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荀子的政治哲学还是其道德哲学,都是以分为中心。在其管理思想中,分以"等差"的内涵反映出来;在社会的管理方法上,其追求外控式的差序管理之道。"化性起伪"是荀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治人之道,"明分使群"是荀子实施组织管理的差序原则,"德以叙位,能以授官"是荀子尚贤使能的差序用人之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略一:君甘臣酸遴选大臣,对于君主来说实在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他们是否良臣,取决于君主的明智,人们对于一位君主及其能力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通过对他左右的人们的观察得来的,如果左右的人们是有能力的而且是忠诚的, 他就常常能够被认为是明智的,因为他已经知道怎样认识他们的能力并且使他们忠贞不渝。任何一个领导集团,其内部最佳结构,都可以用得上“君甘臣酸”之计。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意思是说,君与臣皆有不同的气质、能力、风格和独立见解。如果一味地君说甜,你也说甜, 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一、荀子倡导社会公平正义 在《荀子》一书中,荀子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有多处体现. 1.荀子希望君主能主持国家的公平正义.荀子深知,在君主统治的政治体制下,一个好的君主是政治清明、民众安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5.
曾商 《领导文萃》2006,(4):90-91
作为臣下,绝不能超越君主的权限,妨碍、干扰乃至取代君主的地位和权力,故韩非子说:“有道之君,不贵其臣。”作为君主,应时时不忘“贵主弱臣”的统治之道,使臣子恪守其职,不得越权。韩非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造父、王良都是名扬天下的驭者。可是,如果王良抓着左边的缰绳,造父抓住右边的缰绳,马跑上十里路就要出问题。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操纵一马的缘故。田连、成窍都是名扬天下的琴手。可是,如果田连、成窍共弹一琴,无论如何也弹不出好曲子来,这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同时弹一张琴。同理,君主若和臣子共同拥有权力,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君主若和…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内圣外王观是本末一贯之道。孔子首先开创了内圣外王之道,孟子和荀子以不同的理论进路对孔子之学说进行了阐释,,创立了内圣外王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魏文侯名魏斯,是三家分晋后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国的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在位五十年,奠定了魏国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地位。魏文侯凭什么成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第一个出场的有为之君?司马光认为他的治国之道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值得后世帝王学习。魏文侯的治国之道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贤"。本文重点说说他的求贤、礼贤、自贤之道。魏文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用四句话给他画个像,那就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守信爱民,以仁君自诩。  相似文献   

8.
正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原则,反对跟别人走得太近,过于密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君数,斯辱矣;交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与君主打得太热乎了,不免君主日后翻脸,招致悲惨的下场;与他人交往到了形影不离、卿卿我我的地步,到头来很可能像刺猬似的互相伤害,势如水火。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君臣、朋友才能彼此欣赏,相安无事,即所谓"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9.
荀子作为我国先秦诸子中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重要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主张礼治,他的礼熔儒家的礼与法家的礼于一炉。本文试从荀子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恶”出发,通过对人性恶的逻辑推导阐述出其导向为礼治,继而更深层的从礼治来源、方案、与法治的关系等方面阐述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中,荀子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但最终却回归到了“圣人”模式之上,没有最终走向法制。  相似文献   

10.
<正>21世纪,面对政府转型,以何种领导思想作为领导策略成为重要议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反思历史,探寻历史中存在的领导思想派别。先秦时期作为中国领导思想的起点,对其加以考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经考察,发现先秦时期存在四大学派,四大学派的领导思想又各不相同,并在借鉴和运用中赋予了当代特色。一、先秦时期领导思想的四大学派考察先秦时期的思想源流,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为了表达不同时期的社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活动同时具有价值目标和技术目标,前者把人看成是目的,后者追求某种技术层面上的进步。然而,中和思想通过道德性、创新性和权变性促成两种目标对立的和解,使两者同时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的价值目标为领导艺术设定了道德性,中和思想中的包容、平等和自由观念使这种道德性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追求技术创新,中和思想的"适中""有无之中道"观念则能促进技术可持续创新;中和思想通过权变性为道德与技术扬弃对立、实现和解提供了契机,其"中庸"观念主张不把事情做到极端,为事情的回旋预留了空间,其"有无之中道"观念通过"守柔""守中"使道德性和创新性同时得以实现,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要求以"无为"来掌握"上无为"与"下有为"的道德平衡、以"无不为"来达到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士大夫进谏行为可以从文化、组织与个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古代的逆向领导以士大夫进谏为主导,以仁政理想为目标,以君主开明为前提,以臣下进谏为关键,以伦理道德为准绳。士大夫积极进谏行为对现代逆向领导的启示是,组织道德化为逆向领导提供生成环境,上级去中心化为逆向领导提供前提,下级去边缘化为逆向领导合理发力。  相似文献   

13.
正古往今来,一代王朝之兴盛,必离不开一代明主与贤臣。纵观中国历史上之显盛王朝,均有圣明君主之谋国兴业,贤明臣子之忠君效国。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被后世大为称赞,一代名相房玄龄光耀于史册,他的为官侍君之道亦流传至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今社会,领导干部应学习先贤为官之道,从中汲取精要,严格自律,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盛气象,这一盛世自然离不开李世民的雄韬伟略,然而更有赖于其身  相似文献   

14.
善者伪也,出自荀子在《荀子·性恶篇》中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提倡性恶论,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发展儒家思想有显著的贡献。性恶论是荀子最著名的论点,"伪"就是人为之意,非天真之意。非真则非善,故性恶则伪。文章试针对荀子"性恶论"主要观点,对"人之心恶,其善者伪也"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君臣关系涉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是历代政治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韩非子君臣关系的思想,将君主放在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从"人性恶"的价值论出发,讲究"以法治国",强调"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将赏罚作为保持君主耳聪目明的手段,以达到国家治理"一断于法"的目标。其中一些关于处理君臣矛盾的思想观念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永 《经营管理者》2009,(19):26-26
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学说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的《君主论》中阐述的君主统治术思想,宣扬"政治无道德论",又称为了后世学者攻击的目标。可以说,马基雅维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影响深远,可谓传统政治哲学的领导思维艺术,于当下领导干部亦有一定借鉴意义,对其可持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极高明而道中庸":传统文化的政治黄金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中庸之道"主要是儒家学派的思想遗产。中庸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了典型的政治哲学性质。在儒家的经典中,中庸被称为"圣人之德""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正《资治通鉴》记载:大臣陆贽上疏给唐德宗说:"立国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而得到人民大众拥护的关键,在于洞见人情。所以孔子认为人情好比圣王的田地,治国的道理都是从人情上产生的。舟就是君道,水就是人情,舟顺从水的规律才能浮动,违反水的规律就会沉没;君主得到民众的人情,他的统治就会巩固,失去众人的人情就很危险,古代的圣君一定要让个  相似文献   

19.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其通过援法入儒的方式进一步创新了儒家思想,成为当时政府管理的主流思想之一,荀子思想及政治理论对历代政府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研究整理荀子的思想理论,找出荀子思想的理论核心,并结合当下我国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的治国理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荀子》吸收和继承了墨家"辩"的理论和技巧,结合批判名家的诡辩,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论辩理论。论辩理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说服教育的启蒙思想。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