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  相似文献   

2.
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  相似文献   

3.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外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斯大林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在国内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依据:其一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曾说过:仗打起来,斯大林“对我们半信半疑”。有人认为,此即指斯大林反对我军打过长江。其二是王方名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直到1949年,我们眼看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阻止,据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其三是中国原驻苏联大使刘晓在《出使苏联八年》一书中写道,1955年1月周  相似文献   

5.
刘统 《领导文萃》2010,(1):96-100
毛泽东说:“进京赶考去”,“决不当李自成” 为了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共中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领导文萃》2010,(24):94-99
<正>筹划以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了秘密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毛泽东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  相似文献   

7.
叶子龙,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即从事党的机要译电工作。193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1949年4月,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组建时,中央又任命他兼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1953年,他被中央正式任命为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曾说过: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27年,是他把我从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在全国人民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却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尴尬局面。新中国成立才半个月,以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为先导,全国物价开始猛涨。在当时一片混乱的局势下,一些处在观望状态的人认为共产党能够马上得天下,却不一定能马上治天下。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则趁机作乱,并不无讥讽地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  相似文献   

9.
洪晃 《领导文萃》2015,(5):111-113
几年前,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外套,一个是香奈儿,另一个是毛泽东。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他说错了,是孙中山吧?这就是时差的奥妙,中国人喊了一百多年的中山装,在西方被称为毛装——中山装是被毛泽东穿出来的,穿得全球闻名。我从来没见过毛泽东穿西装,但这不说明毛泽东不讲究穿,正相反,说明他太知道领导的服装选择是一个政治宣言。有报道说,1949年,中央从上海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经理对我说:"什么是管理?我看就是三大块事儿:第一、开会:大事小事都得和有关的头目开会商量,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第二、训人:生产上、销售上出了什么事情,都不能不闻不问,是谁的责任就训谁,不然还不天下大乱了;第三、应酬:见上级、见客户、见协作单位、拍广告、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宴请,就是剪彩、新闻发布,不露面还不行,简直像是套上笼头的马,别想尥蹶子不干。什么双休日、节假日从来不敢想,工作压力太大了……"  相似文献   

11.
邓加生 《科学咨询》2008,(16):18-19
曾经有人提了个问题:要把一个学生教差有什么办法?有个老师说:"只要你挫伤他的自信心,那么他的成绩就会直线下降."由此可知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求知是人的本性."每个孩子生来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是什么让我们从优秀走向平庸?"究其根源,是学生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信.  相似文献   

12.
凡是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3.
李响 《领导文萃》2014,(11):71-75
正"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从苏区到延安再到北京,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多次拿李自成说事儿,他钦佩其革命精神,惋惜其功败垂成,也担忧自己领导的政党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4.
殷茵 《领导文萃》2014,(18):54-58
<正>1949年3月28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刚刚第三天,收到了柳亚子的一首诗。在诗中,柳亚子向毛泽东提出要回老家当诗人去。三天前,柳亚子还作为三十名代表之一去机场迎接初到北平的毛泽东,他是与沈钧儒、李济深、章伯钧等"同乘第一号车,检阅军队而返"的。当晚,毛泽东还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晚宴,优礼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人提了个问题:要把一个学生教差有什么办法?有个老师说:"只要你挫伤他的自信心,那么他的成绩就会直线下降。"由此可知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求知是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在解放战争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南线战略决战的紧要关头,粟裕三次向党中央提出了重要决策建议,多次提出战略修正意见,对中央军委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粟裕的功绩,毛泽东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相似文献   

17.
陈玉金 《领导文萃》2012,(17):97-98
不是流行着一副对联吗?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竞岗中,其实也是一个行与不行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竞岗之中,不单是领导说你行与不行的问题,而是要全方位地做好行与不行的文章。首先,自己要说自己行。面对摆在那儿的空缺岗位,你要有强烈的冲动心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呐喊出"我行,我最行,我不会不行"的强音。面对竞岗,如果你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最行的,或者认为自己不太行,怀疑自己是否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你在竞岗中就会软绵绵的,一副畏畏缩缩的熊样;就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各种各样争取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光阴荏冉,斗转星移,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应当说,我们在坚持党的宗旨、走群众路线方面做得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应当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宗旨也出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一、“人为什么”和“为什么人”的问题“人为什么”和“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和完上为什么人而活着的简称。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为什么”和“为什么人”这个党的宗旨的首要问题,出…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