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官不为"是领导干部对待自己工作不作为或不负责的行为状态,表现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不会为等特征。通过交易成本分析发现:干部为官将会付出决策成本、执行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而领导干部选择"为官不为"则会获得交易成本比较优势,即支付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收益。因此,治理"为官不为",应增加为官有为的正当收益,同时加大"为官不为"交易成本,包括进行理念教育与技术培训、建立竞争机制与责任机制、改善工资待遇与推进精兵简政。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结合基层操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推进落实。一是"下"有所法,"下"出正气来。可结合已出台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办法、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规定等指导性文件,探  相似文献   

3.
正软骨症。有的干部为官优越感很强,把学习当作一句口号,忽视了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这些干部自恃清高,自认为能力和水平很高,不愿学、不想学,习惯于老思路、老经验、老办法,拿不出管用的招数,做不成事,对上级给的优惠政策也用不足、用不好。短视症。有的干部干工作不是首先考虑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屡禁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官场中弥漫着"当官真难""公务员太累""为官担惊受怕"等"为官不易"的消极心态。这是一些干部在当前政治生态下的真实心理写照,必须加以正视和解决。否则,部分干部"怨风盛行",容易形成一种泛滥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干部的成长和事业发展。辩证分析"为官不易",需要厘清真、伪两个层面的不同意蕴。所谓"真不易",即"为官不易为",是干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为官不易"的感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制度规定正在产生约束效力。从前"为官太易",干部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都缺乏足够约束,干部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现在层层禁令成为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条禁令。大至干部选拔任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小至公共场所禁烟、寄送贺年卡、购买赠送烟花爆竹,都有涉及。而当前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也要求为官者勇立潮头、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由此带来的本领恐慌和问责压力,让有些干部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为官"当然"不易",但"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当前,一些  相似文献   

8.
<正>强化教育培训提能"补钙",引导干部为官有为。要强化理论武装"补钙",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教育,使红色基因融入干部血脉、崇高信仰深入干部灵魂;要加强教育培训"提能",实施分层分类全覆盖培训,满足干部差异化学习需求,帮助干部练就过硬的  相似文献   

9.
<正>着眼于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唐山市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切实做到"不让担当干事者吃亏,不让不干实事者得利"。一是贡献奖励制度。每年年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要事、重大项目以及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年度"十大亮点工作"评选。对获评"十大亮点工作"的主要负责干部,确定为"实干兴唐突出贡献干部"初步人选,经市委研究并公示后,以市委名义进行通报表扬,给予记功奖励,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实绩提名制度。把干部的干事业绩与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结合起来,在干部选任的动议阶段,对干部干事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委更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一要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干部"主动去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相似文献   

11.
正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能有效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和提振干部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新常态背景下,探索建立干部关爱容错机制,是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的积极尝试和有效路径。一、实施动因以容错风尚引领担当风尚。干部要有担当精神,组织须有担当胸怀。建立干部关爱容错机制,实质是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引领干部树立"敢担当、能担当、善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为官不干事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干部身上非常严重地存在着。在这些干部任职的辖区内,面对一些复杂矛盾,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会触及哪些人的利益,怕得罪人丢选票而不敢"轻举妄动";面对关系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他们犹豫不决,不敢拍板,怕拍错板会影响进步;面对常规工作,他们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事就易出事。他们的"聪明"经验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结果导致一个地方或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有为,需要把握决策规律,做到敢于决策、善于决策,切实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就是决策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都把多谋善断作为重要能力。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也说过,"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这些都反映出领导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领导干部事务繁多,其中大  相似文献   

14.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干部摒弃传统公共行政范式诸多弊端导致的"为官不为"不良作风,主动应对新公共管理范式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扶贫攻坚等方面有"新作为"。结合PEST模型分析方法和协同治理视角,总结出当前干部为官不为八种典型表现形式,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环境角度揭示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为官不为协同治理体系政策建议,以期打造风清气正的为官有为优良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下功夫把干部的问责、惩处制度抓好,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求的重要举措。《规定》全文共19条,明确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相似文献   

16.
正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组织寄予了重托,群众寄予了期望。然而,有的干部却滥用权力,无视党纪国法,为官乱为、为官不廉,就像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权力裸奔;有的干部却无视责任,工作打不起精神,做事挑不起担子,为官不为、为官不勤,当官不做事,像供在寺庙里的佛像,无所作为,蹉跎岁月。这种乱象就是干部  相似文献   

17.
正官,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个体,选择"为官",就是运用合法的职位公权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从职业角度讲,"为官"必须尽官职所赋予的责任,如同当教师必须尽教书育人责任、当医生必须尽救死扶伤责任一样。"为官必为"就是必须安于自己的官职,勤守自己的官责;反之就是"为官不为",就是放弃做官应尽的责任,这是渎职。这种行为一旦泛滥,就有可能使整个社会沦为"无责的社会"。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官业群体看成是"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以至于忽视了官业群体本身是一个"俸禄"群体,即当什么级别的官,就有对应标  相似文献   

18.
正防治"为官不为"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地在防治"为官不为"时,目光大都聚焦在反向惩处上,对正向激励关注较少。实践证明,防治"为官不为"必须"堵""疏"相结合,坚持反向惩处与正向激励同向发力、同时用力,这样才能发挥出综合效能。因此,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其激发的是正能量,体现的是正效应,有利于改变事后惩处单一的反向震  相似文献   

19.
正为官不为与官员乱作为同属于干部失职失责问题。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为官不为更成为一种变相腐败,危害性极大。要根治为官不为,必须"知其害,防其乱"。一、知其害——为官不为的不良影响延缓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四风"问题在诸多领域得到有效遏制,"八项规定"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纪律高压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赞赏。但是,干部队伍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比如,少数干部滋生"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撰写过一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