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李达早期活动的全面考察,可发现李达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其转变时间和标志.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5,(11)
李达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与政治宣传家。笔者将李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涯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在批驳与创立、建党与宣传、革命与形成、斗争与成熟、统战与深化、解说与捍卫各个时期中,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挖掘李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启示我们要在与各种反动思潮针锋相对的批判斗争中推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研究的系统化精深化与宣传教育的大众化通俗化相统一,要注重具体方法上的实践性与价值取向上的超越性,要充分将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与主阵地的教育作用相结合,这是李达同志筚路蓝缕、笃志嗜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伟大人格,为后世楷模,他的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景仰。最近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续集)》就是一部论述李达的理论贡献和光辉业绩的新著,是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学习和研究李达的一个新的成果,是献给李达英灵的一束鲜花。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纪念文集,但又是一本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5.
李达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了不少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宣传、阐述,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早在建党前夕的1920年开始,李达同志就主编《共产党》月刊并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号召“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建党后不久,1921年9月,他主持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马克思的另一部关于国家学说的重要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早期的中译本:《德国劳动党纲领栏外批评》,也是他翻译的。直至三十年代,他编写了《社会学大纲》,进一步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综观李达论著,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介绍,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即:①重视和强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②系统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③突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达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是李达原有的思想基础 ;三是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 ,积极投身革命实践。考察李达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 ,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盛赞为"理论界的鲁迅"。李达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用毕生的心血研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以来,李达始终关注法律问题,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他的法学思想堪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开展法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具体而言,李达对妇女、劳动解放与立法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宪法的关注和思考贯穿着立足中国现实思考法律问题的理论旨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律现象,考察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他的《法理学大纲》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理论尝试,它以法理学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法理学批判,还阐明了法理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和核心论题.  相似文献   

9.
鲁涛  莫志斌 《云梦学刊》2013,34(1):54-58
李达史学思想是李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达思想众多研究领域中,李达史学思想研究稍显单薄,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李达的唯物史观研究,李达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史问题研究,李达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影响研究等四个方面。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不过,李达的史学思想研究仍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缺乏从史学理论的高度对李达的史学思想进行整体的考察和系统的概括;第二,缺乏从史学近代化的视角来考察李达史学思想的地位;第三,缺乏对李达的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及其运用方面的研究;第四,缺乏将李达与同一时代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汉论坛》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宋镜明、刘捷撰写的《李达年表》,这对于研究李达同志的生平和思想,是很有益的。但该文中有几处与事实有出入,特辨正如下: (一)第四十二页中,“回国后,同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上海发起组”。据笔者目前发现的史料,施存统(即施复亮)已于一九二○年六月去日本。施自己曾回忆:“我于一九二○年六月二十日去东京”(《一大前后》二册第34页)。而李达是一九二○年八月初回国的。  相似文献   

11.
李达对史学方法及史学方法论高度重视,并特别强调在研究中国历史时科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不同的性质、作用、范围,李达的史学方法包括了普遍的史学方法和具体的史学方法两个层次.普遍的史学方法有:“掌握住科学的阶级观点理解阶级社会史”和“必须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考察社会形态”.具体的史学方法有:自觉地比较中西历史文化,“必须对事物作具体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互相联结”考察历史,重视“统计”方法,“哲、史、政、文、教诸方面相互配合”的多学科方法.这些多样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李达的具体史学研究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月刊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0月2日是李达同志诞生90周年。主编《共产党》月刊是他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特发此文借以表示对李达同志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许德珩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楚僧),江西九江人。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1929年底,许德珩应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中凡之邀,就任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教授兼系主任。许德珩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并聘请社会学家李达(鹤鸣)、邓初民  相似文献   

14.
张仲实六十余年矢志不渝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了诸多贡献,但他的历史贡献却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他翻译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类型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传播的文本资源;他以培训班为基地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以刘胡兰为榜样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象化,以论战为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了中日战争问题和按劳分配问题,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从“五四”时期马克思卞义在中国的启蒙,到60年代中期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唯心史观的斗争,他为在中国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辛勤耕耘、艰辛奋斗近半个世纪,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李达在其英勇奋斗的一生中,始终坚持了以“应用马克思学说改造社会”为宗旨,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用最大的加速度,发展全生产力”为主要课题,努力探索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这成为他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根红线。在这方  相似文献   

16.
蔡和森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践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最早根据马列主义建党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系统的建党思想,并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本文通过研究蔡和森同志建党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这一与时俱进的本质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3):46-51
作为我党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的杰出代表,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推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他们二人在文本研究的视角、话语体系转换的方式、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和道路演进的形态等方面风格各异、特点鲜明。深入对比分析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路特征,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并怀念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同志,本刊特发表李达同志于一九二一年四月写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一文。此文最早刊载于《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尖锐地驳斥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有力地论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琼玉  王爱云 《南方论刊》2021,(1):58-60,63
谭天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世纪松".他在教书和革命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地升华,不论是在革命活动中还是在理论传播方面,他都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和推广,为共产党的发展和革...  相似文献   

20.
李达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形成、成熟、深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研究性、现实性和斗争性的鲜明特色.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立足于实践,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