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领导文萃》2013,(15):54-57
邓小平反对"学小不学大"1974年,江青在天津听到隶属于天津的宝坻县有个小靳庄大队,那里的农民会唱样板戏,能编顺口溜。后来她又两次去小靳庄,在那里组织农民唱歌跳舞,写大批判文章,搞所谓的文艺革命,号召人们去参观学习。江青这样一搞,实际上是在大寨之外,另立了一个农业战线典型。虽然她还不敢公开说出否定大寨的话,但她这种做法,起着否定大寨、干扰当年全国人民学大寨的作用。邓小平当时复出不久,在周恩来生病期间,他主持中央日常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l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247.1亿斤),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其中,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增产820万吨(164亿斤),贡献了全国66.4%的粮食增产量,4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4.1%。另外,河北、江苏、云南等六个"十连增"省(区)共计增产360.6万吨(72.12亿斤),占增产总量的29.2%。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20,(6):28-29
<正>"肋排17元一斤,精瘦肉10元一斤。买一块肋排才花了32元,比市场其他冷鲜肉便宜多了!"武汉市民商奇前段时间第一次买到了中央储备肉。"全程冷链配送,扫一扫二维码,产地、配送信息都出来了。"商奇对储备肉很满意。买到了储备肉、吃上了储备菜、戴上了储备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储备物资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目前还储备了哪些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4.
洛阳卷烟厂组建于1981年,是国家中一型企业,现有职工1024人,拥有总资产6.1亿元,卷烟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箱.主要产品有"洛烟"系列、"小浪底"、"九龙"、"花城"等,年均为国家上缴税利近1.5亿元.20世纪80年代末是企业打基础稳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企业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主导产品"洛烟"畅销省内外,一度享有"南有云烟、北有洛烟"的美誉,产量达18万箱.之后,由于诸多原因,企业效益曾一度下滑,产量一度下滑至不足14万箱,企业亏损达30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各国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吗? 年终奖从何时兴: 汉代"腊赐"相当厚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赐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各赐钱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 7500钱,领这一回年终奖,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467.28亿斤、504.1亿斤、590.9亿斤、610亿斤、637.2亿斤……从2003年到2012年,河南夏粮艰难但又执著地一点点垒高"中国粮仓"。2013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实现"十一连增"。"中国粮仓"河南粮食连续喜获丰收,不但养  相似文献   

7.
母冰 《决策探索》2013,(1):70-71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各国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吗?年终奖从何时兴:汉代"腊赐"相当厚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赐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各赐钱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这一回年终奖,相当  相似文献   

8.
正不得"官心"的大员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年-1565年)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1573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4,(3):28-29
2013年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247.1亿斤),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其中,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增产820万吨(164亿斤),贡献了全国66.4%的粮食增产量,4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4.1%。另外,河北、江苏、云南等六个“十连增”省(区)共计增产360.6万吨(72.12亿斤),占增产总量的29.2%。  相似文献   

10.
大寨建大庙     
《领导文萃》2008,(2):12-14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口号。近50年后,敢于“战天斗地”的大寨人却在山头建起了一座庙。寺院在清晨7时开始演奏佛乐的时候。山下大寨村里的小商店也按时响起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声。半山腰,大寨形象代言人,中国前副总理陈永贵的半身石像默然而立。他一手开创的大寨,此时已天翻地覆,不复当年。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5,(1):28-30,39
粮食安全山东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连续2年跨上1.2万亿斤台阶;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将连续第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望缩小到3∶1以内。2014年,山东实现粮食总产"十二连增",总产达919.32亿斤,比2013年的905.64亿斤增加13.68亿斤,  相似文献   

12.
数字舆情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28-29
正夏粮丰收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比2013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41405.4万亩,比2013年增加23.2万亩,增长0.1%。夏粮亩产达329.9公斤,比2013年提高11.3公斤,是近5年单产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因单产提高夏粮增产93.5亿斤,对增产的贡献率达98.4%。广电蓝皮书近日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08,(11):24-25
“襄城县算是个产粮大县,60万亩耕地每年光小麦就能产5亿多斤,国家粮库、省级粮库加上县里的粮管所,总的仓储容量不过两亿斤,剩余的除了消耗都存在民间。”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09,(1):126-126
买枣有新枣上市,新鲜、水灵。小刘欲买之,问价,8元一斤。小刘诧异:"这新枣晒成干枣后才卖5元一斤,况且,要多少斤新枣才能晒出一斤干枣?你这价也忒离谱了吧?"卖枣老妇答:"你说是干瘪的老太太值  相似文献   

15.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报道,根据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其中"大额现金取款业务"作出如下规定:一次提取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大额现金的,或当日发生额在5万元以上者,从2003年10月1日起,将收取不高于发生额1%的点钞费.  相似文献   

16.
阿成  茼子 《管理与财富》2003,(10):18-21
不堪"负重":胖娃子四处打工只为填饱肚皮 1974年10月25日,柳州地区医院的护士将产床上的胖小子一称,吓了一跳:10斤3两.据说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哪个"巨婴"突破这一纪录.童年时的卢建明,象"绩优股票"般一路疯长,8岁时体重已达100斤.  相似文献   

17.
微语漫画     
《决策》2012,(11):8
"反腐利器"大闸蟹10 月 17 日,桐乡生活论坛上出现了一个网帖,帖子中最劲爆的部分,一是透露桐乡市公证处的主任,年薪有八十多万,而普通员工只有三四万;二是领导们去阳澄湖吃了次螃蟹,居然报账十多万。桐乡有关部门 10 月 22 日作出回应称:网帖上的内容基本属实,桐乡市公证处确实存在工资发放违规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公务接待新招公务接待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广东南雄市百顺镇虽偏僻但接待压力不小,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平均每月要喝掉100 斤酒。百顺镇镇委、镇政府  相似文献   

18.
小靳庄轶事     
王岩 《领导科学》2002,(10):14-1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继大寨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明星村"--小靳庄.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28-29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实现了近40年来第一次连续5年增产。从各地区的2009年的粮食生产预计情况来看,13粮食主产省中有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西4个省份明确提出了粮食产量的目标情况。其中,黑龙江今年粮食总产要达到850亿斤以上:河北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争取达到2910万吨;  相似文献   

20.
梁胜 《决策探索》2003,(1):32-3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方,到2002年8月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已达41万家.而在投资热的背后,是2300万经过挑选的中国人才涌向了外资企业,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人才市场到来了.由此,引发了新一轮中国人才大流动.人才专家们称这次人才大流动为"第四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才经历了4次大流动,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出于复兴经济的需要,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但文件也严格限定,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