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逸 《办公室业务》2012,(21):188-189
网络舆论无形中孕育着塔西佗陷阱。本文从赫希曼等研究的"退出,呼吁,忠诚,否定"的模型出发,分析了网络塔西佗陷阱所包含的政治参与形态是一种从"呼吁"到"否定"的转化过程。扭转网络塔西佗陷阱,使之从"否定"到"呼吁",需要政府提高公信力,防范补救有措施;民众提高政治成熟度,理智对待舆论;主流媒体加强干预,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转型不断地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有良性变迁和恶性变迁两种形式,恶性变迁的后果之一就是使一些地方政府步入了"塔西佗陷阱"。因此,本文主要从政治生态的视域分析党和政府步入"塔西佗陷阱"的原因,寻求走出"塔西佗陷阱"的政治生态路径,这对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塔西佗陷阱     
佚名 《领导文萃》2014,(5):101-101
正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出任执政官,他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见解成为西方政治学著名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也就是说,一旦公信力丧失,无论你说真话假话,干好事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提醒全党注意"塔西佗陷阱",实际上反映了这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政权人心向背问题的重大思考。2014年3月18日的"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概念:"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兰考这样一个有标杆性意义的地方提到"塔西佗陷阱",本身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如塔西佗陷阱困境、信息不对称困境、"互联网+"交互困境、科层制权力困境等。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共享、信任的优势供给与政府公信力建设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安全环境、群众基础、信誉价值、权力制约,破除政府信任危机。为此,政府要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以P2P数据网络促进政府履职提质增效,以中心协同模式实现良性互动与相互信任,以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信任网络建设,以社会监管形成政府信任生态。  相似文献   

6.
领导论丛     
正""网络监督"之忧及对策黄云龙一是"网曝"属实与失实并存。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网络,一些反映干部腐败、作风腐化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监督。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无序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失实的"爆料"。二是形成干部队伍"塔西佗陷阱"。只要网络曝出有关干部的负面事件,无论真假,都会受到网友的质疑与谩骂,党和干部的形象随之受到很大损害,陷入"塔西佗陷阱"。三是应对相对被动的隐忧。目前,涉及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领导干部话语的"塔西佗陷阱"表现为作秀肤浅,话语生命力不强;照本宣科,话语亲和力不够;官味十足,话语感染力不足。领导干部实践不深入、眼界不开阔、学识不渊博、文风不清新是造成话语"塔西佗陷阱"的主要内在原因。因此,需要增强脚力,深入基层,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话语的生命力;增强眼力,看准看实,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话语的亲和力;增强脑力,学深悟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话语的说服力;增强笔力,简明清新,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葛晨虹 《决策》2011,(11):66-67
要走出“塔西佗陷阱”,就必须走“诚信信息”道路。加强政府解释力,除了加强宣传力度和道理的清晰度,还要求每个公共权力代言人慎待自己的公共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在单位治理中,"钱穆制度陷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领导权威受损、下属消极怠工、制度体系空转、诱发"塔西佗陷阱"。其规避之策主要是: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制度制定的民主性;发挥治理主体的能动性,确保制度决策的科学性;构建有效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执行的彻底性;定期公示运行结果,确保制度成效的公开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声音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兴形式,越来越受到公众以及政府的重视。网络舆论可以是政府信任危机的策源地,可能使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削弱;但政府如果能对网络舆论进行科学地处理和引导,就可以将网络舆论变为控制危机进程和解决危机的良好辅助工具,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政府简政放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积极推进政府简政放权,需要我们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实现五个转换:一是理念原则的转换——遵循以人为本、人民幸福理念,打造政府简政放权的内部强大磁力场;二是价值目标的转换——把握公平正义价值取向,找准政府简政放权的内外共通连接点;三是机制体制的转换——法律手段的积极"进场"和行政手段的悄然"退场";四是方式路径的转换——实施协商民主途径,扩充政府简政放权的外部空间能量域;五是自身形象的转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2.
尽管目前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行政效率等政府执政绩效和行政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然而这并不是导致当下政府信任危机的唯一原因.通过对2008-2011年四年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分析发现,当下的政府信任危机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总体性信任危机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刻板印象和“塔西佗陷阱”的影响,政府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被加深和泛化.更重要的是,政府信任危机背后是中国政治社会转型在宏观逻辑和微观机制上的转变.在宏观逻辑上表现为从计划经济逻辑向市场经济逻辑的转变,从全能主义逻辑向委托—代理的契约逻辑的转变.在微观机制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国家与社会脱嵌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空间内,政府与公众以政府信任危机为契机展开相互博弈和学习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百年大党。面对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应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世情上,正确看待“修昔底德陷阱”;在国情上,准确把握“中等收入陷阱”;在党情上,着力规避“塔西佗陷阱”;在民情上,谨防“福利陷阱”;在政治上,防范来自西方的“民主陷阱”;在理论上,化解“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在交往上,识别“人情陷阱”;在自我革命上,记取长征路上的“死亡陷阱”。唯有如此,方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风险考验。  相似文献   

14.
制度虚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度失灵现象,运动式管理的大行其道是造成常态化管理中制度虚置的重要原因。对运动式管理的过度依赖会弱化制度的公平正义,很容易使组织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领导者要在管理运动中形成多元的常态化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日常管理中的制度落实和监督,切实治理制度虚置顽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民主程度的提高,媒体和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和介入越来越深入和具体,政府的工作也逐渐呈现出亲民、透明和高效的态势。然而,随着媒体触角的强劲渗透,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强势传播,一些关于政府行为的负面信息迅速蔓延,在强大的舆论批评浪潮中,政府的公信力陷入了日益弱化的困境。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代表着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了质的飞跃,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内,信息在政府公信力的塑造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特殊因素,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水平。"弱化"一词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标签,这一标签的恰当性有待商榷。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真实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导致应对不及时、网络舆情话题随意导致整体不易把控、网络舆情主体隐蔽加大处置难度。融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具体而言,要把握“黄金4小时”原则,掌握舆情话语权;充分尊重融媒体受众,态度平等诚恳;建立信息公开的诚信政府,避免“塔西佗陷阱”;做好舆情“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文章以地方基层政府为例,总结了基层政府在转变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升公信力上的经验探索,分析导致公信力降低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