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外行,第一次听说"高端容错服务器"这个说法时,心里不禁纳闷:计算机要求的是准确,怎么还可以容错?容错,容许到什么程度才能确保安全?专业人员解释说:先进的高端服务器,即便出现一些硬软件故障也不会停机。所谓容错,就是在系统控制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错误情况。计算机运行遵循这个道理,干部管理是否也可尝试?山东省济南市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2.
正在改革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可能会出现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让"容错"机制成为干部"敢为"的定心丸。"容错免责机制"为敢想敢干的干部们"解绑松套",消除后顾之忧,有助于激发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干部容错机制面临实践困境,主要涉及干部容错机制的设计难题、干部容错与问责的张力以及干部容错机制的外部性问题。鉴于此,新时代构建干部容错机制,应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及遵循"人民本位""松紧适度""励惩并举"原则,完善干部容错的制度设计,分先行预防、容错实施、后续跟进三个阶段,建立和健全教育引导制度、防错预警制度、澄清保护制度、容错免责制度、纠错整改制度、总结提升制度,系统性地确保容错机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容错机制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容错机制公开透明度有所欠缺,容错机制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容错对象、程序不统一等实践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做好宏观统筹、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容错机制公开阳光运行,切实增强容错机制的可操作性,优化容错机制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一些新词、热词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大众旅游时代""‘人地钱’挂钩""容错纠错机制""分享经济"……从这些新词中,可以领悟哪些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变化的理念?可以感受到哪些激发全民创新活力的部署?大众旅游时代【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  相似文献   

6.
新视野     
正打造宽严相济的改革"容错机制"升级版面对错综复杂的变革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需要打造"容错机制"升级版。这是因为,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对干部的胆略与智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等现象有所抬头,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出现"改革空转"的苗头。构建"容错机制",应当回到改革的价值原点。只要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为党和人民利益而锐意改革,非但不会遭遇"秋后算账",反而  相似文献   

7.
容错机制"落地难"的表现为安而不为、多而不优、耗而无效、誓而无行。究其原因,在于容错机制保护对象颠倒、上位支撑不足、"地方粮票"泛滥和配套转型不力。为提升容错机制的落实效果,应尽可能剔除主观性的干扰因素,加强对政策享受者反映信息的采纳,进一步推进条块同向发力,提升一线知情者在政策解读中的权重,并加快特殊案例库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但同时,问责不当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组织管理中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问责泛化和滥用现象,主要表现为“株连”式问责、“躺枪”式被问责、“畸重”型求效果等。这种现象催生大量“佛系”干部,使得干部主动边缘化大行其道,干事干部既“流汗”又“流泪”。问责机制运用不当,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执行层面的原因。为此,消除问责机制运用不当现象,须加强制度设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责体系、清晰完备的权责清单制度、科学有效的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权责对等。在问责具体实施操作环节,则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原则、“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重点客体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容错纠错原则,体现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9.
"避害型"领导行为常表现出"趋快绩""稳仕途""笼人心""垒黑财"等目的性特征。从形成机制分析,"避害型"领导行为背后隐含四重逻辑:一是高压问责态势下领导干部心态失调,二是竞争性干部选任存在工具理性缺陷,三是行政系统内外部监督尚未形成监督合力,四是服务意识淡薄与本领恐慌扭曲从政初心。破解"避害型"领导行为的关键在于健全问责容错机制、严把干部选任关口、完善履职监督体系、创新干部召回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部分村出现了"涉毒村""诈骗村""造假村"等"整村犯罪"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从基层党组织破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干部要有正气。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是弘扬正气的表率,对犯罪行为遏止、再遏止,在发现问题苗头时敢于站出来制止和纠正,并告诉他们:一劳永逸的  相似文献   

11.
正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请谈谈你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看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评分参考:(1)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其现实依据。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有不确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人们只能够做到少犯错误,而不可能做到不犯错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责任政府的不断发展完善,问责制作为一种责任追究的制度安排作用重大。在强问责的背景之下,官员的"乱作为"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作为""懒政"行为却有所凸显。为了激发官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缓解问责制下的高压态势,需构建容错机制,平衡问责与激励。为此,要界定容错的类型,确定查错纠错的主体,明确可探索领域和授权性规范,为公民评判提供渠道,确定集体责任追究方式,同时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容错机制真正起到激励官员改革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些地方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对用人制度执行不力、不到位,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像基层一些党员干部所说的:"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对制度的执行。""好制度不执行,还是等于零。"  相似文献   

14.
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阻断决策风险外溢的重要工具。在自利与避责的强力驱动下,地方政府"应评未评""虚评过关""串谋评估""评估形式主义"等不同程度的"懒评"现象显露端倪,表现为稳评"一票否决"的刚性效力派生逆向激励、介入性干扰诱发"未评不闹,一评就闹"的现实困惑、严苛考核机制倒逼问责向避责的不当转化。因此,有必要重置稳评结果效力,强化稳评的风险沟通技术,建立稳评容错纠错和责任分担机制,力戒地方"懒评"乱象,从而为稳评把脉定向、充分赋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试错免责向容错机制转变的过程。当前,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许多关于容错免责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制定目的、认定机构、结果运用、容错纪律规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在适用情形、适用范围、认定程序、完善纠错机制方面也存在差异。虽然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从加快立法、将容错免责条件细化、确保容错免责程序公开透明、健全容错免责权利救济机制、完善纠错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强力约束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干部将推脱、作秀、保守式不作为当成一种"政治智慧",形成阻碍脱贫攻坚的"延时效应"。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帮助干部健康成长、深化为官不为治理、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纳入容错纠错区间的关键三要素分别为:无意及无个人利益的错误、负面影响或损失小的错误、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错误。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协同、容错纠错标准的模糊、政治生态与文化的熏染是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立难的主要原因。要秉持发展理念、明晰容错标准、推动有效协同、辩证选用干部,建立脱贫攻坚中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容错机制方面的探索,出台了与容错纠错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为党政干部容错免责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模式,有助于正确理解容错机制的目的与内容,合理厘清容错机制的边界。但鉴于该制度构建处于初期的事实,其依然面临着法治第一性、制度合理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宗旨出发,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容错机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约谈党员干部,既是提醒"抓早抓小、防治未病",也是激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应突出"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避免"大水漫灌""全身检查",让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党员干部如雷贯耳、如饮醍醐,把共产党人立德、立言、立行"三不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岗位舞台上既举"干净",更亮"干劲",促使约谈回归本义、本位、本真轨道,落实预防在前、约束在前的初衷。一、精准把握约谈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正建立容错机制目的在于消除改革者、实干家的一些顾虑,给敢于尝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提供保护,让他们甩开膀子、大胆工作,使他们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便于科学决策、更好地开展工作。各地在制定和落实这一机制时,需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要看性质。干部所犯错误的性质如何、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