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探索实行官邸制。"一时,"官邸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一、官邸制的内涵特征所谓官邸制,指的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提供居住的住所的制度。官邸,即一定级别的重要官员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对于官邸,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官员任职期间,居住官邸;任职结束,离开官邸。  相似文献   

2.
官邸制     
《办公室业务》2013,(11):14-1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它既是我国官员福利住房的一种传统,也是许多国家目前采用的官员住房制度。在国外,一定级别官员的官邸和私邸是严格区别的。私邸是官员跟老百姓一样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官邸只能在任职期间居住,个人没有产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官邸制,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典型的福利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除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外,所有公务员都参加了住房制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住房制度改革虽有重大突破,但同时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与官邸相对应的自然就是私邸。官邸当然不同于私邸,绝大多数官邸都是免费入住的,即使收费也是象征性的。而私邸是官员跟老百姓一样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9,(24):51-53
古代官员授职有回避原则,就是不许在原籍或有家族产业的地方任职,所以当时的“公务员”如果经常在职的话,就得到处宦游,一方面少有时间精力在原籍营建房产之类,另一方面无论到哪儿工作,总有条件优越的官邸供你和家属居住。可是一旦休官,马上就得搬出来让给继任者。而且往后定居何处还有限制,比如南宋规定,几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休官后,三年内不许在任职地居住,倘在当地有亲属,或置有财产,三年以后也不许居住,违反者处一年徒刑所以,若要盘点休官所带来的实际损失,迫在眉睫的就是再也不能继续居住设备齐全的官邸了。  相似文献   

5.
青木 《决策探索》2013,(23):74-75
提起欧洲宫邸,许多人都会想起法国爱丽舍宫、英国唐宁街10号和柏林贝尔维尤宫。其实,欧洲官邸的范围并不止于此。在欧洲,有的国家官邸制适用到部长,有的则适用到州长、市长级别,还有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5):51
经纪人青山跟我说,晚上他要和美国电影局的官员吃饭,对方提出了3个条件:1.请找一个上档次的餐厅,因为我们是官员;2.请订一个不要那么昂贵的餐厅,因为我们是官员,收入有限;3.一定是AA制,因为我们是官员。  相似文献   

7.
现代官员考核评价主要分为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从历史渊源来看,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主要脱胎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德”的评价上,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我国是最早推出文官制度的国家,前人如何科学评价官员,其中有一些封建落后保守的一面,但就其基本思想而言,却有着许多超越时空,可以代代相传的精华。我们应大胆“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的要求纳入对官员“德”的评价上;将古代官员考绩和考课中重视教化、民生的一些做法结合到干部的实绩考核中。  相似文献   

8.
清朝管理官员,除三年对外官一次"大计"和对京官一次"京察",以及履职引见、年终陈述等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密考。此制源于康熙时期的密折奏事,正式实行于乾隆朝,一直使用至清朝灭亡。由于考语清单是在每年年终奏报,所以密考也被称作"年终密考"。这一重要的官员管理制度,因其机密性,并不载于公开的《大清会典》和《吏部则例》等国家大典之中。那么,这项制度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们今天该怎么评价这一制度呢?由于密折的制度化,密考也由  相似文献   

9.
老式电话     
尹全生 《领导文萃》2015,(5):129-131
民国初年,世道混乱。乱世出盗贼,二龙山就出了一帮偷鸡摸狗的蟊贼,头目叫黑三。一天,黑三的爪牙独眼鼠从县城踩点回来报告:县长的官邸有个宝贝,想要什么时对那宝贝说一声,所要的东西立马就到了面前!黑三根本不相信世上有这种"随心想"的宝贝,骂独眼鼠是人嘴里面放狗屁。独眼鼠却发誓赌咒,说自己昨晚潜入县长房内,躲在房梁上观察了半夜,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千真万确。黑三将信将疑,要独眼鼠带路,到县长官邸见识见识那宝贝。县长家眷尚未迁到,官邸只县长一人居住。入夜,黑三和独眼  相似文献   

10.
采英拾贝     
正由于中国银行的巨大外汇储备,加上掌握了各种衍生工具,更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还不可自由兑换的防火墙,做空人民币的华尔街大鳄,目前无疑是在以卵击石。——《新京报》评论文章写道官员出庭应诉应该成为法治社会的常态。对官员本人而言,更多经历这样的应诉,才会真正建立起法治意识,而不只是将法律当作趁手的工具。官员的法治意识也需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而出庭应诉就是最好的历练。——贵州省副省长出庭应诉涉地诉讼案,系全国首例,时评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小康”相对“大同”而言,是指低于“大同”,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今天,“小康”相地“温饱”而言,是指人民生活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资料更中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国家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2.
哈里·杜鲁门总统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在华盛顿有知心朋友,那就是狗。”他的前任,弗兰克林·罗斯福,多年来一直和自己心爱的小猎狗法拉居住在离华盛顿市中心不远的官邸里。在一次旅行中,小法拉  相似文献   

13.
官员财产公开是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但我们现在又不会马上全部公开,因为一个优秀的执政者必须立足于客观环境,顺应客观规律,你能怎么做才怎么做。对于三十多年的巨大腐败存量来说,官员财产必须公开,否则官员无法轻装前进,改革无法继续推进。但是,病去如抽丝,时间上的马上、空间上的全部,对于我国当前的官员财产公开而言,还只能是纸上谈兵。循序渐进的先行先试,分步公开,可以既  相似文献   

14.
夏炎 《决策探索》2011,(2):79-80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南波子 《领导文萃》2006,(12):164-167
提起“官邸”总会点燃隐匿于我们心中一个悠远、富贵、优雅的旧梦。身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古迹众多、官邸林立,而同样号称“十家王朝”的南京以及天津、上海也是如此,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把自己积累成了“园林”与“官邸”之城。出人意料的是,对这些“园林”与“官邸”的想象,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复兴进程中一个异乎寻常的组成部分。北京官邸:传统政治理想的寄托北京原本是一座被“四合院”文化包围的城市。比起一般的民间四合院,真正的士大夫官邸更大、更精致,且往往带有花园。能够拥有与王府相近的建制及建筑规模,一直…  相似文献   

17.
现行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未能实现垂直考核与水平考核的有效结合,使得考核结果对于官员而言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化。为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必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官员激励结构从“替代”向“互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杨佩昌 《领导文萃》2013,(16):95-97
德国最大的竞争力是其合理的政治体制和学会妥协的政治文化,以及德国官员对权力的自我约束和敬畏。有人问我,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我回答"是。"就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德国可能不算大国,但综合考量,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大致可以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衡量。首先来观察德国的硬实力:这个只有35万平方公里、8200万人口的国度,与中国相比,顶多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但  相似文献   

19.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的“以试取第”打破了世袭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局面,其确立的考试选官制度因为公平公正公开性赢得了广泛赞赏,现当代各国的人事管理制度都对其进行了一定借鉴。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借鉴的同时对考试内容和选拔机制等作出了本质变革,当前新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又提出了建立官员问责制、公务员聘任制等改革要求,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