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网络谣言的危害越来越大,必须下大力量治理。网络正在成为我国公民反应社情民意的重要媒介,但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网络舆论也逐渐呈现出无序、失范的趋势,网络谣言就是典型之一。但是,网络传播的快速、没有国界、隐名等特性,其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要下大力量治理,使之尽快规范化。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1.网络谣言产生的客观原因很多人将万维网的"word wide web"解释成无性别、无身份、无年龄的"三无",不难看出,虚拟性和匿名性是  相似文献   

2.
<正>一、网络反腐举报人权益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实施性细则对举报人的权益保护立法滞后,目前专门法规网络反腐权益人保护法并未建立,关于举报人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各种法规中且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性规则,程序性规则操作性不强,这对举报人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网络反腐的持续深入开展。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检举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宪法》的条文大多属于原则性规定,实施性并不  相似文献   

3.
早在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就已在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问题不断。直到2005年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规制,为银行理财业务活动、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保护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客户合法权益提供了的基本规制框架。即便如此,因为我国的法律体制及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规制本身存在着矛盾、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足以及监管法规的交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监管两方面给出了相对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谣言,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攻关危机的爆发。在众多学科中,所关注的一个共性的课题,就是怎样才能有效的治理和防范网络谣言。本文以危机角度为切入点,重点探讨的是网络谣言的传播方式和结构,指出了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攻关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丽 《决策咨询通讯》2007,(6):67-68,72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对雇佣关系、劳动关系加以明确的界定。通说认为,雇佣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受民法的调整。当民法不能很有效的规制雇佣关系市场时,探索利用《劳动法》来规制雇佣关系市场的新路子,对于完善《劳动法》立法及规制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络上各类与疫情相关的谣言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些涉疫谣言新变体在数字技术的包装下,成为谣言治理工作的新难题与风险点,亟待相关主管部门逐步优化应对机制和治理策略。谣言发展的阶段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潜伏蔓延期、发展高峰期、长尾回落期。涉疫谣言新变体的表现形式为:捏造聊天记录传播疫情谣言、“小号+大号”接力传播疫情谣言、利用造假视频传播疫情谣言、借助“科学”外衣传播疫情谣言。运用数字技术治理涉疫谣言,须建立涉疫谣言数字预警体系,建设涉疫谣言数字监管体系,打造主流舆论数字传播体系,使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意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介跟踪热点事件、影响立法导向,监督政府执法、关注司法正义,通过对具体法治事件的聚焦关注和舆论参与,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民意对立法的价值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编制2008-2012年的五年立法规划时,将66个立法规划项目的征求意见稿通过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鼓励民众公开发表意见.在一项涉及众多市民利益的立法项目《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出台过程中,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两次修改,来自民众的意见成为修改的重要依据.地方性法规直接关系所在地区公众的切身利益,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订立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坚持了"公开立法",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介公开立法项目及其法条内容,以广泛征求辖区民众意见而使法规更科学、更完美、更能有效维护绝大多数民众利益."公开立法"是民主社会尊重民意的直接体现,是民主法治应有之义的体现,也是推动民主法治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就业歧视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出现,而我国立法在对这一问题的规制上稍显落后,相比之下,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文试图简要介绍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中的相关理论和立法进程,以期对中国立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现行《公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模式偏重参照大陆法系陈IIS公司制度,没有吸收英美法系先进现代公司制度:立法宗旨偏重对公司的行政管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没有体现为公司提供健全民事法律制度.保障并鼓励公司向上发展的宗旨:立法内容偏重粗线条规定,缺乏现实操作性,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找不到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解决。自我国加入WTO后,要求全面修改《公司法》的呼声更加一浪高过一浪,全国人大顺应民意,已将《公司法》修改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本文通过一个个公司治理中呈现的鲜活案例。就公司治理急需设立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已经一路成为了跨国企业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现行《反垄断法》对外资并购的规定过于笼统并且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我国《反垄断法》难以得到其预期的效果。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一案为视角,立足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立法的现状,分析我国反垄断法在外资并购相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这一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以其极强的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等特点,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从贵州瓮安事件到湖北石首事件,再到浙江"钱云会"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谣言的鼓动和伴随。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需要特别关注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结构性矛盾是网络谣言产生的罪魁祸首,虚实交换的互联网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巨大温床,流瀑效应的全民参与是网络谣言爆发的行动主体。互联网技术将谣言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网络谣言混乱了政治思想、恶化了政治心理、破碎了政治价值观、攻击了政治意识形态,对转型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防范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威胁,首先,应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缓解民众的紧张焦虑心理;其次,应加强网络违法惩治能力,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再次,应加强网络监控能力,威慑网络谣言的传播;最后,应加强网络惩治能力,营造合理适度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黄小茹 《决策与信息》2011,(11):106-106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然而网络谣言也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以及指向都有章可循,四而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控,主要可以通过建构谣言预警机制、政府自律以及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宇  张睿 《经营管理者》2011,(2X):328-328
当前我国是未作区别地将民事合同与商事合同统一交由《合同法》进行规制。但是,统一立法的缺陷在于具体制度和规则设计上常有顾此失彼之虞。因此,关注商事合同的特殊性并在合同关系的规制中对商事合同关系中予以相应特殊的商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刘利召 《经营管理者》2009,(24):266-266
知识产权滥用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和损害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必须对知识产权滥用进行规制。本文从我国反垄断法出发,通过对我国反垄断法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的分析,分析研究了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知识产权本身的限制等问题,指出我国在知识产权滥用规制问题上的不足,并对完善我国该领域的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诗妍 《领导科学》2012,(23):29-31
近一时期,各种骇人听闻、影响广泛的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网络谣言为何层出不穷?社会管理部门该如何科学决策、高效治理这种社会乱象?从综合治理的角度来看,只有深入剖析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受众、社会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决策,达到预防预控、综合治理的目的. 一、网络谣言及其社会危害解析 1.网络谣言及其现状 所谓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广泛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组织机构、名人隐私等内容.由于网络传播迅捷、影响广泛,网络谣言从形成到高潮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声势浩大地跨越地区、国界,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致使近年来的网络谣言除具有谣言的一般特性,即臆造性、易传播性、非正式渠道传播性、攻击性、信息变异性、社会危害性以外,还呈现出广泛性、隐蔽性、知识性、炒作性、宣泄性等新特点.目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领域必须正视的公害.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是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网络犯罪的演变,对于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作出应对,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网络犯罪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类型,其犯罪手段具有区别于传统犯罪的特殊性,社会危害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网络犯罪的快速变化与理论研究形成反差,我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较为薄弱,实践中也暴露出种种缺陷和不足,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之下,有必要进行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再拓展,进一步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以有效化解治理难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沈泰昌 《决策导刊》2001,(12):43-45
我国税收立法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不同税法立法主体之间、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税法体系与其他相关法律体系之间的不完善和配合不当。现有税法中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税收法律寥寥无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也到了需要作修订或上升法律级次的时候。这方面的问题,仅就《税收征收管理法》来看,这次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其修订就多达90余处,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和基础所在。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执法的细密与严谨。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要求我们应当从社会治理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强化工作。立法方面,应关注基层现实问题,放开步伐加快社会治理相关立法,改变立法滞后的局面,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目的性,以降低执法随意性空间;执法方面,应严格依法进行社会治理,改变对社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关系国之根本,必须合理分工、互为依托。从地方立法来讲,分为关键几步: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赋予地方立法权,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分别授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和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权限;三是2015年修订的《立法法》,将地方立法权逐步扩大至设区的市的人大和政府。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