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珠     
彭长征 《领导文萃》2007,(10):87-87
想了解一个人的真面目,就看他如何评价别人,而不是别人如何评价他彭长征/作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彭长征/作。;智珠~~  相似文献   

2.
"想"与"做"     
聪明的人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愚蠢的人说:"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 在对待"想"与"做"的问题上,聪明人和愚蠢人截然相反. 愚蠢人的说法乍一听,理由十分充分:"想"是最易如反掌的.上下左右,古往今来,人间天上,指到哪里就想到哪里,但"做"却受到时间、地点、资金、技术等许多条件的限制,做不到时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可以这么讲,"想"是无限的、超光速的,而"做"却是有限的、机械运动式的.  相似文献   

3.
厚者得道     
廖仲毛 《领导文萃》2007,(4):102-102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学到足够的文化知识,人生就会步入坦途。实则不然,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必须学会宽厚和仁爱。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也认为仁爱比聪明更重要。贝索斯能以仁爱之心从事企业管理,得益于他祖父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4.
强出一个头     
科里新来一个小赵,年纪轻轻的,长得就像个刺儿头. 果不其然.那天,处长开完局里的中层大会,来给我们开小会.在谈到一个关键问题时,处长的话不免有失偏颇.我也听出来了,但听着就听着吧,谁让人家是领导呢.突然,小赵站了起来,张口就对着处长说,处长,您说的这个不对!处长想不到会有人提出异议,面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舒缓下来了,说,你是?小赵昂起头,说,我是新来的,我叫小赵.处长点点头,说,哦,小赵,那你说说,哪里不对了?小赵就一二三四五,一连说了好几个理由.我能看出,处长一直是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从心底深处为小赵捏了一把汗.  相似文献   

5.
区别     
1.幸福与聪明的区别:认为自己最幸福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幸福的;而认为自己最聪明的人,则往往是最愚蠢的。2.普通与伟大的区别:你看见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瓦特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你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你的头上,你骂了一句,把苹  相似文献   

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副教授查尔斯·卡费尔德对1500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他发现,这些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并不是他们天生的,而是谁都可以学到的。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位教授的调查表明,工作上取得了优秀成绩的人,所从事的大都是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干自己喜爱的工作,即使薪金不高,但能得到一种内在的满足,生活上会更愉快,事业上也会更成功。当然最终他们常常是名利双收。二、不求尽善尽美,有成果即可。许多雄心勃勃、勤奋工作的人都力求使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结果工作成果少得可怜。卡费尔德说:"工作成绩优秀者不把自己的过失看成是失败,相反,他们从错误中总结教训,于是下一次就能干得更好。"三、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自身能力的限度,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东西,其实并不是完全知道,而只是感到而已。由于人们很少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限度究竟在哪里,以致于许多人老是把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得低于实际水平。卡费尔德指出:"对自己起限制作用的感觉是做出高水平工作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看开不看破     
正有些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红尘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看破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常常痛苦。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很多人认为看开就是看破,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我不会常常倒霉,只有这一次,别人也碰到过,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别人都那么好运,而只有自己那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讲话也很有精神,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相似文献   

8.
直选村长     
蓝强  浚源 《决策》2006,(10):62-63
杜大刚的爹“吧嗒吧嗒”地抽了两口烟。让面孔隐在一团青雾之中。这才慢慢地说.大刚。把你从省城里骗回来,这事是我做得不对。可不这样我知道是叫不回来你的。至于为什么叫你回来,让你大伯说。  相似文献   

9.
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通常是有两套标准的。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说:"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钻石,而在别人眼中,却只不过是钻石的同素异形体:碳。"人不自知,最可悲的并非自己骗自己,若知道是自己骗自己,那倒容易办,只要中止欺骗就可以了。实际情形是,人真的是不知自己,而又以为已经很知道自己,于是只好一直不自知下去,永无再知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分析研究自己性格的同时,如果能把自己当作别人来评估,也是很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0.
聪明和智慧     
<正>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  相似文献   

11.
《领导科学》2012,(24):32
1.想钓到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2.不要总显得比别人聪明3.让对方做主角,自己做配角4.目中无人会一败涂地5.常与人争辩你永远难赢6.锋芒太露会引人反感7.刺猬原则——保持适当距离8.树一个敌人等于立一堵墙9.谦虚不虚伪,不苛求完美10.失言不如无言(摘自《特别关注》2012年第9期)  相似文献   

12.
正1.太优秀了。优秀的人会遭人嫉妒,容易树敌。人都有虚荣心,如果整个团队里,你的光芒掩盖了所有人的努力,那你很容易走到他们的对立面。你过于优秀,会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压力,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愚蠢衬托了你的优秀,久而久之,其嫉妒之心愈烈、厌恶之感愈强。2.太高调了。有的人喜欢有点啥事就吼破喉咙,生怕别人不知道。太爱出风头的人,容易犯一  相似文献   

13.
辛举 《领导科学》2003,(22):46-47
受人非议是正常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以为是,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聪明,不屑于听取他人的非议;有的人虚荣心作怪,认为别人提不同意见就是对自己不敬,听不得非议;有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什么事都怕别人非议,好像有人非议天就会塌下来。其实,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比别人高明。何况,大多数提不同意见的人是出于善意,出于一种责任,出于对被非议者的关心。一个人,特别是一位领导者,其作出的决策和所言所行受人非议是正常的,没有人非议则是不正常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破除自以为是的思想,去掉虚荣心理,敢于…  相似文献   

14.
李弘 《领导文萃》2011,(23):101-105
我常常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种心境,我觉得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有十分的能力,你尽量争取做九分事,你就会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你有十分能力,非要做十一分的事,那你会觉得非常累。可能我这样说跟有些人说的“应该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种论调有些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  相似文献   

15.
方舟子 《领导文萃》2008,(22):89-93
严嵩开始失宠了!这几年来他的确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这样,严嵩的奏对就越来越不称圣意,他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也就一直往下掉。他知道,以后的政权会是徐阶的了。自己先前迎合皇帝陷害、得罪了许多人,得给子孙们留条后路了。他以前曾得意洋洋地说过:  相似文献   

16.
正总统套房打地铺哲理的故事:创业之初,为了销售,这个公司的投入不计成本:在与爱立信血战的黑龙江,派出多过对手十余倍的技术人员,在每个县的电信局展开肉搏。哪里出问题,公司员工就立即赶到哪里。有时,为拿下一个项目,公司会花费七八个月时间去投入……这种"愚蠢"的做法,有时会颗粒无收,有时也能从跨国巨头那里虎口夺食。这个公司"出手大方"。2000年,香港"国际电信联盟亚洲电信展",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电信官员、运营商和代理商受  相似文献   

17.
对待一些事情的端倪,我们总是把它们当成被溺爱的孩子,一笑了之.但是,它们往往在我们这种不屑的"宽容"中枝繁叶盛,直到一片有着一个苹果重量的树叶不小心砸到了我们的头上,人们才会抬头看看,而且也只有当一个人碰巧知道苹果对于一位牛人的意义的时候,他才会拍拍脑袋想想"为了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然后,如蒙田所说:"能做出选择的就让他选择,无法做出选择时他会提出疑问. "  相似文献   

18.
取悦     
静水 《领导文萃》2014,(11):67-67
正细想,"取悦"其实是最最荒唐的一个词。似乎"悦"就在那里,单单等着你伸手去"取"。事实的"取悦"是,那里有一张铝合金般呆无表情的脸,等着你或以美言,或以笑靥,或以实惠让它改版。聪明者取悦自己,亮丽自己,自成日月,小日子也会过得风起云涌;愚蠢者取悦别人,察言观色,身心俱累,大前景也蒙上灰暗。  相似文献   

19.
看轻你自己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 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 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 "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 "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 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 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20.
别墅里的贼     
<正>半夜,李牧睡不着,又站到阳台上对着楼下那座别墅暗自神伤。那座别墅,装修结束都两年了,还从没人住过,也不知道主人是谁。李牧初始时总为这么高档的别墅空着而可惜,后来才知道,这种别墅都是富豪和官员所有,他们的别墅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哪里还住得过来?李牧很伤感:自己两口子拼死拼活、省吃俭用十几年,才买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