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是当前领导实践中一个比较典型和普遍的问题,影响很坏,群众意见很大,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有种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闲度日不干事。当下有人调侃,当官有风险,用权需谨慎,不如图清闲。一些人认为,当"清官"太辛苦,不求造福一方,但求远离风险,没有组织授权,尽量不找事、少用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满足于混日子、注  相似文献   

2.
正为官不为、庸政懒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国外发展经验表明,治理为官不为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绩效管理,而且要从行政文化、制度建设、技术创新、监督制约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尽管我国与很多域外国家的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有所不同,但学习借鉴国外治理为官不为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  相似文献   

3.
正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滥政与懒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现在,滥政与懒政仍然是一个群众深受其害、为政深受其弊的严重问题,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领导干部群体中存在一些懒政怠政、敷衍塞责的心态和行为,即"为官不为"问题。"为官不为"不仅会造成政策执行不力,影响政策落实,而且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损害党的执政基础,降低政府公信力。"为官不为"是一种顽疾和疑难杂症,不能等同于一种单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表现问题。治理"为官不为"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综合施治。一、把规范权力作为基础"为官不为"实质上是公共权力的不当为、不作为、乱作为,扭曲了  相似文献   

5.
正庸政懒政现象,也是反腐败不全面、不彻底的体现,会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李克强所言,"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廉政与勤政是良好官德的有机两面,反对为官胡为和为官乱为,又力避为官不为和怠政懒为,才是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完整解读。然而,在基层,一些人对"懒政"恨不起来,懒政似有蔓延趋势。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在出台的党风廉政条例中,懒政很难界定;在推进改革全面问责的今天,似乎干得多更容易得罪人;更有一些官员认为,时下吃喝没门,收礼也关上了门,不如清清闲闲混  相似文献   

6.
正"为官乱为"的滥政与"为官不为"的懒政,究其实质,都是非正常的极端表现,都背离了建立公职人员队伍为人民服务的本意与常态,都是应该坚决整治的弊端。这类似于治理河流时通常要面对和解决的两种非常态现象:河水乱流泛滥成灾与死水不流变质无用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7.
王俊峰 《领导科学》2020,(6):100-103
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形式多样的"懒政""荒政"现象。这些"为官不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组织防卫思想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行为、避免责备和变革。从组织防卫视角来看,"为官不为"现象产生和盛行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为官不为"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从社会角度、组织角度以及个人角度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要加强社会价值观的宣传与引导,加强思想、文化和制度建设,加强自我进步和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8.
<正>在今年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庸政懒政怠政"的区长孙连城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每天沉溺于用望远镜观察浩渺的宇宙,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应付了事。他有一句"名言"是:"无私者无畏",意思是自己不贪也不占,不想升迁,即使庸庸碌碌也没什么好害怕的。现实中孙连城这样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为政者还不在少数。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通报了16个"庸政懒政怠  相似文献   

9.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     
正打造宽严相济的改革"容错机制"升级版面对错综复杂的变革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需要打造"容错机制"升级版。这是因为,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的胆略与智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有所抬头,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出现"改革空转"的苗头。构建"容错机制",应当回到改革的价值原点。只要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为党和人民利益而锐意改革,非但不会遭遇"秋后算账",反而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为官不为现象对政府形象建设不断提出挑战。新一轮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政策取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实践中。然而,时下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却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反,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蔓延。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大领导轰油门,中领导挂空挡,小领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官不为""消极怠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必须下大力气铲除"为官不为"的生存土壤。一是完善制度。认真完善并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为官不为、消极怠工者要严惩,不能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委更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一要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干部"主动去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相似文献   

14.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保持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滥政现象显著下降,但懒政行为却逐渐滋长。若不能有效治理这一非正常现象,将来会反复出现懒政与滥政的循环。无论滥政与懒政呈现何种循环趋向,均有碍于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深入剖析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产生根源,认识到其严重的危害性,探索对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官不为"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待职责、对待工作的一种心态和状态。"为官不为"现象与个人素质、政党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政府产生之后就不同程度存在。当前,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行和深化,我国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越来越严,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认识和行为,值得高度关注,亟待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6.
正【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懒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  相似文献   

17.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懒官是懒政形成的主因之一,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  相似文献   

19.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干部摒弃传统公共行政范式诸多弊端导致的"为官不为"不良作风,主动应对新公共管理范式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实践和扶贫攻坚等方面有"新作为"。结合PEST模型分析方法和协同治理视角,总结出当前干部为官不为八种典型表现形式,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环境角度揭示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为官不为协同治理体系政策建议,以期打造风清气正的为官有为优良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正为官不为,不独为当今官场所具有,古往今来,官场中的懒官懒政,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从没有绝迹过。为官不为,下场很悲惨张华博学多才,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一生著述颇丰,早年经人举荐,于曹魏时即以才华超人而受到朝廷重用,因其办事稳健,见解独到,受到了司马昭的赏识。晋武帝时,在张华等人的一再促请下,武帝才下定决心,调军征吴。吴国灭亡后,因力主伐吴有功,张华又迁黄门侍郎,后官至司空,成为皇帝身边地位显赫的亲信近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