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从《道德经》出发,主要围绕其思想精华展开论述。在对古今学者关于《道德经》的研究做了初步梳理之后,本文分别介绍并探讨了对于老子的哲学思想、"爱国治民"思想以及军事思想的理解及认识,最后提出了老子思想中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3.
李程 《领导文萃》2014,(11):38-40
正"治国"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在老子看来,社会能否实现和谐,主要取决于为官者。为官者的修为与和谐社会为官者要能够领悟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的品质就是"法自然",效法事物本来的样子。"法自然"要求人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事物,而是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为官者担负了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只有掌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把社会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官者要有宽广的胸襟。老子说:"上德若谷",即拥有最高德行的人的心胸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那么开阔,那么宽广。又说:"知常容","常"指道的规律性。为官者要学习道的品质,就要具备像道一样的胸襟。为官者要领导一个国家或地方,会遇到各  相似文献   

4.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楚国若县人,著有《道德经》,“天人和一”‘无为而治”,“用人之力”和“圣人无私”的领导思想,是《道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道德经》,探索老子的领导思想,对于提高各级各类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以"无为而治"为总论,包含以"和谐平衡"的领导原则、"抱一归朴"的领导思维、"谦下善救"的领导态度、"无知无欲"的领导修养为纲目的领导哲学思想体系。老子领导哲学启示当代领导者遵循规律、把握全局,用人以公、以民为本,德才兼修、为政清廉。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经》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集合体。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是领导干部人生智慧和领导素质高低的表征,也是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具体展现。在《道德经》看来,领导者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和管理智慧要处理好如下关系。一、处理好有与无的关系"有无相生"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之一。《道德经》提醒人们,不仅要看到有形东西的重要性,更要注意无形之道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车  相似文献   

7.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 “道法自然”:管理的基本规律 “道”与“德”是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用于人生万物就是德。老子还说:“道大,天…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在中国传统哲学、社会情理、道德标准暗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易形成一种特定的意识冲动和行为偏好——"慈父情结"。诚然,"慈父情结"对团队人际关系有积极的调节效应,但是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如非理性决策、与下属的私益共谋、领导者权威弱化等,不容小觑。为消弭领导者"慈父情结"的负面效应,领导者需要理性调适"儒""道""法"等多家思想,形塑家国情怀,践行宽严相济的领导方式,采用法治为基与德治为魂协同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有着丰富的领导思想。以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律、对立统一律、否定之否定律三大规律为方法论,分析《道德经》的领导特质思想,可以发现其认为领导者的正面特质与负面特质的价值会根据量变而发生质变,二者可以相互融合,并经过不断"否定之否定"式的扬弃发展、变化后,形成和谐的、不断进步的领导特质。辩证型领导特质具有三个特点:动态发展、阴阳共生、精进扬弃,这有利于提升领导特质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圣人不仁"思想是其自然无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圣人以"不仁"的方式对待百姓,是天地对待万物的方式在人间的显现,即遵循大道,自然无为。按照由天道及人道、由自然及社会的思维逻辑,"圣人不仁"思想无疑对当前领导者正确处理与下级的关系、更好地成就下级具有借鉴意义。领导者要认识到成就下级与成就自己是相统一的;对下级一视同仁,以素质为依据使用人才;包容下级的缺点,用事业平台成就人才;谦虚处下,对下级行无言之教。  相似文献   

13.
张秉福 《决策》2006,(1):54-55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对老子领导思想的探讨,为老子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雷  周健 《决策与信息》2008,(12):186-186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对其思想的探讨对于我们研究政治现象,把握政治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原著《道德经》理解,对老子的政治思想中的起点和理想做了简单的梳理和评析工作,以便使读者对老子政治思想有一定的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杨凡苇 《决策与信息》2008,(12):112-112
在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号老聃),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悟中探索世事与人生的意义,发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将其著书立说,写成了千古留传的文化巨著《老子》,后人称其为《道德经》。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袁琳 《决策探索》2014,(10):56-57
《道德经》是公认的哲学经典,同《易经》《庄子》一并被称为"三玄"。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提到"上善若水"的观点。"上善",即最善,尽善尽美。老子认为"水"是最近于道的,水的特性完全符合老子所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主张。"上善若水"就是形容做人的最高境界,善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  相似文献   

17.
江岸 《领导文萃》2011,(13):38-40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理的儿个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其中最差的管理境界足“侮之”——上司下属互相看不上,  相似文献   

18.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它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古今中外的战略学界被奉为圭臬。修道保法思想,更是《孙子兵法》最珍贵的闪光点,是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的使用原则。《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的"道、天、地、将、法"五事即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  相似文献   

19.
<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道德经》,老子以水喻道,述及得道之人应具备的品格。在经验类信息的选题、写作、报送中,运用此"七善"作为指导,亦能取得较好成效。第一,"居善地"。告诉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胸怀全局。"居善地"本意是了解自我,在群体中找到合适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哲学思想在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从"权变理论"与老子"道法自然"具有共通性开始,论述了科学处理传统观念与创新对立的统一关系,深入研究了领导的自我管理和用人方法的直观模型,并以哲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的结合阐述了公司管理中的基本规则的生命性作用。从而,为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了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途径和哲学思想融于现代管理技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