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国演义》把刘备刻画成宽仁厚德的伟大形象。细读刘备的发迹过程,不难发现刘备曾遭受多次政治危机,刘备曾求兵于吕布,先后寄身于曹操、袁绍、刘表帐下,连着几次有性命之忧,但最终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解读刘备化解危机时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三国演义》中刘备这一角色的人物特征,还有助于当代人汲取一定的从政经验。一、"示弱":使对手放松警惕,寻机逃脱古代社会的政治形势瞬息万  相似文献   

2.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备的家族事业传承结果不同。影响当时家族事业成功传承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创始人、继承人、传承意愿三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传统政治文化、组织成员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说破刘备的英雄心机,使刘备闻言失色。不过,按曹操的英雄标准来看,刘备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曹操看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5.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6.
殷国安 《领导广角》2000,(12):59-59
三国时的徐庶,在投奔刘备之前是先投奔刘表的。为什么投奔刘表?因为久闻刘表“善善恶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喜爱贤能的人.憎恨坏蛋”。等到徐庶亲自去了,才发现刘表虽善善恶恶,但“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实在是徒有虚名,于是遗书别之,来投奔刘备。  相似文献   

7.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8.
憨佗 《领导文萃》2014,(14):41-42
正关羽失荆州,蜀汉集团失去了中部北伐的支点;诸葛亮六出祁山,成效甚微,可见荆州之重要。西周以来,就有秦楚相争。东汉末年,刘表据荆州时,孙坚打黄祖,曹操犯荆州,荆州已是虎狼之地。刘表,当时的荆州牧。他是汉室宗亲,史书上说,刘表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不仅饱学经史,且长于政治。他只身隐名上任时,天下大乱,荆州已被当地各路豪强瓜分。他远接袁绍,近连张  相似文献   

9.
黄朴民 《领导文萃》2006,(10):92-96
刘备蜀地立国,其麾下军政官吏队伍的构成基本上来自于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遂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团体特征。这首先是涿州起兵到寄寓荆州之前的核心圈子,其次,是刘备寄寓荆州刘表期间,所延揽、笼络、收买的荆襄人物。蜀汉政权人员构成的第三部分,是刘备进入两川,反客为主,取刘璋为自代,拥有整个巴蜀之地后,所接纳的刘璋部分旧属与益州当地豪强、士人。蜀汉政权人员构成的第四部分,乃是曾令曹操吃足苦头、大伤脑筋的凉州名将马超及其部属(曹操尝云: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也)。在四大圈子中,凉州马氏实力最小,基本上是一种摆设。马超兵败来投,势…  相似文献   

10.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11.
柏池 《领导文萃》2006,(7):92-94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地,可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最终诸葛亮把这些地方都帮刘备占领了,可以说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发迹较晚,在初始阶段声望和实力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在那个年代一次次的征战中,曹操经常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最终力挫群雄,统一北方。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曹操超人的用人智慧。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士族成风,官承世袭。在相互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曹操为罗致人才,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代,群星荟萃、人才辈出,祢衡以其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与孔融、杨修齐名。《后汉书·祢衡传》载,唯才是举的曹操也曾经十分看重祢衡,但祢衡却以曹操“礼数不周”为由大发牢骚,甚至上演了一出“裸衣击鼓骂阿瞒”的闹剧。结果,曹操使出“借刀杀人”之计,将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刘表识破了曹操的用心,又将祢衡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最终,祢衡因激怒黄祖而被杀。按常理说,博览群书、机敏善辩、文采飞扬的祢衡如能把握机会,渐次徐图,很可能一展平生抱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年仅25岁的他竟因恃才傲物而断送了一切,不由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5.
张秀田 《领导科学》2012,(16):49-50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组织也有一个组织的气质。组织的气质往往和领袖的气质休戚相关。刘备重义,孙权重情,曹操重法,所以,易中天说,刘备的"政府"像黑帮,孙权的政府像家庭,曹操的"政府"才更像政府。其实,重义的未必  相似文献   

16.
人生之路,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刘备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又欲降,有了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之。郭靖之笨拙溢于言表,行走江湖也不懂计谋,无奈选择了"知足、深研"之门,几十年浸淫降龙掌,武功自成一家,武穆兵法运用自如,深得当时一流人物的赞赏。周瑜与孔明并称"瑜亮",才智自是超群,奈何选择了一条"狭隘的心胸"之路,"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17.
正1.最不甘——周瑜:"既生瑜,何生亮!"2.最狡诈——曹操:"设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3.最傲气——关羽:"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吾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4.最虚伪——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相似文献   

18.
憨佗 《领导文萃》2007,(6):104-105
孔明向刘备进献“隆中对”欲三分天下时,有个总战略:北拒曹操、东连孙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英雄演义;笔者认为,《三国演义》还是领导演义.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较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领导者带着各自的谋臣武将,通过长期的抢山夺城,争王称霸的过程.笔者认为,此三人中,"枭雄"曹操才是最杰出的领导者,至少从结局来看,他得到的地盘与人口都是最多的. 一、领导作用巧妙发挥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者在组织部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具体要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三国智者代表诸葛亮看来,选老板比选公司更重要。你看他在群雄逐鹿的大好时机,不去依附四世三公、兵多将广的袁绍、袁术;也不去投靠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