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美日三角关系与中国姿态的选择唐永胜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之后,亚太地区的力量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到下世纪初,新的地区格局将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对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重视的原因。然而不...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日本基于自身安全考虑和维护日美韩半岛"南三角"的稳定体制出发对朝政策始终追随美国的敌视与遏制。使得日朝关系仍然是二战后日本外交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然而,直到1991年冷战体制瓦解,日朝开始有限度的接触,但日朝关系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现状与问题高锷冷战后,中美日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微妙的三边关系,这种关系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形成稳固的战略基础,处在不断调整过程之中。日美关系从不平等的主从关系调整为全球性伙伴关系;中美关系由严重恶化转入正常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美两国元首于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在此次会晤中,双方确认了应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此前,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意在表明中美关系作为十分敏感和相对脆弱的"老大与老二"关系,应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路,以避免陷入在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冲突、对抗甚至战争的旧有模式,从而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前无  相似文献   

5.
<正>今后将是一个(中美)两极化趋势,很多国家可能只有三个选择,要不靠中国,要不靠美国,要不在中美之间中立。冷战期间也是这么三个选择。在冷战期间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普遍使用的策略,叫做不结盟。其实不结盟有两种,一种就是跟两个竞争的大国都不结成同盟,第二种办法就是和两个竞争的大国都结成同盟。我和你们俩都不结盟是关系不远不近,我和你们俩都结盟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辛格是冷战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关键时期的关键人物。他策动美国打开了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实现了三角外交的战略格局,而且使美国在这种战略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有利和主动的地位,扭转了自越南战争以来越陷越深的被动局面。这位外交家往往显得思想复杂,行踪神秘,伎俩诡橘。其所作所为,从动机到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他下台后,又将自己掌握的档案资料,调出《资讯自由法案》(TheFreedOmofInfonnationA。t)效力所及的政府行政部门,以捐赠国会图书馆的名义,设置了令他人长期无法接近的障碍。这一切都使人们更希望早日揭…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来,民族问题凸显,成为国际关系中令人瞩目的新焦点。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民族主义的问题将深刻地关系到中国未来的进程。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民族主义勃兴、发展、演变的历史。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进...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再度紧张和南海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议题升温,引发了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中美两国冷战历史的演变逻辑?有哪些内容可以称为"时代遗产"?如何评价中美历史竞合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何认识当前中美两国"战略相互疑虑"?中美互动关系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有何启示意义?本刊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  相似文献   

10.
周琪 《领导文萃》2005,(12):37-39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然而,人们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实现。冷战的结束只结束了以冷战为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实际上,自认为已经取得冷战胜利的美国,其外交政策在后冷战时期并没有显示出正在淡化其意识形态色彩的倾向。相反,在后冷战时期当政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比他们的前任更加努力地在世界各地追求民主和人权。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12.
中美军事关系的历史演变、问题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军事关系的历史演变、问题和前景──刘劲松一.跌宕起伏的中美军事关系史1.1949年~1979年的中美军事关系1949至1979年间,热战与冷战是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的主轴,交流与合作无从谈起。但是,双方从总体战略考虑,在军事问题上都有所克制。如美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目前还没有跟美国正面对抗"终极对决式"打贸易战的足够资本,但既然是中美贸易博弈,就不会是美国独自决定谈判结果,我们不会拿核心利益与美国交换。中美两国为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竞争并力求实现博弈均衡,该均衡点非常有可能不是各国的最优利益点,但一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中美俄三角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新发展:一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连G7都没法大包大揽,不得不让位给G20。任何G3(中美俄)或者G2(中美)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也不可能成立。二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大趋同,即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体力量正在缩小,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过渡。中美俄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合作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5.
正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博弈问题。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闪现的是能源资源之争。日本挑起这一事端,还有着"围魏救赵"的图谋——将中国拖入东海争端,分解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并操控事态发展。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海域权益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态度对待钓鱼岛对峙局面的发展,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静观其  相似文献   

16.
姜姝 《领导科学》2012,(26):50-52
能源安全的概念一般包括"供应稳定"(数量)、"成本合理"(价格)和"环境安全"(质量)三个关键因素,主要是一国以适度的供应成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能源供应,同时在石油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费各个环节上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或威胁.在复杂的中东变局背景下,中美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挑战,不单在于反恐战争,还有一些更加抽象的东西.第一,能源安全的政治觉醒.也就是说,必须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战略,更多地考虑到中东大国力量的消长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有一个怎样的影响.第二,中东能源消费国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失去影响力,而是从21世纪开始它们将逐渐失去对中东石油市场近100年来的统治权.本文力图证明的一个问题是,博弈论对解读中美在中东复杂的能源安全关系是适用的.它不仅是一个新颖的解释视角,还有助于解决看似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在这一结点上,不仅有外交政治的艺术,还有经济逻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人格的关键因素是跨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情景则是一个外在的随时可变化的因素.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中表现出一致或不一致的行为是由个人所固有的人格特点决定还是由其所处的即时情景所决定呢,这就是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的"特质--情景"之争,到现在,答案越来越明了,那就是,个体的行为既不是由人格单方面决定,也不是由即时情景单方面决定的,个体的行为是人格和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米歇尔和苏达提出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从更细致的层面说明的人格与情景的相互作用,这就避免了笼统交互作用说的无意义之说.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重返亚洲"急剧地改变着亚洲国家间的关系。无论是中美两国关系,还是中美两国各自和亚洲各国的关系,都呈现出一种要陷入国际关系史上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趋势,即中美两国之间的恶性战略竞争。这个悲剧注定不可避免吗?也不见得。美国"重返亚洲",改变了一些和中国有主权利益纠纷的亚洲国家对美国的期望值,使得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系遽然恶化,或大或小的冲突似乎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即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种情况,使得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这就是: 世界政治和军事的优先地位在下降,国际关系重心进一步向经济方面倾斜 当今国际政治的实践充分表明,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政治对抗和军备竞赛已不再是解决国际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自1985年李先念主席访问美国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所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因此,江主席的这次访问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伍时期中央关系正常化的工兴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江主席这次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的会谈,是中美两国间关系进入“第二次正常化”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70年代初,中美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