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正>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惊诧莫名,张治中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周恩来的宴请其实是一着妙棋——启动熊向晖向蒋介石发起攻心战,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  相似文献   

2.
江青、张春桥之所以能够假借“批林批孔”的旗号,把矛头对准周恩来,在当时还有一个错误批评周恩来的背景。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召见王洪文和张春桥。当时正准备召开十大,王洪文负责党章的修改工作,张春桥负责报告的起  相似文献   

3.
王永钦 《领导科学》2001,(12):22-23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九一三"事件后,在揭批林彪一伙的反革命罪行的时候,"文革"中一直想方设法保护干部的周恩来,便有了较多机会和可能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相似文献   

4.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5.
背景说明:1973年底,中国彩色显像管生产线考察团去美考察时,美国康宁公司 将玻璃制作的蜗牛作为礼品送给考察团。蜗牛形状的工艺品,在美国常作为礼物和 陈设之用,并无恶意。1974年2月10日,江青却到四机部讲,美方送我们蜗牛,"是骂 我们,侮辱我们,说我们爬行",引进彩显生产线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是"崇 帝媚外",要四机部把"蜗牛"退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并提出"抗议"。她还说:"美国这条 生产线,我们不要它的了。"在周恩来指示外事部门查清事实真相之后,中央政治局 决定收回江青的这个讲话。但受此影响,引进工作被推迟,其他引进工作也陷于停 顿。  相似文献   

6.
张欣 《经营管理者》2009,(18):175-175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本文针对南阳武侯祠广场周边的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把这个思想借用到实际领导工作中,我认为,这个治病救人之策与做好信访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在信访工作中做到"防患未然"。信访维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骚扰电话满天飞,但对很多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干部而言,"010"开头的电话对他们来说,更像是"魔咒"。一位和笔者相熟的地方干部说:"至少90%是骚扰来电,但很多不是一般的骚扰电话,接就等于接了麻烦。"部分企业老总和地方干部还称,看到来电显示是陌生的"010"号码就头疼,"我们管这叫‘010恐惧症’"。调查发现,接到过此类电话的企业负责人、地方干部不在少数。苏北一个副县长笑言,他从当乡长开始,就接到过所谓的"中南海的邀请"。另一位苏南企业负责人说:"内容都差不多,研讨会或者培训会,反正一句话,只要给钱,什么文凭、奖状、头衔……都是小菜一碟。"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周恩来作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的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他别的地方都没改动,唯独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他说:"不是,不是‘指示’,我个人发言就是个人意见。我今天这个发言并不是中央通过了,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我说错了,大家可以批评。"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太多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说",实践错误一定是因为理论错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错误是因为货币理论错误。大家都在接受弗里德曼的那句名言——"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基石。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明显错误的理论:它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货币超发并不必然带来高通货膨胀。货币超发只是发生高通胀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遗憾的是,各国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领导干部,低头看去都是笑脸,听到的总是有掌声,最不缺的就是自信了.但是,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向反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自信虽然好,但太自信就会起反作用.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越是在笑脸和掌声的重重包围下,越是要学会给自己泼凉水,稍稍质疑一下自己. 质疑自己,要靠内在的力量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感叹的是:"完了啊,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确实,我们通常喜欢强调"自信",而忽略了"自讼","自讼"靠的就是内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分管外交26年,到他逝世前,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他对外事干部有16字要求: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翻译工作.周恩来说过:"翻译是对外交往的桥梁,没有翻译,办不了外交."要求译员们练好"三项基本功",第一是政治、政策基本功.他提出要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政治素...  相似文献   

13.
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其所谓"大道"者,即"人道","治国安邦"之道.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尤其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中国传统政治检讨》是对中国政治历史之兴衰更替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检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入室",必须讲求"读",务必在朗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入室",必须讲求"读",务必在朗读上下功夫。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位教师执教《春》,老师在上课时最初没有说一句话,而  相似文献   

17.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8.
<正>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话中的一个词引发外界关注:"政治规矩"。他提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政治规矩"是当前理解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政治规矩?为什么要在今天重新提出政治规矩?什么是党的规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领导文萃》2014,(11):41-45
正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的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唯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毛泽东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正  相似文献   

20.
正"欲",就是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古人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望是人的本能,人生而有欲。欲望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合理性。欲望是人生活的动力与生存的活力,能促使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值,推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