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老子》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南怀瑾说,老子告诉我们三件法宝,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帝王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离不开这"三宝","三宝"哲学成为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秦德君 《决策》2013,(4):16
一个社会如果以人为本、充满关爱,就会得到民众更多的拥护,政权更加稳固。勤俭节约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所以老子说"俭就能广"。关于社会治理,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社会治理有三大法宝,应当恪守并珍视它们:第一是柔  相似文献   

3.
正座右铭,指古人把格言警句铭刻在座位右边常见之处,以此激励与警诫自己。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官吏都有座右铭,比如,清朝廉吏牛运震。据《清史稿·循吏》记载:牛运震,山东滋阳(今属济宁)人,雍正进士,乾隆三年(1738),曾任甘肃省秦安等县之知县,常以三字诀作为座右铭,即:"一曰俭,二曰简,三曰检。"此三字,音同义异,言简意赅,是其为官从政之经验总结,亦是其为官准则。一曰:俭  相似文献   

4.
老子说,我掌握并保存着三件法宝,其中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做事物的首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六十七章)。不敢为先,就是要示柔。事物的发展总是刚与柔的结合,—味地进取、刚强,并不足以保证事业的成功。它意味着言行谨慎,收敛锋芒,不要处处表现,事事争胜。假如是一把锥子,平时就要收在囊中,必要时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而不要老是将锋刀暴露在外,那样只能处处让别人提防你。即使是好意也会被别人当作恶意。收敛的作用首先就在于保护自己,不至于因锋芒太露而招致别人的攻击。况且,…  相似文献   

5.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六亲不和有孝慈),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国家昏乱有忠臣)。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反忠也。京房论议,与石显有隙,及京房被黜为魏郡太守,忧惧上书曰: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何者?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秦之乱,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唯陛下毋使臣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由此而观之,夫正先之所谓忠,乃促秦祸,忠何益哉?  相似文献   

6.
胡质、胡威父子二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清廉见称于世.父子二人仕途通达,身居显位,并有卓识,俱有才干,共为循吏,垂范后世,可谓佳话. 清官胡质 东汉以降,社会风气败坏,政治黑暗,奢侈腐败之风盛行.及曹操统一北方,励精图治,提倡节俭. 顾炎武《日知录》十三卷"俭约"条目下记载:"魏武帝时,毛玠为东曹掾,典选举,以俭率人.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相似文献   

7.
历代开国多用暴力;驭天下之术,多赖文治。西汉陆贾、元朝刘秉忠,对此早有高论。陆原为楚人,以门客身份从刘邦定天下,能言善辩,常在高祖面前称《诗》说《书》,刘邦怒其迂腐,詈之曰:“我居马上打得天下,何用习诵《诗》、《书》!”陆曰:  相似文献   

8.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它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古今中外的战略学界被奉为圭臬。修道保法思想,更是《孙子兵法》最珍贵的闪光点,是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的使用原则。《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的"道、天、地、将、法"五事即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  相似文献   

9.
圣盗同源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 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 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 者,天下未之有也。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一本竞争学的著作,谈的是与竞争、对战有关的活动。《孙子兵法》第一篇从全局观进行阐述,重点标明了战略及其战略分析的意义重大: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相似文献   

11.
91.天下有三大患:一曰人才,二曰财用;三曰兵力 领导者所面对的就是这三件事.现今的人们把许多原本简单的事也搞得极复杂,不是没进步,而是他们找不到显示自己的创造力与才华的空间.集众人之力去完成大事,这是一项天赋特质,那神圣的号召力来源于此.能解决三项中的一项,或自拥一项,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有闲情来专门察访人才时,你的事业就步入了新阶段:你将不再依赖你个人的力量,而取众人智慧为你所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优雅而自逸也。”如《大戴礼记·王言》上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上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赵歧《孟子注》也说;“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关于舜之“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朱熹注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舜所任用的大臣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13.
河之洲     
适可而止苏轼的诗词风格,在文学史上是划入豪放一派的,而他在处世养身上却非常严谨。苏轼杂著《东坡志林》中的《记三养》文曰:“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此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适可而止”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殊不知,这也是一句人生的至理哲言。东坡此文就是这一哲言最好的注脚。民以食为天。人的处世行事,在吃上是最能得以体现的。封建帝王的极盛御膳,诸侯豪门的珍馐盛馔,都不去说,但观现如今正在步入小康社会国人的生…  相似文献   

14.
南宋官员吕本中,在所著《官箴》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此,后人石渎子有着一番深刻的阐释。石渎子说:“清、慎、勤三字乃居官之真修。不清,则我取一也下取百焉;我取十也,下取千焉。我以之适口,民以之浚血。我以之华体,民以之剥肤。我以之纳交游,民以之卖妻子。我以之遗子孙,民以之损田庐。我以之恣歌舞,民以之啼饥寒。伤哉!以此思清,清其有不至乎?不慎,则一出令之误也,而跖盗之弊生。一听言之误也,而雍敝之奸作。一用人之误也,而狐鼠之妖兴。一役使之误也,而劳怨之声起。一听断之误也,而劝惩之道塞…  相似文献   

15.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5,(8):124-126
过去几十年,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早已固定化,只要一说到中国,大概就没有什么好话。但现在,这种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却有了微妙的改变。《论语》的最后一篇是子张篇,其中有一段话是:"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我认为子贡的这一段话,已讲到了民意及政治人物公共评价的真理,因此子贡这句话是对的,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无不得意者。这属于总则性质,同书另一条“官诀”讲得略为具体: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应酬者,宦途进步之所系,得失存亡之所关,不得不以全力赴之也;对付者,己心所不欲而意…  相似文献   

17.
雍正朝,田文镜为河东总督.有幕客邬先生,绍兴人,习法家言,尝谓田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耶?"田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当任我为之,毋掣我肘矣."田诘之,则曰:"为公草疏上奏,然不能令公见,疏上而名成矣."许之,盖劾隆科多也.隆为世宗元舅,有拥立功,既而骄恣不法,世宗深苦之.邬早窥知上意,故疏上而隆果获罪,田宠遇遂日隆.已而以事与邬龃龉,大愤,辞去.自此田奏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使人求邬所在,以重币聘之返.邬要以日必白金五十两,许之,邬始再至.  相似文献   

18.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乃使温大雅复书日:“……”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相似文献   

19.
自知之明     
清风慕竹 《领导文萃》2013,(18):130-130
清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竟然悬挂的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20.
<正>《史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这段话表述的是,有一次魏文侯召见李克,说道:"先生你经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