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乾隆皇帝下江南”,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他是个老寿星,未必妇孺皆知。在我国25史中的230多个皇帝中.乾隆是长寿之最,寿高89岁。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  相似文献   

2.
正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安徽人,清朝著名的军事将领,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为官期间,年羹尧因处事干练、政绩突出,深受康熙、雍正的器重。尤其在平定青海之后,年羹尧被雍正尊称为"恩人",受到特殊宠遇,可谓位极人臣。但他最后没有善终,被赐自尽,年仅47岁。如果把年羹尧的从政生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的话,那么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早期英年得志、中期一帆风顺、后期  相似文献   

3.
正康熙一朝开启了清代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康乾盛世",是清代从满洲贵族君主制向中原集权君主制过渡的时期,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尝试和确立在全国统治的历史阶段。然而,康熙帝这样的一位圣祖在晚年也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宠幸权臣使得党争日炽,失之过宽造成除恶不尽。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说:"康熙末年,宠臣明珠等擅权,政事渐紊。"(孟森等:《清代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近代学者黎东方在肯  相似文献   

4.
宋国庆 《决策》2013,(4):86-87
如果将张廷玉50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  相似文献   

5.
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西郊畅春园。老皇帝康熙撒手人寰,四阿哥胤禛在"九门紧闭"的肃杀氛围中夺得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父皇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整饬,庙堂坊间的猜测需要澄清,而这一切,既离不开他的战略决策,更离不开官员们的具体落实。因此,管好官员成了雍正初政的关键步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  相似文献   

7.
正座右铭,指古人把格言警句铭刻在座位右边常见之处,以此激励与警诫自己。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官吏都有座右铭,比如,清朝廉吏牛运震。据《清史稿·循吏》记载:牛运震,山东滋阳(今属济宁)人,雍正进士,乾隆三年(1738),曾任甘肃省秦安等县之知县,常以三字诀作为座右铭,即:"一曰俭,二曰简,三曰检。"此三字,音同义异,言简意赅,是其为官从政之经验总结,亦是其为官准则。一曰:俭  相似文献   

8.
1661—1796年,中国历史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13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1513.13亿,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农业,耕地约为10.5亿亩,粮食产量2040亿斤,农作物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领导科学》2000,(9):42-43
从17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止,精确地说是从1644年到1911年的268年间为清朝统治时期。这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在这268年间,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  相似文献   

10.
<正>大清相国陈廷敬(1639~1712),21岁中进士,入仕53年,是康熙皇帝的恩师,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康熙时期是清朝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原因,得益于圣君康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综观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贵刊束学山《为何爱看帝王剧》(2002年第2期),憋不住要说几句早就想说的话。 束学山先生所举的有很高收视率的一连串封建宫廷剧,都是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这样的题材给人以新鲜感,不为人们所熟悉,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记得在香港时,亚洲  相似文献   

12.
雍正皇帝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康熙末年,国库亏空,官场买官鬻爵,贿赂成风,深谙吏治腐败的雍正决心大力改革。在这场极其艰难的斗争中,雍正敢于突破常规,革除弊端。他改变了“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的旧习俗,因时而变,在整顿吏治,清查亏空中提出许多新的解决办法,并创建了养廉制度,使得朝政立即畅通无阻,为乾隆朝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与清朝其他皇帝相比,雍正的一生可谓争议不断,因而直到现在,他都是影视剧最"偏爱"的皇帝之一. 雍正是"九王夺嫡"的胜者,在争夺皇位中的积淀以及年长(45岁)登基,使得他一即位便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14.
曹家的没落     
史景迁 《领导文萃》2014,(11):68-70
正康熙死于1722年12月,李煦几乎即刻就被撤去了"苏州织造"一职。这对曹家而言,是在新朝的不吉利的开端。无可否认,李煦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没有辉煌的业绩,但他曾是康熙宠爱的人,他的去职确实意味着旧的秩序已经变了。雍正的一些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曹家大大不利。作为一个法家式的人物,他对于家奴严厉控制,常常对包衣表现出公开的轻蔑,他视包衣为卑下、不诚实、不听话的。他看轻织造职位的重要性,以为不过是"听得些流言再做传报而已",他觉得一个巡盐御  相似文献   

15.
正清查反腐工作启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发布上谕,钦定成立会考府,并同时宣布今后所有的钱粮奏销事务,都由会考府负责清理收入和支出情况,此事交由怡亲王胤祥、吏部尚书隆科多、大学士白潢、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轼协同主持。会考府甫一建立,雍正就对怡亲王胤祥说道:"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于是,清查反腐工作正式启动。随着清查工作的步步深入,两个重量级的人物被牵扯出来,  相似文献   

16.
如今通俗读物的市场上,关于皇帝的书出了不算少,最出名的恐怕是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系列了。皇帝不算中国的土产,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几乎都有过。不过,像中国的皇帝这样历史之悠久、制度之完备,恐怕绝无仅有。前几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几乎人人都在谈皇帝,批皇权,然而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的皇  相似文献   

17.
李凌 《领导文萃》2014,(5):75-77
正乾隆性好文学,自谓"平生结集最于诗"。因为他本人就是行家里手,而又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怀着偏私狭窄的心理,多以疑虑猜测同时代的文人和作品,他的高文化素养和学术造诣,恰成为摧残文化学术的武器,制造了大量文字狱。据统计,乾隆时期文字狱130多起,超过了顺治、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文字狱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夏原吉(公元1366—1430年),字维,明初重臣,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擢为户部主事;建文帝时期,升为户部右侍郎;明成祖时期,转为户部左侍郎、尚书;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夏原吉仍主事户部。据统计,有明一朝,共有127人担任过户部尚书,平均每人任职2年左右,但夏原吉一人就主政户部27年。夏原吉与钱粮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他一生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后人曾赞誉他:"一生清操如冰雪,五世砺节似苍松。"夏原吉从政  相似文献   

19.
关于雍正的继承帝位,历史学界从来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雍正是由康熙临终传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种认为雍正继位是夺权篡立。后一种篡立说由孟森、王钟翰、许曾重、杨珍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而坚实的证据。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稹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据称:临终遗言由  相似文献   

20.
冯佐哲 《领导文萃》2007,(10):133-136
乾隆帝弘历25岁登基,在清朝诸帝中不失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以乃祖康熙为榜样,并吸取了乃父雍正的一些统治经验,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