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规制显著受到经济发展的干扰,具有典型的独立性缺乏特征。在此背景下,规制官员既受制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又须履行规制职责,其行为偏向尤为复杂。本文基于中国环境规制体制基础,剥离地方政府官员的影响,集中分析到任年龄、任职年限等规制官员个体特征因素对规制行为的内在影响,并对其规制行为偏好进行探析。研究发现:规制官员到任年龄与规制行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在东部地区明显,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规制官员行为偏好在突发事件与不同污染排放间均呈现异质性,而这些异质性与晋升激励制度有关。以上研究表明,规制官员与其他行政官员的行为方式并无显著差异,这与规制独立性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未来环境规制过程中亟待重视与解决。  相似文献   

2.
晋升激励和地域偏爱是影响地方政府官员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官员更替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影响,并分别从晋升激励和地域偏爱两个角度切入分析这种影响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换届后,若继任官员来自本地调任,则当地企业的环境表现将得到改善;而若继任官员来自异地调任,则当地企业的环境表现将发生恶化。这一研究结论在解决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改变度量指标、考虑滞后反应、进行安慰剂测试、调整样本及控制其他可能的遗漏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调任的继任官员出于晋升激励的动机而倾向于降低地方环境治理水平;而本地调任官员出于对曾经任职地区的地域偏爱而更重视当地环境治理。本文创新性地从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和地域偏爱视角探讨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为理解地方官员的决策模式和企业环境责任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20年以官员晋升为主题内容的CSSCI论文,可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影响官员晋升的因素和晋升激励产生的影响。未来研究中,官员晋升考核应关注多元指标体系,关注官员晋升后对地方发展的影响,研究对象应逐渐从省市级官员到县乡级官员转变,运用行为公共管理学实验法分析基层官员晋升的潜在动机。  相似文献   

4.
政企合谋下的土地出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高元骅  徐现祥 《管理世界》2013,(12):43-51,62
市县政府官员是中国国有土地的法定批租人,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是否会影响土地出让?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平均而言,本地晋升的市长多出让约10%的土地。这一现象不能为地方官员的土地财政、土地引资动机以及地方官员的本地知识和天然的感情联系等因素所解释。本文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本地晋升的官员具有更大的合谋可能性,初步的直接证据是,本地晋升的市长通过挂牌多出让土地、土地的单位收益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将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绩信息的载体,研究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外部关注强度、内部治理水平和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针对非国有、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较弱地区的企业,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发挥更强的边际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在行业层面具有溢出效应,能够降低与被提及公司同行业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推行了一系列惠及中国广大农民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政策实行的过程中,给农村、农民带来不少实惠。但是由于部分地方基层官员缺乏思想建设,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也给农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2,(12):58-59
没有神童又何来"神童官员"近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门户网站"中国长治"刊发了《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在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在一个地方,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神童官员",用扎堆来形容很是恰当。可是,偌大中国出现一个"神童官员"都不得了,更别说一个地方"神童官员"扎堆,这简直就是奇迹。按照有神童才有"神童官  相似文献   

9.
正一、地方官员的GDP崇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但近年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决策探索》2010,(7):27-28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1.
张磊 《领导科学》2021,(5):18-21
避责的本质是懒政怠政,源于风险社会、舆论传导和信任危机等多方矛盾。地方官员会通过找替罪羊、折中“最优”、控制议程、行为选择等参加到“避责生存赛”中,以转嫁和推卸责任。地方官员避责的危害在于地方治理蒙上官员主观色彩、协调功能缺失造成多元分化、目标替换导致政策传导偏差、行为结果严重偏离初心使命。为此,需要对地方官员避责进行积极治理,重塑地方官员心理机制,转变其消极价值认知;强化激励问责机制,为积极履责提供良好空间;完善选任管理机制,优化地方官员队伍;增强地方官员治理能力,提升国家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轨时期,任期限制和以经济增长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形成了地方官员特有的“政治生命周期’:,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政府与经济社会的代际结构的不一致,是导致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重要原因。从代际维度了解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失灵的表现,探索纠正此类问题的对策与途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31):20-21
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存在投机和短视现象目前,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许多做法弊端明显,为什么许多官员还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这跟目前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政治生态环境有明显关系。地方政府官员任用机制是造成目前政绩考核中投机和短视应付现象的直接原因。一个官员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即可,升迁后遗留下的问题自然由下  相似文献   

14.
在权力光鲜的表面背后,一些扭曲的官场怪现象扭曲着官员的心灵,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而官场环境又决定了他们的"心病"难为外人道,压力无法纾解。许多案例和研究都证明,中国的"官心病"已相当严重,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级至部级,皆难  相似文献   

15.
大国官制     
徐冉  胡佳恒 《领导文萃》2014,(13):67-70
正官员级别的逻辑与误解当下中国的官制到底如何划分?以《公务员法》为例,法律将中国官员划分为五个档,分别是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每个档又分正职与副职,这样就构成了每个中国官员都能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与互相识别的秩序感。严格来讲,这原本只是政府体系中的一套级别标准,也就是说从中央政府(也即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的级别体系。但是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几年,媒体上关于公务员辞职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中央机关和地方官员纷纷进入企业工作,舆论分析中国已出现新的官员"下海潮"。中国社会目前是否真的出现了官员"下海潮"?这些陆续辞职或者下海的官员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反腐导致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值得深入了解分析。社会背景加个人选择的双重原因自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实行了严格的八项规定和一系列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官员职务晋升的内卷化,深刻影响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并可能导致地方官员产生精神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地方政府官员职务晋升内卷化的形成因素,除了受制于经济绩效外,更在于年龄、政治关系网络及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的影响。基于此,为走出内卷化,应从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强化竞争激励作用和重视多重方面考核着手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8.
趋势     
《领导文萃》2011,(11):137-138
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市长任期对财政效率有U型影响,新市长上任1年内,官员任期对财政效率产生负影响,因为换届过渡时政策不连续最明显,1年后地方财政效率逐步回升。(3)新任市长为快速做出政绩,短期内会实施大量新政,致使政府消费扩大、财政赤字扩张,引致财政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峻现实,建立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将环保绩效审计纳入地方官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