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碎片     
徐强 《领导文萃》2005,(4):142-145
一梁武帝:“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梁书》卷38)显然,这是借“自然生态”喻指“政治生态”。良性的生态,其标志就是“平衡”,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共同发展。尽善尽美的政治环境,迄今为止,只是人们理想中所追求的一个乌托邦。客观现实是有善势力,也有恶势力,善与恶的较量永无尽头。善势力如果不能压倒恶势力,至少应该和恶势力势均力敌,否则政治生态就会失衡。这是一个封建君主也明白的道理———要是为善的成本高于作恶的成本,无疑等于鼓励人们弃善从恶———任何执政者把“生意”经营到这番天地,都将宣告破产。二吴定翁:…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他们的死因,内因为刚愎自用或优柔寡断,外因却皆为错过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苦乐说     
古今凡成就大事者,治学皆有苦与乐. 治学虽苦,然开卷有益,常得悦心之趣,其乐亦无穷也.夜读至深,手不释卷,潜心研读,每有会意,辄成一乐.学业渐进,举一反三,知人之所不知,做人之所不能做,乐犹甚也.高屋建瓴,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人皆仰之,治学如斯,乐莫大焉.  相似文献   

4.
<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道德经》,老子以水喻道,述及得道之人应具备的品格。在经验类信息的选题、写作、报送中,运用此"七善"作为指导,亦能取得较好成效。第一,"居善地"。告诉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胸怀全局。"居善地"本意是了解自我,在群体中找到合适位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当今临床上极其常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历代医家多有精辟的论述,如《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张景岳云:"无虚不能作眩"等从不同角度阐发和丰富眩晕的病因病机,长期指导着临床实践。然眩晕的发病与瘀血关系亦甚密切,故从"瘀"的角度提出"无瘀不作眩"。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就是在活给别人看.史料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记录:"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相似文献   

7.
<正>分权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善分权者,举重若轻;不善分权者,不堪重负。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大事小事亲力亲为,最后累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这种领导方式是集权。  相似文献   

8.
苦乐说     
古今凡成就大事者,治学皆有苦与乐。治学虽苦,然开卷有益,常得悦心之趣,其乐亦无穷也。夜读至深,手不释卷,潜心研读,每有会意,辄成一乐。学业渐进,举一反三,知人之所不知,做人之所不能做,乐犹甚也。高屋建瓴,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人皆仰之,治学如斯,乐莫大焉。  相似文献   

9.
甘茂瑜  胡君 《科学咨询》2009,(12):11-11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美和道德是对双胞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来美与善都被视为同义.孔子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美是善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善与美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美育和德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德育培养人的崇高的品质和美的言行;而美育则是心灵的洗涤,关的典型和美的境界具有榜样的力量和陶冶.感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战而胜”是中国古代战争理论的精华之一。这个思想,老子早有论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老子·七十三章》)对这一思想表述最为明确的是孙子。他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也反映了这一思想,上面写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则宽严皆失,后世治蜀应深思。”在中国历史上,成功运用这一思想获得胜利的实例很多。“不战”是注重“寂静战场”上的较量楚汉相争时,韩信破赵后,下一个目标是燕国。韩信向赵降将李左车问计。李左车说:经过对赵…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孙悟空从"基层"一路晋升上来,身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应向孙悟空学习善治善为的管理理念、善思善拼的奋进意识、善作善成的协调艺术、善谋善断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整理和复习"是新教材传承旧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疏通所学知识、构建新的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可见其重要性.一年级学生知识遗忘性大,内化能力差,复习尤为重要.但如果把惯用且高效的"善理、善练、善用"法用在一年级复习课中,却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教学中我感到十分困惑,于是有了一年级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帅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科学决策,贵在落实抓落实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没有落实就不会有发展.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善谋、善为、善行、善戒、善督相结合,以"弹钢琴"的工作艺术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来喜 《领导科学》2012,(29):53-54
纪委书记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塑造好纪委书记的形象,就必须突出"正"、"公"、"廉"、"识"、"敢"五种特性,不断提高纪委书记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执纪能力. 一、突出"正"的特性,积淀"德"的品行 从事政治的人,务必做到正派.中国古代的"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说法,都是讲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尤其是纪委书记,心中要始终装着正气,行为要始终带着正义,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纪委书记要打造正义力量的形象,必须在塑造人格魅力上,积淀"德"的底蕴,体现"德"的品行.  相似文献   

16.
善读可医愚     
如何解决当前学风中"坐拥书城却久愚难医"的突出问题?西汉学者刘向曾有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论述的是治学之道,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医愚是指功效,善读是指方法。善读可医  相似文献   

17.
一、迷信权威,亦步亦趋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应该通过对教育规律新的探索给人们提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百一切人去亦去的"理论"或仅仅是为别人的思想"作注"的"体会"都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然而不少教育科研的主要工作,正是为权威们的思想提供"论证"而"说服"普通的教师.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8.
正为政者要善怕,心有敬畏、行有戒尺,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大到走什么路、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小到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去什么地方等,都应该有边界和底线。如此,才能站得稳、走得顺、行得远。一怕"头脑昏"。一些人"头脑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辨不清方向、是非,分不清好坏、对错,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种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昏昏然,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思想麻痹或头脑膨胀。头脑犯糊涂,就容易使  相似文献   

19.
王田业 《领导科学》2012,(25):46-47
作为领导干部,怎样提高自身的威望?可谓方方面面,渠道种种."善下"则自大,有容则自威.魏国公韩琦是北宋名将,一次已是夜间时分,他仍伏案思考军务大事,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可为他持烛照明的侍卫却走了神,一不小心,手持的蜡烛烧了他鬓角的头发.当时,韩琦不怒、不骂、不吵、不叫,而是用表袖蹭了蹭鬓角又继续认真伏案办公.事后,他发现侍卫换了.这时韩琦担心侍卫长惩罚那名侍卫,就叫来侍卫长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知道怎样持蜡烛了.官兵闻之,都为韩琦的"善下"行为而感动,结果,全体官兵服从纪律,听从指挥,团结一致,一次次战胜顽敌,屡立战功.韩琦也被后人冠以"持烛燃鬓,善下自大"的官德美名.  相似文献   

20.
世间五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能为的不为,不能为的为之,都是不智之举。揭弊而不能揭短。社会上有很多弊案,任由弊案存在,不闻不问,这是没有善尽职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