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向下属推荐《大清相国》,这本历史官场小说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清代大臣群相,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陈廷敬为官54年,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73岁时病逝于相国任上。作者评价陈廷敬为清  相似文献   

2.
岱清 《领导文萃》2015,(7):93-96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一书用"几近完人"形容陈廷敬,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可称全人"。从御史台到巡视制度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就赶上朝廷举行会试。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依然落榜的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当时,陈廷敬的名字还是"陈敬",由于与别人同名,朝廷就给他加上"廷"字,改名陈廷敬。  相似文献   

3.
正王跃文的作品因对权力与腐败的精辟剖析,对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对正面官员形象的积极肯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执著期盼,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围绕其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对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塑造,以及如何看待"清官""贪官",如何认识道德自律与明纪严法的重要性,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道德自律,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记者:您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  相似文献   

4.
正大清相国陈廷敬,为官50余年,对"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虽贵为宰相,却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距陈廷敬故居大约500里外的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庄园,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上写着《四留铭》:"留有余,不尽  相似文献   

5.
<正>大清相国陈廷敬(1639~1712),21岁中进士,入仕53年,是康熙皇帝的恩师,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康熙时期是清朝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原因,得益于圣君康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综观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  相似文献   

6.
读史以知兴替。读《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二》,知皇帝与相国微妙关系,不可不读也。中国大一统皇权专制王朝中人主与相国的关系范式,是在汉高祖的时候被确立起来的。汉高祖与萧何的关系,对其后历代王朝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一范式由以下内容构成: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控制政治大局,相国用事,在经济、法度、战事等各方面为皇帝效力;从人才角度看,皇帝多为二三流人才(刘邦再精明,充其量只能算二流人才),相国多为一流人才(萧何是没有争议的一流人才);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防止相国或其他大臣谋反,几乎无有例外,相国的心思主要用于谋国事,真想僭越谋反的…  相似文献   

7.
刘亮 《经营管理者》2011,(2X):312-312
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了清政府自此以后不得在公文中使用"夷"字。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历史地分析我们可看出"夷"字禁用背后体现的是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主权斗争。  相似文献   

8.
秘苑摘萃     
叩颖 《秘书之友》2014,(11):46-48
正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王厚明在《秘书》2014年第9期《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一文中,指出懒官是导致懒政的主因之一。治理懒官懒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治懒官,形成"懒官就要让位、无为就是失职"的思想共识,增强勤勉务政、高效理政、依法执政的实践自觉。1.树牢立党为公理念,增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政治责任。一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昂  相似文献   

9.
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差不多是妇孺皆知的。但是,谁敢月下追萧何?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我要说的是萧何——这位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帮助刘邦打天下、立过头等功勋、当上堂堂汉朝丞相的古代杰出政治家,也曾贪污受贿。据《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记载,他利用权势以贱价强"买田宅数千万"。萧何又特地上书汉高祖,说"长安地  相似文献   

10.
正相国春一直在找寻失散多年的古画——唐伯虎的《清溪松荫图》。这也是他父亲的遗愿。这幅画是他家祖上开古玩店时的镇店之物。"文革"中,家被抄了,收藏的古玩和这幅画都被抄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江城人都知道,这是他家心头的痛。江城是座古城,前些年由于房地产过度开发,古建筑遭到破坏,原本古色古香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相国春上任市长后想把古建筑保护起来,打造旅游文化产业,让古城重新焕发生机。但因此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不仅处处遭到掣  相似文献   

11.
《秘书之友》2013,(5):40-40
研究古代秘书史近三十年的眭达明先生,在接连出版"秘书史话"系列书籍之后,又有一本新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名为《清朝秘书政治》的新书,不仅详细记录了15位清朝政治秘书代表人物的从政事迹,而且从"佐官以治"的角度揭秘了他们的成败得失。《清朝秘书政治》就是写清朝的政治秘书们,在"佐官以治"过程中如何直接或间接行使和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什么样的官是群众喜爱的好官首先,群众喜爱的好官,与党一贯倡导的用人标准具有内在一致性,群众眼里是"好官",一定是党组织的"好干部"。《党章》明确指出: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说明选拔干部最主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德"或政治标准,主要选拔政治上可  相似文献   

13.
昔有台官不如伶官之说。台官,是对东汉尚书台长官或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亦泛指朝廷公卿。伶官,是指古代以歌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叫伶伦,后世遂以"伶人"、"伶官"作为乐工或艺人的代称了。古代的伶官(亦称优伶),多是一些供帝王官僚消遣取乐的滑稽艺人,其社会地位不啻于家奴。但为何说权势显赫的台官不如地位卑贱的伶官呢?不妨以例为证。据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有匹爱马死  相似文献   

14.
正胡绳同志在《官僚制度两千年,何人做官》一文中说":国家之败,由于官邪。"所谓"官邪",可概称为"邪官"当政。掩卷深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如何避免"邪官"出现,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避免"邪官"出现。适当分权。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个人往往能决定其下属的命运,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搞人身依附、溜须拍马,不对人民负责。要坚持集体把关和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要诀:等。想想看,一个年纪轻轻差点连中三元的得意书生,该有多大的野心。可是,他纠缠到了科场贿赂案中。幸运的是,他碰到了命中的贵人:卫向书。卫大人在被罢黜之际,送给陈廷敬一个字——"等",让陈廷敬好好蛰伏,守得云开见明月。  相似文献   

16.
《秘书之友》2013,(4):37-37
研究古代秘书史近三十年的眭达明先生,在接连出版"秘书史话"系列书籍之后,又有一本新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名为《清朝秘书政治》的新书,不仅详细记录了15位清朝政治秘书代表人物的从政事迹,而且从"佐官以治"的角度揭秘了他们的成败得失。《清朝秘书政治》就是写清朝的政治秘书们,在"佐官以治"过程中如何直接或间接行使和分享领导的权力,从而演绎历史上"秘书当政"最为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而被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在其《艺林散叶》中记载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需考证。不过,这句话流传甚广,也颇为不少人赞同。这话应分两方面看,当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确实容易,这样的官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这样的官得过且过、政绩平平,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也干不  相似文献   

18.
许多媒体发表了各种对高官引咎辞职的评论。笔者 注意到一篇题为《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好官》的文章。作 者虽没有明显地为马富才叫屈,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 对"好官"在问责制下落马感到惋惜,并提出"应该建 立一个配套的官员绩效评估和公示体制","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不仅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传递出公职人员队伍没有"铁饭碗"的明确信号,降级、免职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官场的"新常态"。由于没有正常的退出和降级机制,一些"懒官"和"庸官"在领导岗位上熬日子、混饭吃,造成了懒政怠政的氛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不仅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活力,而且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方艳 《秘书之友》2023,(9):41-43
<正>奢靡腐化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顽症之一,尤其明清以来,奢靡腐败愈演愈烈,严重危及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定。对此,历代良臣贤相无不惕然而忧,再三向皇上进言“将廉政作为国政之本,将廉洁作为吏治之要”。康熙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奢靡之风也日渐兴起,陈廷敬对此深感担忧,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向康熙帝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以达到劝廉祛弊,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中一窥陈廷敬对廉政建设的认识及其处理问题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