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某保险公司75个团队、270名员工的3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团队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自利型伦理气候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多层次模型分析表明,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和下属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而下属道德滑坡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总之,领导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在团队和下属中存在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2.
林英晖  程垦 《管理科学》2016,29(5):57-70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一种非伦理行为类型,但在实践中,因其亲组织性而容易被组织忽视或默许。已有研究证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组织的长远利益有害,而一些通常被认为对组织有益的概念(如伦理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但就整体而言,关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相当匮乏。领导-部属交换在差序格局下的华人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以关系为导向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整合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基于352份中国长三角地区本土企业的员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总效应调节模型法,探讨差序格局视角下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和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情感承诺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情感承诺在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道德认同负向调节这种中介作用;道德认同负向调节组织情感承诺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但对领导-部属交换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实证检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这一非伦理行为类型,拓展了非伦理行为相关研究;选取领导-部属交换作为切入点,探讨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领导视角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提出并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组织情感承诺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正向关系,再次证明一些被认为是正面的因素也会促使员工采取非伦理行为,丰富了领导-部属交换与组织情感承诺的负面影响研究;探讨中国组织情景下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形成机制,得出与西方研究不同的结论,即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而员工的道德认同对此影响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反映了华人社会与西方社会对关系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从道德效力的视角探究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关注了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本文以320名员工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在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增强SRHRM与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间的正向关系;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SRHRM通过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为企业降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肖金岑  程豹  罗文豪 《管理评论》2023,(10):205-217
基于“涓滴”效应框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文构建一个“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员工”逐级影响的多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不道德行为的“涓滴”效应。针对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收集了87个团队共450名员工的多时点上下级追踪配对数据。研究表明: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在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上下级社会交换正向调节了下属的学习效果。本文丰富了不道德行为在组织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同时也启示领导者“以身作则”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贡献、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个时间段对260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家长式领导与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威权领导和仁慈领导分别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上下级关系在威权领导、德行领导与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之间起到了强化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组织投资于员工培训一定会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吗?已有文献认为培训显著影响员工组织承诺,然而关于培训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却并未得到系统的阐释.本文从员工感知角度评价组织的培训政策,以405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培训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可雇佣性、期望符合度分别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深化培训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培训对可雇佣性和组织承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雇佣性在培训与组织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期望符合度调节可雇佣性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即培训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一结论对于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雇佣双方树立相互投资的理念、促进可雇佣性的培养和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问卷调查了某韩国在华跨国公司356名普通员工,探讨了组织支持感在家长式领导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中韩两国的差异。结果显示,组织支持感在仁慈、德行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中国员工相比,韩国员工对仁慈领导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感知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探究环境变革型领导对环境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根据收集的319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环境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环境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利他关注在环境变革型领导与环境组织公民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环境变革型领导与环境利他关注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以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研究员工组织认同和集体主义倾向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以两家石化企业中的258名员工和102名主管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匹配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认同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职场排斥与员工组织认同之间的负向联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10.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平稳和有效运行的保障与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本土企业急切需要加强和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而组织公民行为是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在西方企业员工持股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那么,在员工缺乏财产所有权的中国本土企业中,是否也存在员工心理所有权以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是有待证明的。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不仅证明本土企业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存在以及与组织公民行为密切相关,而且证明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是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情感承诺起完全的中介作用,规范承诺起部分的中介作用。这对于本土企业培育和提高员工心理所有权,促进和提高其组织公民行为及企业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  吴培冠 《管理科学》2012,25(1):45-54
团队工作方式在组织中日益普遍,团队成员成为影响新员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探讨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尤其是社会因素策略这一组织社会化策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选取201个入职时间在一年半以内的销售人员为调查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新员工感知的社会因素策略在团队成员交换与任务掌握、角色清晰、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团队成员交换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可以促进新员工感知更多来自组织的正向社会支持以及组织内部人的角色模范作用,最终帮助他们成功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领导能够通过提升领导—成员交换(LMX)和上下级关系(SSG)的质量,从而诱发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即LMX和SSG在服务型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双中介作用,但两者的中介效应无明显差异。为避免好心办坏事,组织应加强服务型领导的作风建设,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注意领导与员工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杨东涛 《管理学报》2014,(4):533-540
通过问卷调查343位被试,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的视角,探讨了诚信型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及情景因素,包括信任氛围感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和个体主义。研究发现,诚信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诚信型领导通过信任氛围感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个体主义对信任氛围感知与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员工的个体主义越高,信任氛围感知对员工工作投入、组织承诺的积极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4.
以195名员工为被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的3个维度,即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威权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仁慈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德行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不显著,威权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仁慈领导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威权领导与员工工作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能会使组织遭受名誉和利益的双重损失。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究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可有效规避其产生,对中国组织的长足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基于自我归类理论,以52家家族式管理的初创期民营企业为样本,探讨中国组织中员工-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探索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员工-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会正向影响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内部人身份认知在类亲情交换关系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所感知到的差序式领导的程度会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中介作用。通过结论,为中国组织有效干预员工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而对两者间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很少,在国内这一点研究几乎是空白。通过问卷调查中国境内企业972位管理人员,本文试图研究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心理授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验证了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和组织承诺各概念的结构效度及3者间的区分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组织承诺是正的相关关系,并且心理授权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告诉企业领导者,不仅要通过塑造自身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且要善于为员工营造一种心理授权的感受,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和自尊,从而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  相似文献   

17.
周文莉  彭纪生 《管理学报》2014,(4):548-554,609
基于组织支持理论,检验了组织创新支持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支持感影响员工创意产生行为,并完全通过创意产生行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创意执行行为。在引入成就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后,虽然组织创新支持感对员工创新行为仍存在直接影响,但这一直接影响路径系数显著下降,组织创新支持感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创意产生行为,进而影响其创意执行行为表现。在引入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后,组织创新支持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也有明显下降,组织创新支持感通过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创意产生行为,进而影响其创意执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仲理峰 《管理学报》2013,(7):993-999,1033
通过对187家企业的374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的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仲理峰 《管理学报》2013,(7):993-999
通过对187家企业的374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的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直接影响,探讨了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员工知觉到的胜任特征在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反馈寻求行为对员工与组织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过度的反馈寻求行为也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之内便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目标设置理论与角色清晰度理论,通过443份有效样本,探究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向上级反馈寻求行为与向同事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前者为倒U型关系,后者为正向关系.员工目标承诺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目标清晰度正向调节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目标承诺之间的关系,过程清晰度则负向调节员工目标承诺与员工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有助于为员工反馈寻求行为的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