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近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再度紧张和南海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议题升温,引发了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中美两国冷战历史的演变逻辑?有哪些内容可以称为"时代遗产"?如何评价中美历史竞合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何认识当前中美两国"战略相互疑虑"?中美互动关系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有何启示意义?本刊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  相似文献   

2.
薛力 《领导文萃》2015,(5):48-51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刘毅 《领导文萃》2014,(13):7-22
<正>新世纪初期,全球形势悄然发生剧烈而实质化的变动。新的世界"权力生态"构成要素持续更新,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大国的顺利崛起提出更精致、更严格的要求。如何看待20世纪全球历史遗产?20世纪后50年,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记取?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出现哪些新动向、新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如何顺应形势、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领域(比如高边疆)如何体现创造性、取得先动优势?中国新外交具体可以有哪些进取思路?针  相似文献   

4.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解决双边、多边关系与重大国际事务而以正式身份公开、直接参与的个人外交.它具有地位特殊、效果直接、关系重大、迅速及时和举世瞩目的特点.回顾中国首脑外交的历程,经历了一个由不活跃到异常活跃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首脑外交迅速增加,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要研究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内首脑外交如此活跃?首脑外交的轨迹呈现了怎样的国家战略选择?效果如何?本文选取首脑访问这一重要首脑外交形式,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分析各时期首脑外交的特点,从而梳理外交战略布局,揭示中国首脑外交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了外交实践的新发展,并为自身发展谋求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是否以及如何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决定中国未来外交走向的重要问题。当下,国内外学界、政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正有关大国外交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何谓大国?当今世界谁又能被列为大国?各大国的外交理念又有哪些实质性的差异?如何看待由这些差异而引发的大国间的外交角逐?当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其形象、影响力备受世界关注。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大国外交的内涵和实质?在为践行我国大国外交服务方面应确立什么样的理念?为此,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俄罗斯-独联体研究中心主任秦宣仁教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是一个经济高度活跃,热点问题不断的瞩目地区。近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军事重心向亚洲倾斜,中菲黄岩岛事件使南海问题再起波澜。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如何应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遏制,如何处理中非黄岩岛事件中复杂的问题,这对中国外交是个极大的考验,也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试图从这一连串事件中分析中国彰显的外交智慧及中国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加之日本和几个地区国家不断闹腾,中国外交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很关心和重视中国的外交战略,说什么的都有。比如"韬光养晦"战略已经过时,现在"应该大有作为";应该重新考虑是否仍要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需要重新评估"不结盟"政策的利弊,启动"准结盟"或"半结盟"政策;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14,(16):24-28
<正>中国外交如何经营周边?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负责任大国要从周边做起2013年10月24日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专门研究周边外交工作,这是否代表周边外交地位的提升?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我国一直遵循"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  相似文献   

12.
刘明福 《领导文萃》2014,(18):114-119
正引言强权+阴谋——美国外交的战略特征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对美国和平演变中国的战略设计,对美国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阴谋诡计,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是,近年来中国一些"精英人物"却要求中华民族"要消除‘美国阴谋论’"。还有的中国"专家"提出,对美国的研究,要"超越阴谋论"。为什么?他们考证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是强权而不是阴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中国外交的转型: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政治性的区域或次区域是历史形成的。就中国周边而言,区域性大国有:北边的俄罗斯,西边的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印度,东南部的印尼与东北部的日本。这四个国家与中国一道,构成笔者所说的"亚洲五强"。亚洲的格局将越来越明显地受到这五强的影响。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并且与中国一样属于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又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4.
何谓"小棒外交"所谓"小棒外交"(small-stick diplomacy),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大棒外交"而言。这一概念认为,在处理领海纠纷等问题上,中国目前正大力依靠海监等民事执法船只来维护国家主权,这种做法既使北京避免被指责为"炮舰外交",又可以向对手施加持续不断的压力,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小棒外交"一同被提出的、意义相近的说法,还有"非硬实力""黄岩岛模式""被动式果断"等。"小棒外交"的提法最早见诸报端,是在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2012年4月23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美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和吉原俊井发表《南海的小棒外交》一文。文章称,美国及其东南亚盟友"不应只关注那些占据着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有一种表演,可以称为"领袖战略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它通常出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国际恐怖主义对纽约、华盛顿的袭击以来已经5年多了。这5年中美国的国家战略的主轴是反恐,美国的外交也服务于反恐。反恐外交执行得怎样?成效如何?利弊得失如何?对这些问题是很值得进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可以列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18.
京雨 《领导文萃》2013,(14):7-22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如何看待腐败的严重程度?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反腐败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反腐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本文从外交战略目标、多边外交战略和双边外交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选择及其影响这样的外交战略选择的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已成为邓小平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把握中国外交脉络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外交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