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8,(23):54-58
明·无名氏的《翦胜野闻》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中涓以此察其喜怒云。”  相似文献   

2.
刘乃伦,笔名:刘乃仑,号:双石布衣,1954年出生于胶州市,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胶州画院名誉院长、国际ISQ900A书画艺术家资格认证中心副主席兼评审委员,青岛康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3.
<正>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艰辛。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求贤     
从史例看,唯有任用有才德的人,才可能使自己得到更强有力的辅助,决策虑事多从国家大局和民众意愿出发,而不蒙蔽于一人一伙一地一时之得失,使天下士民归心而最终成就大业。而任人唯亲,决策虑事多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大失民心而不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反贪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反贪     
宁可错杀一千 不可放过一个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这种痛恨,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作为-个底层贫民,疾恶如仇是因为自己底层生活的痛苦经历;作为-个帝王,他的痛恨则来自对自己家业的爱惜,他生怕这些硕鼠咬坏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统治根基.  相似文献   

7.
正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意气风发的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从一无所有的小和尚,到登上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宝座,朱元璋仅仅用了17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杰出人才,这使得他在元末明初动荡的社会中迅速地脱颖而出,并最终走向成功。细细分析,朱元璋在用人方面,在立国前后呈现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重八投军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围了很久。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一定是元军奸细。”郭子兴差点笑了出来,他不禁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奸细。于是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见了一个相貌奇怪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文萃领导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这人当然就是我们的朱…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6,(6):124-128
所谓“学《大诰》运动”,即朱元璋晚年为了整顿官僚队伍清除腐败现象,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一场官民大学习和群众大造反运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这种痛恨,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作为一个前贫民,嫉恶如仇是因为自己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为地主家看牛放羊。十几岁时,父母和三个兄长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孤苦无依,遂落发当了和尚;谁知不久寺里也发生粮荒,他又只得做游方僧,化缘乞讨,流浪于江淮地带。1352年,朱元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之问     
朱声敏 《领导文萃》2014,(12):72-76
正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几百年来,他由乞丐登上皇位的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的历史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至今粉丝遍布华夏。然而,在朱元璋时代,贪官污吏却杀了一个,站起来一批,始终前赴后继、延绵不绝,以至于晚年朱元璋曾非常懊丧地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这个问句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我们姑且称它为"朱元璋之问"。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削刺     
从凤阳的穷山恶水走出来的托钵僧朱元璋,赤手空拳打天下,最后竟然成为一代开国之君,那丰功伟绩的确令人仰慕,但他大肆屠戮功臣的残暴行为,也—直被后世所非议。第一次大屠杀是在公元1380年(即他称帝后的第十三年)的丞相胡惟庸一案,遭株连而被杀的达三万余人;第二次是在公元1393年大将蓝玉一案,诛杀人数为一万五千人;其他还有所谓“空印案”、“盗官粮案”;每次杀戮都在万人以上。到他去世之前,那些帮他夺得天下的文臣武将,全都被斩尽杀绝,其残忍实在是千古所未有。对于以这样血腥的手段对待功臣,他的继承人、太子朱标很不理解,也很不同意,为…  相似文献   

13.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4,(12):88-91
正朱元璋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各条战线都急需人才。朱元璋掀起了一次访求知识分子的高潮,来充实自己的官僚队伍。而建国之后,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一)江西贵溪县的夏伯启叔侄想作元遗民,不愿当官,把自己左手的大拇指砍掉了。朱元璋闻知大怒,夏伯启叔侄被枭首示众,全家都被籍没。和夏伯启叔侄一样被朱元璋杀死的还有苏州人才姚润、王漠,他们也是"被征不仕",结果是"皆诛而籍其家"。  相似文献   

14.
在明初五十年中,朱元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断制造大案。辅佐他开创基业的有功之臣,大部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诛杀或者放逐。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当了皇帝后,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一位姓杜的剃头师傅,专门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这一天,杜师傅为朱元璋修指甲。事毕之后,他把剪下的碎指甲小心翼翼用纸包好,揣进怀中。朱元璋看在眼里,问杜师傅意欲何为。杜说:“指甲出自皇上圣体,岂敢狼藉?卑职将携回家去,谨慎地珍藏起来。”朱元璋斥道:“你胆敢欺我,你为朕修了十几年的指甲,难道都珍藏起来了吗?”杜答:“回皇上,卑职全都藏起来了。”朱元璋命锦衣卫看住杜师傅,再派人到杜家去取指甲。少顷,使者从杜家捧了一个红木匣子回来,只见里面全是碎指甲。使者说:“这个指甲匣子供在佛龛上,匣前摆着香烛敬奉。”朱元璋顿时大喜,当下,就赏了杜师傅一个太常寺卿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机关事务局局长。剃头匠陡升为正部级高官,仅因为收藏了指甲,不要说用今人的观点。就是放在明代当世来看,也是一种令世人瞠目的“异典”。  相似文献   

16.
周礼 《领导文萃》2012,(24):40-41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功臣,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朱元璋赞誉为万里长城,官至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中山王(死后追封)。徐达不仅骁勇善战,为人恭谦,功高不矜,对朱元璋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回避朱元璋对他的猜忌。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对开国功臣的屠杀堪称历代皇帝之首,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的政权构成了威胁,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所以明朝的开国元勋几乎无一幸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将之除掉。  相似文献   

17.
清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蔡家岗真,七月的阳光穿透了刘春樵家的玻璃窗。  相似文献   

18.
19.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讨过饭,打过仗,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天下,对人情世故的了解相当透彻。他当然明白自己给官员定的“工资”不高,所以,在地方官上任之前,他经常要找他们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低“工资”,如何抵制贪污受贿的诱惑,他会给自己的部下算一笔很实在的利害关系账。  相似文献   

20.
杨杉 《经营管理者》2007,(7):119-121
<正>作为当今最强势的菜系,川菜之有今日,并非简单沿袭其浓厚的传统。相反,十余年前还曾出现了尴尬的低迷,这时正是巴国布衣为川菜中兴而擎旗,振衰起弊,引领了延续至今的川菜热潮。巴国布衣的出现,使餐饮超出了口味的层面,而成为一种境界。“取民间百姓家山野鲜美之味,圆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之梦”,是巴国布衣的自我写照。每个到巴国布衣的顾客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这里与其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