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食物逐渐脱离其人类生存必需品性质,被商品化和政治化后,美国正逐渐成为一个食物帝国。这一帝国以粮食对外援助、农产品自由贸易、单一食品体系的扩展为手段,将粮食作为武器,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的全球粮食危机,是这一帝国扩张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冯琳 《办公室业务》2013,(1):121-122
保密制度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因其关乎国家利益乃至生死存亡等重要机密的保护,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无不对之倍加重视。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个少有的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都极度繁荣的大帝国,而且还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高效和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其中的文书档案保密制度也非常有名。唐王朝于鼎盛时期颁布的法典《唐疏律义》就有很多条款涉及到文书档案的保密和泄密的处罚。本文主要以唐代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参考,对唐代文书档案保密制度的内容及特点作了些探讨,以便对当今社会的文书档案保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8,(9):156-157
《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出版 该书深刻地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作者意在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乖舛和荒谬。本书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讨论的是帝国体制命运这样的大问题,然入手极细,文笔恣肆,议论风发,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关切,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睿智之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帝王托孤安排多以悲剧收场,主要有集权制下皇权相权失衡、托孤大臣争权夺利、缺乏安全保障机制、缺乏灵活高效处理与皇帝关系的手段以及托孤大臣与复杂政治环境不匹配等五个方面原因。以此为鉴,现代商业帝国在代际传承方面,应突出"托孤"人选的才能标准,重点考察"托孤"人选的权变领导能力,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怀有适当的宽容和感恩之心,引进职业经理人或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国家增生的类型及伦理道德思考时殷弘民族主义是现代[1]世界进程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动力之一。凡现代历史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态,从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从德意志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二战后各殖民帝国的瓦解,几乎无不与...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4日,由大河报社、领导科学杂志社、河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大秦帝国的兴衰与政治智慧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围绕著名学者孙皓晖先生历经16年艰辛写作的鸿篇巨制--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深入探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兴盛、建立统一帝国又倏忽崩溃这一宏大的历史景观中所展示出的中国原生文明的政治智慧.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本刊编委会主任王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保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胡隆辉,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幅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韩宇宏,<大河报>副总编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守国,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理论处副处长孙德中,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单占生,以及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著名学者孙皓晖等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领导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姜明生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有时就像一个黑洞,一旦你被它吸引,就将终生无法摆脱,直到被看不见尽头的权力斗争所吞没。这个黑洞不但可以吞没空间,甚至可以吞没时间。在中国,许多家族千百年来累世的命运就是从事政治,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肩负家族的使命投入王朝的兴衰更替。他们创造历史,同时也被历史碾压而过。如果把世家理解为豪强,那就把他们看简单了。这些家族以政治为业,其教育传统、经济条件和礼法门风使得读书子弟成为治国人才,练武者跻身帝国主将。以各个世家大族为核心,还形  相似文献   

8.
孙力舟 《领导文萃》2013,(20):40-43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  相似文献   

9.
唐元鹏 《领导文萃》2014,(14):91-94
正"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在中国古代的君权政治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小皇帝年幼无法统治帝国,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顾命大臣"体制,帮助小皇帝完成过渡。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顾命大臣要么是皇帝宗室,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在先帝时便掌握大量政治资源。尽心辅佐者有之,飞扬跋扈者有之,直接废小皇帝的亦有之。在2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小皇帝与顾命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没中断过。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17):131-132
《美帝国的崩溃》[挪威]约翰·加尔通著阮岳湘译刘成审校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本书最大的亮点,不仅在于对美帝国即将崩溃的惊世预言,更在于预言背后的严谨分析。作者以1980年预测苏联帝国崩溃的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当前美帝国衰退和没落的原因、过程、方式、时间和地点,谨慎分析了世界未来的世界格局,并对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的兴衰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经营管理更要求规范化,这无疑要对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加大适应度和作用力提出更高要求。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融合性,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政治思想工作的融合性是指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紧密地融入企业的经济工作主要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其理想的状况是达到“融为一体”的程度。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的关系可以细述为受之制约、与之作用的关系。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则建筑在企业经济活动之上,二者不可脱离或割裂。政治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陈事美 《领导文萃》2014,(10):83-87
正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亦然,即使皇帝也难脱俗。雍正皇帝即位后,前任极品老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并非和谐盛世,而是一个国库空虚、机构臃肿、腐败成风,流弊丛生的国家。话说康熙也是难得的有为之君,开疆拓土、平定叛乱,为大清帝国的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开拓之君。然而,康熙晚期,老人政治问题突出,各种积弊重现,社会矛盾尖锐。基本来说,康熙一朝进  相似文献   

13.
1900年中华帝国的大混乱有一 个显著的特点,即:帝国历史上几乎所 有的"造反"都发源于南方,最近的一 次便是发源于广西蔓延至长江下游广 大地区的太平天国运动。而1900年的 农民"造反"却发源于帝国的北方,蔓 延的走向也是一直向北。当帝国的整 个北方都已经混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正>刘哲昕在《中国"政治向心力"制度偏好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方向》一文中认为,中国"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地缘政治环境逐渐内生出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向心力,孕育了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生态。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复杂、民族宗教多样、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国情条件下长期保持统一,必须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同时也必然会培育出一种与中央集权体制相匹配的政治伦理和制度偏好,即"政治向心力"。笔者通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经营管理者》2009,(18):343-343
中国是一个具有古老而悠久的城市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中心,其所产生的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而象汉代长安、北宋东京、唐时的洛阳古城,都成为中外历史上的闪亮之星。但是这些无论从建筑、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来说都曾胜极一时的古代大都,却屡遭破坏、摧毁,以至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没落而一蹶不振,被许多新兴城市超越甚至取代。一、政治原因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相对安静的政治环境”。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一般也是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只有在安定的政治环境下,地方政府为了实施其行政指令,会致力推进城市的发展建设。然而,没有相对稳定的政局,城市发展、建设无从谈起,甚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路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依据先增量后存量改革原则,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就是探讨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特别企划关注竞争力·98.1学习的革命%.2事关实达98.6 观念与趋势·特载·从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说起 98 .2·高层前瞻·首都战略:通往知识经济之路98.11·政治论坛·“中国脑库”与中南海98.1官僚主义纵横谈98.3历史人物典型的塑立98.4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98.5改革政府98.6警惕国家犯错98.6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98.7政治是什么98.8民主是什么98.9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吗98.9也谈民主98.9关键在于道德和政治责任的建立9810全社会的负担98.10政治上的重要欲望98.11经济学对改革的误导98.12·领导科学·远见之障碍98.1正直…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将1949年至2007年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管理模式:1949年至1978年间是政治导向型政府管理,1978年至2003年间是经济导向型政府管理,2003年以来是从经济导向型政府管理向服务型政府管理的转型.历史的全景式考察揭示,政府管理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也必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适时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否则,将会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桎梏.走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乃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难题”,质询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钱学森之问”,质问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需要从研究中国科教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入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行综合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强调,共产党要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里讲的文化,我理解就是在一定社会中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那种文化,它是由该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影响和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也就是说,这里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结构的概念,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因此凡文化就都具有自己的时代性。所谓先进文化,是指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社会进步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先进文化?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