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上会遇到诸多个"一",如果对这些"一"把握不住、把握不准、把握不严,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恶果,很容易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直到变色、变质,这就是"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的真实写照。所以,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握住、把握好"一"的辩证关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笔者认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尤其应把握好以下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流传至今的古语告诉我们,识人难,难在"人心难测"。领导干部识人,是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因此,领导干部"为治以知人为先",必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关于识人,孔子有"三步识人术",诸葛亮有"七句看人之法",刘昭有"八观之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但不能简单套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识人。  相似文献   

3.
为官的忌讳     
<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忌讳的东西是很多的,为此有关部门为我们规定了很多"不准",我们应当铭记在心,认真执行。我体会到,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最基本的、带有根本性的忌讳有四个:这就是想发财、图省力、求回报、带私心。把握好这些底线,避免了这些忌讳,其他"不准"就有了自觉性,对其他底线或忌讳的坚持就有了一定的生成机制。因此,我这里提出四句话,与大家共勉。第一句话叫当官不想发财。因为当官不是发财的  相似文献   

4.
从个人理性来说,领导干部有"舒服"需求,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转变为享乐主义。从公共理性来说,为了让人民"舒服",领导干部应该习惯"不舒服",跳出"舒服陷阱"。领导干部要防微杜渐,避免受到"舒服病毒"的感染;在掉入"舒服陷阱"之后,要敢于承认错误,以"壮士断腕求生"的精神重新建构免疫系统。组织应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与考核机制,帮助领导干部跳出"舒服陷阱"。  相似文献   

5.
<正>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是要把下属的利益需求和期盼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办实事、为下属解难题,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感悟一:领导干部只有不摘"无花之果",机关才能不开"无果之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盯着机关"甜果不多,苦果不少"的问题,改进自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主义作风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脉",找准单位建设的关节点,抓住机关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不搞"政绩  相似文献   

6.
正领导干部对上是"将"的执行力、对下是"帅"的谋划力、对内是"兵"的战斗力,自己忙乱必令部属乱忙,朝令夕改中茫然无从、点子过多中忽略重点、指令频繁中消极依赖。面对这种情况应重在掌控"谋"的度,避免"你不放心,我不尽心;你不撒手,我不动手",步调一致、联动"摘桃"。一、善谋势,不简单"拍脑袋"谋势是吃透上、下、内、外"四情",把持力、进、速、频"四度",做实校、修、揪、改"四功",确保决策的时  相似文献   

7.
正从工作实践看,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做到"四有",即有胆有识、有情有义。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胆"。当岗位职责需要的时候,能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做到落实责任不推诿,完成任务不走样。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批评指  相似文献   

8.
干部的选拔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用什么人,怎么用人,决定着干部队伍的组成和干部努力的方向.用好一个,激励一片;提错一个,挫伤一群.从近几年一些干部暴露出的问题看,有许多与识别考察不准和使用不当有关.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各方面反映都不错,而任职后却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政绩显著",但这些"政绩"却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都说明,选人失准、看人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用错人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也就是用人不公;另一个是用人的思想方法不对路,即用人不当.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有些领导干部愈发像个演员,他们只注重表现自己以获得权力,却没有作出什么实际的贡献。这在西方叫"剧场政治",这种领导风格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对我国的社会也产生了影响,人们将其视为政治民主化、开放化的一个时代特征,应运而生了一些善于"表演"、善于掌控群众情绪的领导干部。结果就是,好像不擅长"表演"、不精通营造气氛、不善于鼓动群众情绪的领导干部就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这  相似文献   

10.
一个径赛接力项目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取决于每一名接力选手的竞技水平、发挥情况和配合程度,某一棒接不好、跑不快、递不准,都势必影响整个项目的成绩,甚至会使前后棒队友的努力付诸流水.党的一方事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每一任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每一任干不好、走不稳、跑不快,都会延缓或阻碍事业的发展.细品领导干部的职业生涯,与接力赛理论何其相似!每一位领导干部犹如每一名接力选手一样,只有跑好自己的"接力棒",才能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才能不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领导干部,低头看去都是笑脸,听到的总是有掌声,最不缺的就是自信了.但是,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向反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自信虽然好,但太自信就会起反作用.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越是在笑脸和掌声的重重包围下,越是要学会给自己泼凉水,稍稍质疑一下自己. 质疑自己,要靠内在的力量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感叹的是:"完了啊,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确实,我们通常喜欢强调"自信",而忽略了"自讼","自讼"靠的就是内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在岗位上穷"挨活",岗位无彩,人也无为,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得不偿失。要对岗位"了如指掌"。首先要了解岗位,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活字典"、"万事通",让岗位成为快乐工作的源泉、幸福生活的"加油站"。不要因自己的不专业、不了解、不熟悉而贻笑大方,贻误工作。要把岗位"待如亲人"。从小处说,要想生活质量高,必须善待岗位。从大处说,只有人人都善待岗位,人  相似文献   

13.
当今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把持不住,栽了跟头,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管住自己。因此,领导干部要在管住自己上下功夫。管住自己,就要看好"总开关"。世界观是"总开关",领导干部必须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生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守住洁身自爱的道德防线,守住循规蹈矩的法纪防线。管住自己,就要守住"第一次"。要克服"仅此一次"的侥幸心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旦迈出"第一步",就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中国,很多人认为领导干部"很危险"。危险何在呢?我以为,险就险在我们的干部日益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领导干部的"再生父母",领导干部如果脱离了自己的"再生父母",能不危险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干群关系恰似鱼水关系。战争年代,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党的军队,都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在一起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党的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经常出现因"躲""拖""堵""懒"等心理所致的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不到位的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要突出"快",第一时间发声;聚焦"准",主动精确回应;把握"度",恰到好处应对;着力"效",提升舆情处置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官不为"是领导干部对待自己工作不作为或不负责的行为状态,表现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不会为等特征。通过交易成本分析发现:干部为官将会付出决策成本、执行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而领导干部选择"为官不为"则会获得交易成本比较优势,即支付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收益。因此,治理"为官不为",应增加为官有为的正当收益,同时加大"为官不为"交易成本,包括进行理念教育与技术培训、建立竞争机制与责任机制、改善工资待遇与推进精兵简政。  相似文献   

17.
<正>"治家",顾名思义,就是说人们通过各种办法来管理自己的家庭生活,使之安定祥和、幸福平安。身处我们这个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考量官员健康成长内在逻辑的国度,人尽皆知需要经营好"坚强后方",防止"后院起火",作为执政精英自不会不知。其实,从现实情况看,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在各尽"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更是领导干部发挥职责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把握语言艺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空洞说教、才疏学浅,官话套话、无的放矢。因此,领导干部要善用以下语言技巧:与上级领导说话讲究"实",与同级说话讲究"理",与下级和群众说话讲究"情",与外单位同志说话讲究"度"。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主政一方,要促进科学发展,做足"放"字文章,尤为关键。放眼是前提。眼力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思路,而思路又决定着出路。眼睛"放"得远不远、开不开、宽不宽往往直接影响着眼力的准不准、眼界的高不高和思路的科学不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一年多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无数"苍蝇老虎"纷纷折戟落马;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厉治背景之下,一些领导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选择了"官而不为"——消极对抗者有之,耍滑避事者有之,明哲保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