率、民主、回应、公平、开放、协同、合作等诸多治理价值及要求如何兼容并蓄并有效实现,依然需要人们不断地追求探索。信息化社会开启了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时代,智慧治理就是在人文价值智慧的整体框架中,运用科学技术智慧实现对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变迁中一系列价值诉求和目标追求的包容、整合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在经过对自身价值、行为、文化等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合作治理意味着整体社会治理结构的去中心化和去地缘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去个体化和去利益化。承认他者、普遍信任和整体共识分别对应着它的三个发展阶段,总体上展现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带来了人类社会总体治理范式的革命性变革,也是各种社会治理主体真正参与社会治理过程的最佳形式。合作治理中的政府职能也将由管理型、控制型向服务型、引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跨域治理即跨越时间、空间及部门探讨载体条件、个体认知与群体行为,个体认知分为事实、价值及人际判断,每个个体经价值与事实判断所产生的流量,形成群体行为(流量)并显现于经济、社会、政治、政府等层面,再由流量积累于基础(载体)条件(存量),彼此相关并互为影响。目前两岸情势关系急冻,更需通过社会民间管道持续交流,借由检视台湾记者洪素珠对老荣民辱骂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公共事务管理整合架构(PAM)作为基础,考虑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运用跨域治理中的社会结构、发展变迁与个体认知探求其成因,经由厘清界定、验证确认、衡量推估、观察记录、诠释解读、视况呈现、协商调适与共识促进,以推动城市地区交流合作,有效化解两岸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事务管理具有系统性的治理结构,包含个体所处的载体环境、个体的认知判断、群体共同约俗的社会行动。研究表明,治理结构中多方当事人的个体角色与个体认知影响着个体与其他个体、个体与群体互动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公众在特定治理主体进行的社区治理,其复合领域专家、多方当事人、公共管理者等三方角色,愿意以理性、善意的态度偏好处理公共议题,可治理条件方能成立,并更能解决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社会矛盾的化解、公共安全体系的健全等公地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新孝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该文对新孝道的内涵特点、界定作了分析,提出倡导新孝道要解决的八个关系。并对在哈尔滨市倡导新孝道及运作实施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宗族文化在乡村社会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根源,在国家构建中曾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本文论述了宗族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宗族文化的复兴有其价值合理性,探讨了在推进乡村治理时,必须对宗族文化采取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缺失问题凸显,表现为对基层社会文化价值的塑造引导滞后缺位、对基层社会心理干预疏导的能力不足、与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的隔离排斥、非权力形式的社会影响力隐身弱化。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型体制抑制软治理能力的萌发、管控型思维制约软治理能力的发展、职能条块分割束缚软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治理需求错位加剧软治理能力的消减。基于此,提升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能力,要重构基层干部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沟通协调力,增强基层干部社会软治理的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增进基层干部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示范引导力,强化基层干部对民众心理的抚慰疏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